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光復明散
JIN GUANG FU M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六十七引《脩月魯般經後錄》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中性 (1.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金光復明散中加入密蒙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明目: 密蒙花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對於因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密蒙花能有效清熱降火,改善眼部炎症,恢復視力。
- 祛風止癢: 密蒙花亦有祛風止癢之效。對於因風熱上攻、眼周瘙癢、眼瞼紅腫等症狀,密蒙花能有效祛風止癢,緩解眼部不適。
因此,金光復明散中加入密蒙花,旨在通過其清熱明目、祛風止癢的功效,治療眼部疾病,改善視力。
金光復明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之功效。金光復明散多為辛辣燥熱之藥物,加入甘草可緩解其燥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保護眼睛。
二、益氣補脾: 甘草入脾經,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疲勞之功效。眼睛與脾經關係密切,脾氣虛弱則眼睛容易疲勞,視力下降。加入甘草可補益脾氣,改善眼部循環,提升視力。
金光復明散中包含木賊,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木賊性寒,味苦,歸肺、肝經。其藥用部分為其乾燥全草,含有豐富的硅酸、生物鹼等成分。硅酸具有收斂止血作用,可治療因熱毒上攻導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生物鹼則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輔助消散眼部炎症。
因此,金光復明散中加入木賊,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眼部炎症,改善視力模糊等作用,有助於恢復視力。
金光復明散中加入蔓荊子,主要是利用其疏風散熱、清肝明目的功效。
蔓荊子味辛、性微寒,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解毒的功效。其能有效改善風熱上攻導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頭昏眼花等症狀。
此外,蔓荊子還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微循環的作用,有助於恢復視力,改善眼部健康。因此,金光復明散中加入蔓荊子,可有效改善眼部疾病,達到清肝明目的效果。
金光復明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散寒止痛,通鼻竅: 細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散寒止痛之效。眼睛與鼻腔相通,眼疾常與鼻竅不通、風寒入侵有關,細辛可通鼻竅,驅散風寒,緩解眼部疼痛,改善視力模糊等症狀。
- 引藥上行,促進藥力達眼: 細辛辛散上行,可引導藥力上達頭部,尤其是眼部,促進藥物發揮效用,加強藥效,更有效治療眼疾。
因此,細辛在金光復明散中,起着散寒止痛、通鼻竅及引藥上行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眼疾的效果。
金光復明散中加入枸杞子,是基於其滋補肝腎、明目益精的功效。
枸杞子性平味甘,歸肝、腎經。其富含豐富的維生素A、β-胡蘿蔔素、葉黃素等,能促進視網膜細胞再生,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有助於預防和改善視力下降、夜盲症等眼疾。
此外,枸杞子還能滋補肝腎精血,改善肝腎功能,從而間接提升視力。因此,金光復明散加入枸杞子,旨在通過滋補肝腎、明目益精,達到改善視力的目的。
金光復明散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 祛風止痙、明目退翳 的功效。
白僵蠶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 疏散風熱、清肝明目 的作用。其能有效治療因肝經風熱上擾、或肝血不足所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翳障等眼疾。
此外,白僵蠶還能 平肝熄風,對於肝風內動、痙攣抽搐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對於因肝風內動導致的眼疾,更能起到協同治療的作用。
金光復明散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效。對於因風熱上攻所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薄荷可以清熱解毒,疏散風熱,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二、利咽止痛,清涼止癢: 薄荷能利咽止痛,清涼止癢,對於因風熱引起的咽喉疼痛、眼睛癢等症狀,薄荷可以起到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功效,改善視力。
金光復明散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明目的功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對於因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菊花能起到清熱降火、舒肝明目的作用。
此外,菊花還能疏散風熱,對於風熱上攻引起的目赤腫痛、迎風流淚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金光復明散中加入菊花,能有效改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眼部疾病,達到清熱明目的功效。
金光復明散中加入蒼朮,主要原因在於其燥濕健脾與祛風止癢的功效。
