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博濟》卷二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17%
胃經 10%
腎經 10%
肺經 10%
心經 9%
大腸經 9%
膽經 4%
三焦經 2%
小腸經 1%
膀胱經 1%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乳香丸

整體功效

理氣止痛,溫中散寒。

主治

脾胃冷氣,心腹刺痛。

乳香丸由乳香、沉香、沒藥、木香、硃砂、枳殼、烏頭、莪朮、檳榔、芫花、乾漆、阿魏、青皮等中藥組成,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主治脾胃冷氣,心腹刺痛。

文獻參考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中藥功效解釋
乳香行氣止痛、散寒止痛能行氣止痛,散寒止痛。
沉香行氣止痛、散寒止痛能行氣止痛,散寒止痛。
沒藥行氣止痛、散寒止痛能行氣止痛,散寒止痛。
木香行氣止痛能行氣止痛。
硃砂溫中散寒能溫中散寒。
枳殼理氣寬中能理氣寬中。
烏頭散寒止痛能散寒止痛。
莪朮行氣止痛能行氣止痛。
檳榔行氣止痛能行氣止痛。
芫花行氣止痛能行氣止痛。
乾漆散寒止痛能散寒止痛。
阿魏行氣止痛能行氣止痛。
青皮氣化能理氣化痰

傳統服藥法

通明乳香20兩,苦參(肥好者,去蘆,銼)4兩,天麻4兩(為末),大麻仁2兩(另研如膏)。
上先用好酒5升,浸苦參於瓶內,以重湯煮一伏時,常用文武火慢熬,令小沸為候,一伏時取出,濾去滓;將酒浸乳香於銀砂石器內,煎如糖,將天麻、大麻仁入於乳香膏內攪令勻,慢火熬之可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用大麻仁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乳香、沉香、沒藥均有行氣止痛、散寒止痛的功效,木香行氣止痛,硃砂溫中散寒,枳殼理氣寬中,烏頭散寒止痛,莪朮行氣止痛,檳榔行氣止痛,芫花行氣止痛,乾漆散寒止痛,阿魏行氣止痛,青皮理氣化痰。諸藥合用,共奏理氣止痛、溫中散寒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
肺結核
扁桃腺炎
胰臟炎
腳氣病
霍亂
麻痺
腹股溝疝氣
半身不遂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慢性腎衰竭
腎及輸尿管結石
前列腺增生
癤和癰
痢疾

相同名稱方劑

乳香丸,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半夏半兩(湯洗7遍,生薑汁炒黃),乳香1錢,砂仁1錢(研)。 主治:小兒霍亂,吐瀉不定。

乳香丸, 出處:《得效》卷十九。 組成:當歸5錢,川芎5錢,交趾桂5錢,川香芷5錢,真綠豆粉5錢,羌活3錢,獨活3錢,五靈脂3錢,乳香(别研)3錢,沒藥3錢,白膠香5錢。 主治:發背及一切疽瘡潰爛,痛不可忍者。

乳香丸, 出處:《雞峰》卷二十。 組成: 乳香丸(《雞峰》卷二十。)出處:《雞峰》卷二十。組成:乳香1錢,巴豆1錢,丁香1分,木香1分,桂1分,青橘皮1兩。主治:消積冷,寬胸膈,進飲食。 。 主治:消積冷,寬胸膈,進飲食。

乳香丸, 出處:《雞峰》卷二十。 組成:蓬莪朮2錢,木香2錢,當歸2錢,桂2錢,荊三棱2錢,沒藥1錢,牡丹皮2錢,沉香2錢,桃仁2錢,枳殼1錢半,芍藥3錢,厚朴3錢,茴香2錢,乳香1錢(一方加茱萸、延胡素)。 主治:心腹疼痛,氣道凝澀。

乳香丸, 出處:《傳家秘寶》卷中。 組成: 乳香丸(《傳家秘寶》卷中。)出處:《傳家秘寶》卷中。組成:麝香1錢,丁香2分,沉香1分,蓽澄茄1分,蓬莪朮1分(浸,炒),朱砂1分(研),肉豆蔻1分(去殼),白豆蔻1分(去皮),乳香1分(研),巴豆30個。主治:消酒食。 。 主治:消酒食。

乳香丸,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乳香1兩,沉香1兩,沒藥1兩,木香1兩,朱砂(細研)1兩,枳殼1兩,烏頭(炮)1兩,蓬莪朮1兩,檳榔1兩,芫花(醋炒令赤)半兩,狼毒(醋熬)半兩,乾漆(炒)半兩,阿魏1分,青皮3分。 主治:散滯氣,消酒食,利胸膈,化痰涎,和順元氣,止冷氣攻刺。主治:脾胃冷氣,心腹刺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開痰順氣湯

相似度 55%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