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羊頭蹄方

煮羊頭蹄方

ZHU YANG TOU TI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2.9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8%
肺經 18%
腎經 10%
脾經 10%
肝經 10%
心經 7%
三焦經 7%
膀胱經 7%
大腸經 6%
小腸經 4%
胃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煮羊頭蹄方中加入胡椒,主要有以下兩項原因:

  1. 驅寒散寒:胡椒性溫熱,味辛辣,具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的作用。羊頭蹄本身性涼,加入胡椒可中和其寒性,避免食用後出現胃寒、腹痛等不適症狀。
  2. 增香提味:胡椒具有獨特的香味,加入煮羊頭蹄方中,可提升湯品的鮮香味,令其更為可口,並能掩蓋羊頭蹄本身的腥味,增強食慾。

總而言之,胡椒在煮羊頭蹄方中既能驅寒散寒,又能增香提味,是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煮羊頭蹄方中加入蓽茇,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除濕,溫經止痛: 羊頭蹄性寒,長期食用容易導致脾胃虛寒、寒濕入侵。蓽茇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可以中和羊頭蹄的寒性,溫暖脾胃,驅散寒濕,緩解因食用羊頭蹄引起的胃寒、腹痛等不適。
  2. 增香去腥,改善口感: 蓽茇氣味芳香,可以掩蓋羊頭蹄的腥羶味,提升菜餚的香味,使口感更加鮮美。同時,蓽茇的辛香氣味還可以促進食慾,增進食慾。

煮羊頭蹄方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羊頭蹄性寒涼,食用後易造成脾胃虛寒,出現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能有效抵消羊頭蹄的寒性,溫暖脾胃,促進消化。
  2. 祛除腥羶: 羊肉本身帶有腥羶味,乾薑辛溫燥烈,能有效去除腥羶味,提升羊頭蹄的口感,使其更加鮮美可口。

因此,加入乾薑能有效改善羊頭蹄的寒涼特性,提升其食用安全性,並增強其風味。

煮羊頭蹄方中加入蔥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腥除羶: 羊肉本身具腥羶味,蔥白性辛溫,具有發散、解表、解毒的功效,可有效去除羊肉的腥羶味,令湯汁更為鮮美。
  2. 增香提味: 蔥白香味濃鬱,與羊頭蹄的肉味相得益彰,能增添湯汁的香氣,令口感更為豐富。

因此,蔥白在煮羊頭蹄方中扮演著去腥增香的重要角色,提升湯汁的品質。

煮羊頭蹄方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出於以下原因:

  1. 解毒去腥: 羊頭蹄性溫,易於產生腥羶之味。淡豆豉性涼,味甘,具有解毒除腥、消食化積之效,可有效去除羊頭蹄的腥羶味,提升口感。
  2. 增強藥效: 淡豆豉本身具有一定的藥效,可清熱解表、消腫止痛。與羊頭蹄一同燉煮,可增強湯劑的藥效,使之更具滋補功效,例如可改善風寒濕痹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煮羊頭蹄方》主要針對「五勞七傷虛損」。

  • 五勞:指五種過度耗損所致的病證(心、肝、脾、肺、腎勞),或《諸病源候論》所載「志勞、思勞、心勞、憂勞、瘦勞」。
  • 七傷:泛指臟腑氣血多種虛損,如《千金要方》提及「陰寒、陰痿、裡急、精連連、精少陰下濕、精清、小便苦數臨事不卒」。
  • 虛損:氣血陰陽俱虛,久病體弱之證。

此方以「血肉有情之品」白羊頭蹄為主,補養精血、溫潤臟腑,佐以辛溫藥材,契合「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旨,適用於虛勞羸瘦、陽氣不足之證。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君藥:白羊頭蹄

  • 性味歸經:甘溫,入脾、腎經。
  • 作用
    • 《千金食治》載「羊頭蹄」能「主風眩瘦疾,小兒驚癇」,補虛療損。
    • 以頭蹄為用,取「以形補形」之意,填髓養骨,滋養氣血。
    • 草火燒炙去腥,兼有溫通之效,助藥力滲透。

2. 臣藥:胡椒、蓽茇、乾薑

  • 共性:三者皆辛熱,溫中散寒。
  • 分論
    • 胡椒(《海藥本草》:「主氣虛冷」)→ 暖胃醒脾,助頭蹄消化吸收。
    • 蓽茇(《本草拾遺》:「溫中下氣」)→ 除臟腑冷氣,破滯氣。
    • 乾薑(《本經》:「溫中止血」)→ 守而不走,固護中焦陽氣。
  • 協同效應:辛熱組群能化散中焦寒濕,解決虛損者「納運無力」之弊,使滋補不滯。

3. 佐使藥:蔥白、豉

  • 蔥白(《別錄》:「除肝中邪氣」)→ 辛潤通陽,宣通上下氣機,兼解頭蹄腥膩。
  • (《珍珠囊》:「去心中懊憹」)→ 輕宣鬱熱,防溫燥過度而生煩悶。

治療原理

  • 補瀉兼施:以羊頭蹄大補為本,輔以辛溫藥通行氣血,避免滋膩礙胃。
  • 標本同治:既填精養血治其本(虛損),又散寒溫中治其標(陽氣不展)。
  • 劑型特點:湯液劑型易吸收,空腹食之助藥力直達下焦補腎。

推理延伸功效

  • 除原文所述虛勞外,或可推及:
    • 久病後氣血兩虛,見畏寒、肢冷、便溏者。
    • 婦人產後腰膝冷痛、乳汁清稀。
    • 年老腎陽不足之腰痠夜尿。

此方體現「溫補並行」之法,符合中醫「補虛需佐通藥」之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白羊頭蹄1具(草火燒令黃色,刮去灰塵),胡椒半兩,蓽茇半兩,乾薑半兩,蔥白(切)半升,豉半升。
以水煮頭蹄半熟,納藥更煮令爛,去骨。空腹適性食之,日食1具,滿7具即止。
禁生冷醋滑,五辛陳臭豬雞等七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煮羊頭蹄方, 出處:《聖惠》卷九十七。 組成:白羊頭蹄1具(草火燒令黃色,刮去灰塵),胡椒半兩,蓽茇半兩,乾薑半兩,蔥白(切)半升,豉半升。 主治:五勞七傷虛損。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