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止癢、利水滲濕的作用。方中加入蒼朮,一方面可燥濕健脾,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另一方面,可祛風止癢,緩解因風濕邪氣侵襲眼部而引起的癢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由此可見,蒼朮在金光復明散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眼部疾病的症狀,促進視力恢復。
金光復明散中加入荊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清熱明目: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因風熱上攻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 通經活絡,改善眼部血液循環:荊芥還有通經活絡的功效,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改善眼部供血不足,有利於視力恢復。
因此,金光復明散中加入荊芥,可起到疏風散熱、清熱明目、通經活絡等作用,對治療風熱上攻、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眼疾具有良好的療效。
金光復明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風散寒,通鼻竅: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對於因風寒侵襲而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白芷可有效疏散風寒,改善眼部微循環,減輕炎症。
2. 行氣止痛,消腫生肌: 白芷亦能行氣止痛,消腫生肌。對於因外傷、感染等原因導致的眼部疼痛、腫脹,白芷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白芷在金光復明散中發揮著疏散風寒、通鼻竅、行氣止痛、消腫生肌等多重作用,有助於改善眼部疾病。
金光復明散中添加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效。方中若因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石膏可清熱降火,緩解眼部炎症。
- 涼血止血: 石膏亦有涼血止血之功。若因血熱上攻、眼部出血等症,石膏可清熱涼血,止血消腫,達到改善眼部症狀的目的。
因此,金光復明散中添加石膏,可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因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血熱上攻等原因引起的視力問題。
金光復明散中包含藁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止痛明目: 藁本味辛性溫,具有疏風散寒、止痛的功效。眼疾多因風寒入侵、經絡阻滯所致,藁本可散風寒,通經絡,改善眼部疼痛、視力模糊等症狀。
2. 祛風濕,通絡止痛: 藁本還具有祛風濕、通絡止痛的功效。眼疾若因風濕痹痛、經絡不通所致,藁本可祛風濕,通絡止痛,緩解眼部疼痛、視力下降等症狀。
因此,金光復明散中加入藁本,可有效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目疾,達到疏風散寒、止痛明目的效果。
金光復明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解毒明目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心瀉火、清肝明目、燥濕止瀉、解毒消腫等功效。其清熱瀉火之性可有效抑制肝火上炎,而肝火上炎是導致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的重要病因之一。
此外,黃連的解毒作用也能有效清除眼部毒素,促進眼部炎症消退,改善視力。因此,黃連在金光復明散中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明目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眼部炎症,改善視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金光復明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遠年近日內外風毒,一切眼昏之疾」,意指其針對範圍廣泛,不論新久、內因(臟腑失調)或外因(風邪侵襲)所致之眼部疾患,尤其以「風毒」為關鍵病機。風為陽邪,易襲頭目,與熱、濕、痰等相合則化毒,導致目赤腫痛、視物昏花、羞明流淚等症狀。滕州張相公「雙目不明半年余」之案例,應屬風毒久羈、經絡阻滯之證,此方調服後復明,反映其具疏風清熱、通絡開竅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祛風解表,通竅明目
- 外風:荊芥穗、薄荷葉、藁本、白芷、木賊、蔓荊子辛散上行,專攻頭面風邪。其中白芷善治陽明頭痛,藁本入太陽經,蔓荊子清利頭目,木賊草輕揚散鬱,合而驅逐外風。
- 內風:僵蠶熄風化痰,可解經絡中痰濁阻滯之眼瞼瞤動或視物模糊。
清熱瀉火,解毒退翳
- 肝肺熱毒:黃連瀉心肝火,石膏清肺胃鬱熱,密蒙花、甘菊花清肝明目,尤善治風熱目赤翳障。
養血滋陰,調和肝腎
- 枸杞子補肝腎精血,針對久病目暗,佐制風藥之燥性。
健脾燥濕,升清降濁
- 蒼朮、甘草健脾化濕,防風藥過散傷脾,亦助清陽上升濡養目絡。
- 細辛辛溫走竄,既可助風藥宣散,又能通陽開鬱,解除目絡寒凝氣滯。
方劑配伍特點
此方以「風藥為君,清補為佐」,符合眼科「升散透邪」之治療思路。風藥占比甚重,取其輕揚之性引藥上行,搭配清熱藥制約風邪化熱;枸杞、甘草甘潤和緩,調和峻烈之性。蜂蜜或茶清調服,蜜水潤燥護陰,茶清清熱降火,依證候偏熱或偏燥靈活選用。
推論潛在適應症狀
除記載之「眼昏」外,此方可能適用於:
- 外感風熱所致目赤腫痛(如暴風客熱)
- 內傷肝鬱化火兼風邪上擾之視物模糊(如赤脈貫睛)
- 痰濕阻絡型眼瞼下垂或複視
體現「風毒並治、標本兼顧」的組方智慧。
傳統服藥法
密蒙花、甘草、木賊(去節)、蔓荊子、細辛、枸杞、僵蠶、薄荷葉、甘菊花、蒼朮、荊芥穗、香白芷、石膏、藁本、黃連各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3錢,蜜水或茶清調服,每日早晚食後2服。
昔滕州張相公,患雙目不明半年余,於自宅內打牆,掘出一石碑,上有此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金光復明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六十七引《脩月魯般經後錄》。 組成:密蒙花、甘草、木賊(去節)、蔓荊子、細辛、枸杞、僵蠶、薄荷葉、甘菊花、蒼朮、荊芥穗、香白芷、石膏、藁本、黃連各等分。 主治:遠年近日內外風毒,一切眼昏之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