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丸

RU XI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二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4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18%
胃經 12%
腎經 11%
肺經 9%
大腸經 9%
心經 8%
膽經 5%
三焦經 2%
小腸經 1%
膀胱經 1%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膽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乳香丸中含有乳香,乃因乳香具有以下功效: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具有良好的療效。
  2. 消腫止痛: 乳香能通經絡,散寒濕,故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能消腫止痛,促進組織修復。

因此,乳香丸中加入乳香,主要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乳香丸中加入沉香,是取其行氣止痛之效。

乳香本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對於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單用乳香效果有限。沉香則能行氣止痛、溫腎納氣,與乳香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療效。

沉香的溫熱之性,還能助乳香行氣,使藥效更加顯著,並能緩解乳香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陽氣。因此,乳香丸中加入沉香,是為了提升藥效、溫和藥性,更好地治療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

乳香丸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兩者的藥性互補和協同作用: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擅長行氣止痛,而沒藥則以活血化瘀見長。二者合用,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溫陽散寒,促進癒合: 乳香具溫陽散寒之效,能溫通經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沒藥則有助於傷口癒合,二者相輔相成,達到溫陽散寒,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乳香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與乳香、沒藥等活血化瘀之品配合,可增強止痛效果,用於治療瘀滯疼痛。
  2. 理氣和胃: 乳香丸常用於治療乳房腫痛、乳腺增生等病症,而木香可以理氣和胃,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胃部不適,從而促進乳香、沒藥等藥效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乳香丸中添加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乳香丸常用於治療心悸、失眠、驚悸等症,硃砂的加入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緩解患者的精神緊張和不安。

2. 解毒消腫: 硃砂也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可以緩解乳香丸所治療的瘡瘍腫毒等症。此外,硃砂的紅色還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幫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然而,由於硃砂含有汞,長期服用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因此,乳香丸的使用需要嚴格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乳香丸中加入枳殼,主要是為了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性味苦、辛、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散結止痛的功效。乳香丸用於治療乳腺增生、乳房脹痛、乳汁不通等症,而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是其病機之一。枳殼能夠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緩解乳房脹痛、乳汁不通等症狀。

此外,枳殼還有助於促進乳汁分泌,配合乳香等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乳香丸的主要成分包括乳香、烏頭、甘草等,而烏頭的加入在方劑中有其特定的原因。烏頭,雖然性味辛、苦,且有一定的毒性,但在中醫中常用於祛風散寒、止痛等功效。乳香丸主要用於活血化瘀、舒筋活絡,而烏頭能夠增強這些作用,使得整個方劑在行氣止痛方面更加有效。烏頭中的有效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對於肌肉和關節的疼痛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雖然烏頭有毒性,但在合理的劑量下,經過專業醫師的調配與使用,可以安全達到療效。此外,烏頭的使用傳達了中醫講求的“君臣佐使”理論,方劑中各藥材相互配合、發揮協同效應,達到最佳療效。因此,在製作乳香丸時,烏頭的加入是經過深思熟慮,旨在提高方劑的綜合療效。對於使用者而言,首要的是遵循專業指導,確保用藥安全。

乳香丸中加入莪朮,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方面特性:

1. 行氣止痛: 莪朮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散瘀的功效。乳香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莪朮能幫助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消積化滯: 莪朮亦有健脾消食之效,可幫助消化不良,積食脹滿等症狀。乳香丸中常含有其他消炎止痛藥材,而莪朮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乳香丸中加入檳榔,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 檳榔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消積化滯的功效。乳香丸多用於治療氣滯血瘀、疼痛等症,加入檳榔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助乳香活血: 乳香性溫,善於活血止痛,但單用乳香活血之力不足。檳榔可以助乳香活血,增強其行氣止痛的效果,使其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乳香丸中含有芫花,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芫花性溫,味辛,有毒,擅長祛風散寒、止痛消腫。乳香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

芫花在乳香丸中並非直接使用,而是經過炮製處理,降低毒性,保留其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乳香、沒藥等藥材配合,能有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的效果。

乳香丸方中加入乾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乾漆性溫燥,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乳香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乾漆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止痛效果,加速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 乾漆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有助於傷口消腫止痛。乳香丸中乳香、沒藥等藥材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乾漆的加入可增強此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乳香丸中加入阿魏,主要基於其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

乳香本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而阿魏則能理氣止痛、消腫散結,並能引導乳香藥力深入病竈,加強其療效。

此外,阿魏的辛辣氣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乳香更好地發揮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兩藥相配,可有效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乳腺增生等病症。

乳香丸中加入青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青皮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消積化滯的功效。乳香丸中乳香、沒藥等藥材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爲主,青皮的加入,可協同乳香、沒藥行氣活血,增強止痛效果,尤其適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
  2. 疏肝理氣: 青皮入肝經,可疏肝理氣,調暢氣機,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乳房脹痛等症狀。乳香丸常用於治療乳腺增生、乳房腫塊等疾病,青皮的加入可以輔助乳香、沒藥疏通乳絡,改善乳房氣血運行,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乳香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籍記載,乳香丸在不同醫書中有不同的組成和主治,以下分別分析:

1. 《衛生寶鑒》

  • 治走馬牙疳: 組成為明乳香、輕粉、砒、麝香。此方以乳香活血止痛,輕粉、砒霜解毒殺菌,麝香開竅闢穢,諸藥合用,可達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治療走馬牙疳(重症牙齦炎或牙周炎)。
  • 治諸般惡瘡癤: 組成為乳香、穿山甲、當歸、豬牙皁角、木鱉子。方中乳香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穿山甲活血通絡,消腫排膿;當歸養血活血,促進瘡瘍癒合;豬牙皁角、木鱉子解毒散結,消腫止痛。諸藥合用,可達活血化瘀、解毒消腫之效,治療各種惡瘡癤腫。
  • 治諸痔下血,肛邊生肉等: 主治痔瘡引起的出血、肛邊肉贅、腫痛、瘡癢、大便困難、脫肛以及腸風下血等症。此方組成未明確列出,但從主治功效來看,應以活血化瘀、止血止痛、清熱解毒、收斂固脫為主要治療原則。

2. 《本草綱目》

  • 治大風癩疾: 與大麻仁、茄根散合用。此處乳香丸作為輔助用藥,主要起到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以加強主藥的療效。
  • 治小兒慢驚風: 組成為乳香、胡粉、白頸蚯蚓。方中乳香活血通絡,鎮驚安神;胡粉解毒斂瘡;白頸蚯蚓清熱鎮驚。諸藥合用,可達鎮驚安神、解毒通絡之效,治療小兒慢驚風之心神悶亂、筋脈拘急等症。
  • 治腹痛: 與黃丹合用。此處乳香丸作為輔助用藥,主要起到行氣止痛的作用,以緩解腹痛症狀。

3. 《聖濟總錄》

  • 治牝痔,肛邊生瘡,腫痛出血: 組成為乳香等六味藥。此方以乳香活血止痛,消腫生肌,配合其他藥物,可達清熱解毒、止血止痛之效,治療牝痔、肛邊生瘡、腫痛出血等症。
  • 治一切痔瘻反花瘡等疾: 組成為乳香、安息香、阿魏、龍腦、麝香、丹砂、密陀僧、雄黃、砒霜、巴豆等。此方藥物組成複雜,藥性峻猛,以乳香活血止痛,消腫生肌,配合其他藥物,可達攻毒拔毒、祛腐生肌之效,治療各種痔瘻、反花瘡等頑固性疾病。
  • 治打撲傷損疼痛: 組成為乳香、大黃、沒藥、騏驎竭。方中乳香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大黃瀉熱通便,活血祛瘀;沒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騏驎竭活血止痛,生肌斂瘡。諸藥合用,可達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治療打撲傷損引起的疼痛。
  • 治傷寒後腎臟氣虛腰疼: 組成為乳香等多味藥。此方以乳香活血通絡,止痛,配合其他補腎益氣的藥物,可達補腎益氣、活血止痛之效,治療傷寒後腎臟氣虛引起的腰痛。
  • 治脾胃冷氣,心腹刺痛: 組成未詳列,主治脾胃虛寒引起的冷氣、心腹刺痛,兼具散滯氣、消酒食、利胸膈、化痰涎、和脾胃、止冷利等功效。此方以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為主要治療原則。
  • 治腎臟風毒,上攻壅悶,下注沉重: 組成為乳香、烏頭、威靈仙。方中乳香活血通絡,止痛;烏頭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止痛;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諸藥合用,可達祛風除濕、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治療腎臟風毒引起的壅悶、沉重、腰腳熱痛等症。

4. 《嬰童百問》

  • 治驚風內釣,腹痛驚啼: 此方作為輔助用藥,主要起到鎮驚安神、行氣止痛的作用,以緩解驚風引起的腹痛、驚啼等症狀。

5. 《奇效良方》

  • 治脫肛腸出: 組成為乳香、白丁香、枳殼、芫青、大黃、鶴蝨草、蓽澄茄、牡蠣。方中乳香活血止痛,收斂固脫;白丁香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枳殼理氣消滯,升清降濁;芫青攻毒蝕瘡;大黃瀉熱通便,活血祛瘀;鶴蝨草解毒殺蟲,收斂止血;蓽澄茄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牡蠣收斂固澀。諸藥合用,可達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收斂固脫之效,治療脫肛腸出。
  • 治發背,及一切疽瘡潰爛,痛不可忍: 組成為乳香、沒藥、羌活、五靈脂、獨活、川芎、當歸、真綠豆粉、交阯桂、川白芷、白膠香。方中乳香活血止痛,消腫生肌;沒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羌活、獨活祛風散寒除濕;五靈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川芎、當歸活血養血;真綠豆粉清熱解毒;交阯桂溫經散寒,活血止痛;川白芷祛風散寒,燥濕止痛;白膠香活血止痛,生肌斂瘡。諸藥合用,可達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祛風散寒除濕之效,治療發背及一切疽瘡潰爛,痛不可忍之症。

