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羊臟方中包含羊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肝臟的營養價值: 羊肝富含蛋白質、維生素 A、B 族維生素、鐵等營養元素,對於體虛乏力、氣血不足、肝血不足等症狀具有一定的補益作用。
2. 肝臟的藥用價值: 中醫認為羊肝味甘性溫,具有補肝益血、明目養肝、滋陰潤燥的功效。對於肝血不足、目昏眼花、視力下降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羊肝在羊臟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補充營養,還能起到一定的藥用價值,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體質和症狀。
羊臟方中加入胡椒,主要基於其溫熱散寒、消食化積的功效。
胡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驅除體內寒邪,並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增進食慾。羊臟方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食積不化等症狀,胡椒的溫熱之性可溫補脾胃,助消化,並可輔助其他藥材發揮藥效。此外,胡椒亦能溫通氣血,緩解因寒邪凝滯導致的疼痛。
羊臟方中包含蓽茇,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腎助陽: 蓽茇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羊臟方多用於治療腎陽虛衰所致的陽痿、腰膝冷痛、小便頻數等症,而蓽茇可以溫補腎陽,提升陽氣,改善這些症狀。
- 行氣止痛: 蓽茇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腎陽虛衰導致的氣滯血瘀,從而改善疼痛。羊臟方中往往還會加入其他具有行氣止痛作用的藥物,如川芎、延胡索等,與蓽茇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羊臟方中包含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淡豆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羊臟方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瘡瘍腫毒等病症,淡豆豉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緩解熱毒症狀,消腫止痛則可改善局部腫脹疼痛。
-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淡豆豉亦具疏散風寒、止咳化痰之功效。羊臟方中若出現風寒感冒、咳嗽痰多等症狀,淡豆豉可幫助散寒解表,化痰止咳,緩解病症。
綜上所述,淡豆豉在羊臟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以及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羊臟方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解毒散寒: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毒散寒、發汗解表之效。羊臟方多用於治療寒邪入侵所致的疾病,蔥白能助藥力,驅散寒氣,緩解症狀。
- 助藥力: 蔥白能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羊臟方中的某些藥材性寒,加入蔥白能調和藥性,使藥力更易發揮。此外,蔥白亦能增強藥物的通竅作用,利於藥物直達病所。
主治功效
羊臟方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虛勞。
方劑組成與功效:
- 羊肝:補血養肝、明目。
- 胡椒:溫胃散寒、止痛消食。
- 蓿茇:健脾化濕、利水消腫。
- 淺豆鼓:解表發汗、調和脾胃。
- 蔥白:通陽氣、祛風寒。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內容記載,《聖濟總錄》中羊臟方,是以豬羊脂、牛髓、白蜜、生薑、地黃汁等為主,並提及「食素者,以酥代脂髓,加麥門冬汁,若不能食或多風者,加白朮。」可見此方是以溫補為主,針對虛勞證進行治療。
儘管古文提供的組成和我們已知的方劑組成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與其治療的症狀,皆指向溫補虛勞。
推測其治療原理為:
- 補益氣血: 羊肝、豬羊脂、牛髓、白蜜皆具有補益氣血之功。虛勞患者常氣血虧虛,此方重用滋補之品,可補充人體精血,改善體質。
- 溫陽散寒: 生薑、胡椒、蔥白,均為辛溫之品,可溫中散寒,驅除體內寒邪。虛勞者常伴有陽氣不足、畏寒肢冷等症狀,溫陽藥物可改善此類症狀。
- 健脾和胃: 若加白朮,則更可健脾益氣,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虛勞患者常有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等問題,健脾和胃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
- 滋陰潤燥: 針對素食者,以酥代替脂髓,並加麥門冬汁。麥門冬具有滋陰潤燥、清心除煩之效,可平衡溫補藥物的燥熱之性,避免傷陰。
總結:
羊臟方通過補益氣血、溫陽散寒、健脾和胃等作用,從而達到治療虛勞的目的。其配伍靈活,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加減,以達到最佳療效。
傳統服藥法
羊肝、肚、腎、心、肺各1具(湯洗細切),胡椒1兩,蓽茇1兩,豉1合,蔥白1握(細切),牛酥1兩。
上先以五味相和,以水7升,慢火煎取5升,去滓,和羊肝等並汁皆納羊肚中,系肚口,別用絹袋盛之,煮熟,乘熱出,切肚食之,並旋旋服盡藥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肝腎、散寒解毒之功效,適用於虛勞之證。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羊臟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九。 組成:羊肝1具(湯洗細切),肚1具(湯洗細切),腎1具(湯洗細切),心1具(湯洗細切),肺1具(湯洗細切),胡椒1兩,蓽茇1兩,豉1合,蔥白1握(細切),牛酥1兩。 主治:虛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