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紅丸
RUAN H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8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軟紅丸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可鎮心安神,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清熱解毒: 硃砂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熱毒內盛、神志不清、口舌生瘡等症狀。
然而,硃砂含有汞,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軟紅丸方劑中的「粉霜」指的是牡蠣,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二:
- 收斂固澀,止瀉止帶:牡蠣性寒鹹,入肝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的功效。針對女性帶下病、慢性腹瀉等症狀,能起到收斂止瀉、止帶的作用。
- 軟堅散結,化痰止咳:牡蠣性寒,入肝腎經,能軟堅散結,對於瘰癧、癭瘤等病症有一定療效。同時,牡蠣亦有化痰止咳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
綜上所述,粉霜即牡蠣的加入,不僅能收斂固澀、止瀉止帶,也能軟堅散結、化痰止咳,在軟紅丸方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軟紅丸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配方中確實含有微量砒霜(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砷)。在中醫學中,砒霜被視為一味具有劇毒但又具特殊療效的藥材,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砒霜性大熱、味辛,能攻毒殺蟲、逐瘀通絡。在軟紅丸中,砒霜之用旨在溫陽散寒、化瘀止痛,對於某些寒凝血瘀所致的病症,如心腹冷痛、風濕痹痛等,可見其獨特療效。
然而,由於砒霜毒性強烈,現代醫學已極少使用,且必須由經驗豐富的醫師嚴格控制劑量,以防中毒。中醫認為,藥物的毒與效並非絕對對立,而是相輔相成,適當應用下,可達到「以毒攻毒」的效果,但必須慎之又慎,以免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因此,在現代臨床應用中,軟紅丸或類似含砒霜藥方的使用,已受到嚴格限制,並趨向於尋找更安全的替代品。
軟紅丸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殺蟲止癢: 硫磺性溫燥,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可用於治療疥瘡、濕疹、風疹等皮膚病。
- 活血通絡: 硫磺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痺痛等症狀。
然而,硫磺性較烈,需謹慎使用,不可長期服用,以免對人體造成損害。
軟紅丸中含有硇砂,乃因其具有燥濕化痰、消腫止痛之功效。硇砂性寒,可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對於痰濕壅阻所致的咳嗽、哮喘、瘰癧、乳癰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然而,硇砂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且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配製或服用,避免造成中毒。
軟紅丸方劑中包含芒硝,主要有以下原因:
- 通便瀉熱: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軟堅散結之效。軟紅丸主治血瘀經閉、癥瘕積聚等症,而芒硝可有效清除腸道積熱,促進腸蠕動,使積滯得以降解,達到通便瀉熱的效果。
- 引藥入肝: 芒硝具有引藥入肝之功,可引其他藥物直達肝經,增強藥效。軟紅丸中含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結的藥物,芒硝的引入可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軟紅丸中包含輕粉,主要有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目赤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軟紅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濕毒蘊結所致的濕疹、皮炎、瘡瘍等皮膚病,輕粉在此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抑制病邪,促進瘡瘍癒合。
- 燥濕止癢:輕粉性燥,能燥濕止癢,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皮炎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軟紅丸中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燥濕止癢的功效,達到改善皮膚症狀的目的。
軟紅丸方劑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軟紅丸主要針對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冰片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炎症。