6. 《博濟方》

  • 散滯氣,消酒食,利胸膈,化痰,和順元氣,止冷氣攻刺: 此方組成包括乳香、沉香、沒藥、木香、硃砂、枳殼、烏頭、蓬莪朮、檳榔、芫花、狼毒、乾漆、阿魏、青皮。方劑以乳香為主,結合多種行氣、活血、溫中、化痰藥物,綜合調理脾胃功能,達到散寒止痛、消食化積、理氣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寒、氣滯食積引起的胸腹脹滿、疼痛、痰多等症狀。
  • 治小兒霍亂吐瀉不定: 組成為半夏、乳香、砂仁。方中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乳香活血止痛;砂仁行氣化濕,溫中止瀉。諸藥合用,可達燥濕化痰、行氣止痛、溫中止瀉之效,治療小兒霍亂引起的吐瀉不止。
  • 治小兒未及周歲,吐瀉不止,此乳母,氣血動營,或熱奶傷胃,致有痰涎: 組成為雄黃、大黃、五靈脂。此方並非乳香丸,但列於乳香丸相關內容之後,可作為參考。方中雄黃解毒殺蟲;大黃瀉熱通便;五靈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諸藥合用,可達清熱解毒、瀉下通便、活血止痛之效,治療小兒吐瀉不止,與乳母氣血失調或熱奶傷胃有關者。
  • 香樸散,治小兒脾痛,兼和氣止瀉,及腹肋刺痛,起止疼痛,不思飲食: 此方雖名為香樸散,但與乳香丸功效相近,皆可治療小兒脾胃不適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

傳統服藥法


通明乳香20兩,苦參(肥好者,去蘆,銼)4兩,天麻4兩(為末),大麻仁2兩(另研如膏)。
上先用好酒5升,浸苦參於瓶內,以重湯煮一伏時,常用文武火慢熬,令小沸為候,一伏時取出,濾去滓;將酒浸乳香於銀砂石器內,煎如糖,將天麻、大麻仁入於乳香膏內攪令勻,慢火熬之可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用大麻仁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肺結核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胰臟炎腳氣病霍亂麻痺腹股溝疝氣半身不遂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癤和癰嗜眠症(嗜睡症)痢疾

相同名稱方劑


乳香丸,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半夏半兩(湯洗7遍,生薑汁炒黃),乳香1錢,砂仁1錢(研)。 主治:小兒霍亂,吐瀉不定。

乳香丸, 出處:《得效》卷十九。 組成:當歸5錢,川芎5錢,交趾桂5錢,川香芷5錢,真綠豆粉5錢,羌活3錢,獨活3錢,五靈脂3錢,乳香(别研)3錢,沒藥3錢,白膠香5錢。 主治:發背及一切疽瘡潰爛,痛不可忍者。

乳香丸, 出處:《雞峰》卷二十。 組成: 乳香丸(《雞峰》卷二十。)出處:《雞峰》卷二十。組成:乳香1錢,巴豆1錢,丁香1分,木香1分,桂1分,青橘皮1兩。主治:消積冷,寬胸膈,進飲食。 。 主治:消積冷,寬胸膈,進飲食。

乳香丸, 出處:《雞峰》卷二十。 組成:蓬莪朮2錢,木香2錢,當歸2錢,桂2錢,荊三棱2錢,沒藥1錢,牡丹皮2錢,沉香2錢,桃仁2錢,枳殼1錢半,芍藥3錢,厚朴3錢,茴香2錢,乳香1錢(一方加茱萸、延胡素)。 主治:心腹疼痛,氣道凝澀。

乳香丸, 出處:《傳家秘寶》卷中。 組成: 乳香丸(《傳家秘寶》卷中。)出處:《傳家秘寶》卷中。組成:麝香1錢,丁香2分,沉香1分,蓽澄茄1分,蓬莪朮1分(浸,炒),朱砂1分(研),肉豆蔻1分(去殼),白豆蔻1分(去皮),乳香1分(研),巴豆30個。主治:消酒食。 。 主治:消酒食。

乳香丸,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乳香1兩,沉香1兩,沒藥1兩,木香1兩,朱砂(細研)1兩,枳殼1兩,烏頭(炮)1兩,蓬莪朮1兩,檳榔1兩,芫花(醋炒令赤)半兩,狼毒(醋熬)半兩,乾漆(炒)半兩,阿魏1分,青皮3分。 主治:散滯氣,消酒食,利胸膈,化痰涎,和順元氣,止冷氣攻刺。主治:脾胃冷氣,心腹刺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