方劑組成解釋
羊臟羹中加入羊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益肝腎: 羊肝性味甘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肝益腎、養血明目的功效。其富含蛋白質、鐵、維生素A等營養成分,對於肝腎虛弱、貧血、視力減退等症狀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 調和脾胃: 羊肝與其他羊臟一同燉煮,可起到滋補脾胃、促進食慾的作用。羊肝中的營養成分可為脾胃提供營養,增強其消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羊臟羹中加入胡椒,主要是基於其溫熱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羊臟本身性涼,對於脾胃虛寒、體質偏寒者,容易造成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胡椒性溫,能溫中散寒,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化羊臟,緩解因食用羊臟而引起的寒涼不適。
此外,胡椒還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羊臟可能造成的胃脘脹滿、疼痛等不適。因此,在羊臟羹中加入胡椒,可以有效改善羊臟的寒涼性,促進消化,並緩解食用羊臟後的相關症狀。
羊臟羹中加入蓽茇,主要是為了其 溫腎助陽、散寒止痛 的功效。
羊臟本身性涼,容易損傷陽氣,而蓽茇性溫,能溫補腎陽,抵消羊臟的寒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此外,蓽茇還可散寒止痛,對於因寒氣入侵導致的腰膝酸冷、腹痛、嘔吐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在羊臟羹中加入蓽茇,可以起到溫補腎陽、散寒止痛的作用,使食療功效更為全面。
羊臟羹中加入淡豆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解毒消腫: 羊臟本身較為肥膩,易於積聚濕熱,而淡豆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化解羊臟的熱性,避免食用後出現上火、口乾舌燥等不適症狀。
- 健脾開胃: 淡豆豉亦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吸收羊臟的營養,避免因食用過多油膩食物而導致消化不良。
因此,在羊臟羹中加入淡豆豉,既能有效解毒消腫,又能促進脾胃功能,使這道菜品更加健康美味。
羊臟羹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化痰:陳皮性溫味辛,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羊臟多為寒性,加入陳皮可中和寒性,並有助於去除羊臟中的腥味和油膩,避免食用後感到胃寒、消化不良。
- 健脾開胃:陳皮的辛香氣味能刺激胃液分泌,增進食慾,有助於消化羊臟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避免食用後出現腹脹、消化不良等問題。
因此,陳皮的加入不僅能改善羊臟的口感,更能提升其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
羊臟羹中加入高良薑,主要是為了其辛溫散寒、健脾胃的功效。
羊臟性寒,容易導致脾胃虛寒,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高良薑性溫,可溫中散寒,促進脾胃消化吸收,緩解羊臟的寒性。同時,高良薑的辛味也有助於開胃健脾,增加食慾,使羊臟更容易消化吸收。因此,在羊臟羹中加入高良薑,可有效平衡羊臟的寒性,提升食療效果。
羊臟羹中加入草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暖胃健脾,去腥解膩: 羊臟性寒,易傷脾胃,而草果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健脾開胃之功效。加入草果可有效溫暖脾胃,助消化,同時還能去除羊臟的腥羶味,提升湯品口感。
2. 行氣消積,增進食慾: 羊臟富含蛋白質,但脂肪含量也較高,容易造成積食。草果具有行氣消積的功效,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化吸收,防止食積,進而增進食慾。
羊臟羹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溫中散寒:蔥白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之效。羊臟性寒,易傷脾胃,與蔥白搭配可溫補脾胃,緩解食用羊臟後可能出現的腹痛、腹瀉等不適。
二、提鮮去腥:蔥白香味濃鬱,可提鮮增香,掩蓋羊臟的腥羶味,使湯羹更加美味可口。同時,蔥白中的揮發油也具有解腥作用,進一步提升菜餚的口感。
主治功效
羊臟羹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出處: 《食療方》| 忽思慧
主治: 腎虛勞損,骨髓傷敗。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羊臟羹主要針對「腎虛勞損,骨髓傷敗」的病症。方中以羊肝、肚、腎、心、肺等五臟為主藥,配合多種溫補辛香藥材,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補益五臟,充養精血:
- 羊肝、肚、腎、心、肺等動物臟器,在中醫理論中認為具有「以形補形」的作用。羊肝補肝血、養肝明目;羊肚 (胃) 健脾益氣;羊腎補腎益精、強壯腰膝;羊心補心安神;羊肺補肺益氣。五臟合用,共奏補益五臟、充養精血之效,從而改善腎虛勞損的根本病因。
- 特別是羊肝、羊腎,直接針對「腎虛勞損」,補益腎精,充養骨髓,符合中醫「腎主骨生髓」的理論。
溫陽散寒,行氣活血:
- 方中胡椒、蓧茇 (蓽茇)、陳皮、高良薑、草果、蔥白等藥材,皆屬辛溫之品。胡椒溫胃散寒;蓧茇 (蓽茇) 溫中散寒,下氣止痛;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高良薑溫中止痛;草果燥濕溫中,除痰截瘧;蔥白發汗解表,散寒通陽。
- 這些藥材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溫補脾胃,增強運化功能,促進五臟精微的吸收和利用;另一方面,辛溫之性可以溫通經絡,行氣活血,改善因腎虛勞損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
發汗解表,利水消腫:
- 淡豆鼓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的功效,配合蔥白,可將體內寒濕之邪通過汗液排出,減輕身體負擔,有助於正氣的恢復。
總體而言,羊臟羹以補益五臟為核心,兼以溫陽散寒、行氣活血、發汗利水,從而達到補虛扶正、改善腎虛勞損、骨髓傷敗的目的。方中藥材相互協調,共奏補益溫通之效,適合體質虛弱、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等症狀的患者。
方劑組成及功效簡述:
- 羊肝: 補血養肝、明目退翳。
- 羊肚: 健脾益氣。
- 羊腎: 補腎益精、強壯腰膝。
- 羊心: 補心安神。
- 羊肺: 補肺益氣。
- 胡椒: 溫胃散寒、止痛消食。
- 蓧茇 (蓽茇): 溫中散寒,下氣止痛。
- 淡豆鼓: 發汗解熱、利水消腫。
- 陳皮: 理氣健脾、燥溼化痰。
- 高良薑: 祛風溼、暖脾胃。
- 草果: 行氣溫中、除脹滿腸。
- 蔥白: 通陽開竅、發表出汗。
傳統服藥法
羊肝1具(湯洗淨),羊肚1具(湯洗淨),羊腎1具(湯洗淨),羊心1具(湯洗淨),羊肺1具(湯洗淨),牛酥1兩,胡椒1兩,蓽茇1兩,豉1合,陳皮2錢(去白),良薑2錢,草果1-2個,蔥5莖。
先將羊肝等慢火煮令熟,將汁濾淨,和羊肝等並藥一同入羊肚內縫合,令絹袋盛之,再煮熟,入五味,旋旋任意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羊臟羹, 出處:《飲膳正要》卷二。 組成:羊肝1具,羊肚1具,羊腎1具,羊心1具,羊肺1具(湯洗淨),牛酥1兩,胡椒1兩,蓽茇1兩,豉1合,陳皮2錢(去白),良薑2錢,草果1-2個,蔥5莖。 主治:腎虛勞損,骨髓傷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