- 開竅醒神: 冰片還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咽喉腫痛引起的呼吸不暢,冰片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幫助患者恢復正常呼吸。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軟紅丸」主治功效分析
軟紅丸在不同典籍中有不同的組成和主治功效,以下將分別歸納分析:
一、組成與功效分類
軟紅丸的組成變化較大,但核心藥物常包含硃砂(辰砂、丹砂)、砒霜(信砒)、胭脂、巴豆,並根據不同病症加入其他藥物。依據主治功效,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止吐、治反胃、急驚風:
- 代表方劑:《蘇沈良方》、《聖濟總錄》、《雞峯普濟方》、《幼幼新書》、《證治摘要》
- 組成:以硃砂、砒霜、胭脂、巴豆為基礎,部分方劑加入硫磺等。
- 分析:
- 硃砂:具有鎮靜安神、清熱解毒之效,能抑制神經興奮,緩解嘔吐、驚厥。
- 砒霜:具有祛痰、截瘧、蝕瘡、殺蟲之效,能迅速攻下,祛除痰涎壅盛,止吐。古籍中亦有記載其可消積、化痰。
- 胭脂:可能具有活血化瘀、涼血解毒之效,輔助止吐。
- 巴豆:峻下逐水,祛除停滯於胃腸道的痰飲、積滯,迅速止吐。
- 硫磺:部分方劑中加入,可溫陽散寒,適用於寒性嘔吐。
- 冰片:清熱解毒、鎮痛止癢、開竅醒神,適用於熱性嘔吐或急驚風。
- 此類軟紅丸主要針對痰飲、積滯、熱毒、驚風等引起的嘔吐、反胃、急驚風,藥性峻猛,起效迅速。其治療原理為攻下、祛痰、清熱、鎮驚。
治赤白痢、消虛積:
- 代表方劑:《聖濟總錄》、《奇效良方》、《楊氏家藏方》
- 組成:在基礎組成上,常加入硇砂、輕粉、粉霜、乳香、續隨子、黃丹等。
- 分析:
- 硇砂:具有軟堅散結、消積化瘀之效,能祛除腸道積滯。
- 輕粉、粉霜:具有殺蟲止癢、清熱解毒之效,能治療痢疾。
- 乳香、續隨子:活血行氣、消腫止痛、攻下逐水,可促進腸道蠕動,祛除積滯。
- 黃丹:具有解毒、斂瘡生肌之效,可促進腸道潰瘍癒合。
- 此類軟紅丸主要針對濕熱、積滯、瘀阻等引起的赤白痢、虛積,藥性較峻猛,以攻下、化瘀、清熱、解毒為治療原則。
通經、治婦人心痛:
- 代表方劑:《祖劑》
- 組成:以杏仁、巴豆、乾胭脂為主,部分方劑加入硃砂。
- 分析:
- 杏仁:具有降氣祛痰、潤腸通便之效,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 巴豆:峻下逐瘀,可通經止痛。
- 乾胭脂、硃砂:活血化瘀、鎮靜安神,可緩解血瘀引起的疼痛。
- 此類軟紅丸主要針對血瘀、氣滯引起的經閉、心痛,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治療原則。
二、治療原理總結
軟紅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 攻下逐積:以巴豆為代表,峻下逐水,祛除停滯於胃腸道的痰飲、積滯,迅速止吐、止瀉。
- 清熱解毒:以硃砂、砒霜、輕粉、粉霜等為代表,清除體內熱毒,治療熱性嘔吐、痢疾。
- 化瘀散結:以硇砂、乳香、胭脂等為代表,活血化瘀、消積散結,治療積滯、痢疾。
- 鎮靜安神:以硃砂為代表,鎮靜安神,緩解驚厥、嘔吐。
- 活血行氣:以杏仁、胭脂等為代表,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通經。
三、結論
軟紅丸是一種藥性峻猛、起效迅速的方劑,其組成和主治功效因應不同病症而有所變化。其治療原理主要為攻下、清熱、化瘀、鎮驚、活血行氣等,針對痰飲、積滯、熱毒、瘀阻、驚風等引起的嘔吐、反胃、急驚風、赤白痢、虛積、經閉、心痛等症狀。由於軟紅丸中含有砒霜等毒性藥物,使用時需謹慎,應嚴格遵醫囑。
傳統服藥法
明信半兩,朱砂(研)半兩,乾胭脂2錢,巴豆7個(去油)。上研勻,熔蠟2錢,入油7點,旋丸,大人綠豆大、小兒麻子大。
每服1丸,食前濃煎槐花、甘草湯放冷送下。1服可定。
忌熱食半時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軟紅丸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軟紅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巴豆7粒,黃連3塊(如巴豆大)。 主治:積滯。
軟紅丸, 出處:《袖珍》卷一引《聖惠》。 組成:明信半兩,朱砂(研)半兩,乾胭脂2錢,巴豆7個(去油)。 主治:大人、小兒冷熱不調,吐逆不定,霍亂煩躁,吐瀉不止。
軟紅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組成:丹砂(研)半兩,粉霜1錢,砒霜(研)半錢,硫黃(研)1錢,硇砂(飛,研)1錢,消石(研)1錢,輕粉2錢,龍腦(研)半錢。 主治:取虛積。主治:赤白痢久不癒。
軟紅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九。 組成:丹砂(研)1分,膩粉1分(研),龍腦半錢(研),蠍梢1錢(搗末),水銀2錢(結沙子),半夏3-7枚(湯洗7遍,焙乾,搗末),硇砂(研)1錢半,粉霜1錢半(研),巴豆50粒(去皮心膜,不出油,研)。 主治:小兒急驚,身熱涎壅,拘急牽掣,口噤上視。
軟紅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九引《劉氏家傳》。 組成:朱砂(飛研)1分,龍腦(别研)1分,半夏(湯浸,煮洗7遍,焙)3錢,黃蠟3錢,粉霜2錢,水銀1錢(入金箔3片,結沙子),牛黃半錢,膩粉半錢,蠍梢49個(微炒)。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驚癇涎潮,搐搦直視,牙關緊,項背強,喘咳多睡,發熱不時。
軟紅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乳香(别研)1皂子大,硇砂(别研)1皂子大,續随子49個(去皮),蠍2個(去毒),巴豆20個(去皮,不去油,研成膏),朱砂1錢(别研,留一半爲衣),粉霜(别研)半錢,膩粉(别研)半錢,黃丹(别研)半錢,黃蠟半錢。 主治:消虛積。主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膿血相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