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真珠膏中含有珍珠,主要源於其藥性功效。
珍珠性涼,味甘鹹,歸入肝、腎經,具有安神定驚、解毒生肌的功效。
其清熱解毒之效能可消炎止痛,有助於治療皮膚感染、潰瘍等症狀;而安神定驚的功效則能緩解緊張不安,改善失眠等問題。
珍珠的藥性與真珠膏的治療目的相輔相成,使其成為此方劑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真珠膏中添加冰片,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有效緩解皮膚炎症、紅腫熱痛等症狀,配合珍珠粉的鎮靜消炎作用,有助於消退痘痘、粉刺等皮膚問題。
- 促進傷口癒合:冰片具有促進傷口癒合、止癢消炎的功效,可有效改善皮膚損傷,加速傷口修復,並能抑制細菌生長,防止感染。
真珠膏中加入輕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治療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病症。真珠膏多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皮膚炎症等,加入輕粉有助於快速消炎止痛。
- 收斂生肌: 輕粉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真珠膏的功效之一就是加速傷口癒合,加入輕粉可增強其收斂生肌的效果,幫助傷口更快恢復。
真珠膏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芒硝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真珠膏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皮膚感染等,芒硝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 引藥入藥: 芒硝質地潤滑,能促進藥物滲透,引導其他藥物深入患處,提高藥效。真珠膏中其他藥物,例如珍珠、硼砂等,需要通過芒硝的引導,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總之,芒硝在真珠膏中發揮著清熱解毒和引藥入藥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真珠膏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真珠膏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燙傷、燒傷等,大青鹽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 引藥入藥: 大青鹽味鹹,具有引藥入藥的作用,可以促進其他藥材的有效成分滲透至患處,增強藥效。同時,大青鹽還能起到一定的抑菌作用,預防傷口感染。
真珠膏中加入硃砂,主要考量其鎮靜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古人認為硃砂能鎮心安神,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驚悸等症狀。此外,硃砂亦有清熱解毒之功,能治療瘡瘍腫毒、口瘡等症狀。
真珠膏通常用於治療面部皮膚問題,如暗瘡、濕疹等,硃砂的鎮靜安神及清熱解毒功效,有助於減輕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真珠膏】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見於古代醫籍,主治「小兒熱風,眼生翳膜」。
- 「熱風」:指小兒因內熱或外感風熱邪氣,上攻於目,導致眼部紅腫、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狀。
- 「眼生翳膜」:翳膜泛指眼表混濁遮睛之物,或為角膜炎症後遺留之瘢痕,或為瞼緣濕爛結痂等,影響視物。
此方外用以清熱解毒、退翳明目,針對風熱挾毒上擾目竅之證。
二、組成藥物與邏輯推理
真珠末(珍珠粉)
- 性味甘鹹寒,入肝、心經。
- 傳統功效:清肝明目、解毒生肌,尤擅治目赤翳障。
- 原理:珍珠含碳酸鈣及多種氨基酸,可促進角膜修復;其寒性可清肝火。
貝齒(燒灰)
- 貝類煅燒後收澀斂瘡,古代用於目翳、潰瘍。
- 燒灰後質地細膩,附著患處以保護黏膜。
麝香
- 辛香走竄,穿透力強,能開竅通絡、散結消腫。
- 局部使用可助藥力透達目竅,散風熱鬱滯。
朱砂
- 甘微寒,有毒,但外用量少可清熱解毒。
- 古代用於目赤腫痛,取其鎮靜消炎之效。
胡粉(鉛粉)
- 辛寒有毒,外用以燥濕殺蟲、斂瘡生肌。
- 與貝齒灰同用,加強收濕止癢效果。
鯉魚膽
- 苦寒,清肝明目、消腫退翳。
- 膽汁含膽酸等成份,可抗炎、緩解角膜充血。
白蜜
- 甘平潤燥,解毒緩痛,作為基質可調和諸藥。
- 煎後黏稠,使藥膏易附著眼表,延長藥效。
三、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以「清熱解毒、退翳明目」為核心:
- 清熱:真珠、鯉魚膽、朱砂清肝熱;麝香散鬱火。
- 退翳:貝齒灰、胡粉收澀消翳;珍珠生肌修復。
- 載藥透竅:麝香引藥深入;蜂蜜緩和黏附。
全方寒涼為主,佐以辛香通透,符合「熱者寒之」「火鬱發之」之理,針對風熱毒邪上攻之眼疾。外用點眼直達病所,為古代眼科外治典型配伍。
傳統服藥法
真珠末1兩,貝齒5枚(燒灰),麝香1分,朱砂1分,胡粉1分,鯉魚膽2枚,白蜜4兩(煎,濾過)。
除魚膽、蜜外,都研如粉,以魚膽汁、蜜,於銅器中調令勻,用慢火煎成稀膏。
每以銅箸取少許點之,一日3-4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明目、消翳散風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血。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真珠膏, 出處:《聖惠》卷八十九。 組成:真珠末1分,龍腦1分,葵仁(湯浸,去皮)1分,膩粉1分,朴消1分,青鹽1分,朱砂1分。 主治:小兒熱風,眼生翳膜。
真珠膏,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三引張渙方。 組成:真珠末1分,甘菊花(爲末)1分,香豉(炒黃,爲末)1分,井泉石(細研)1分。 主治:眼久不癒,茫茫不見物。
真珠膏,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真珠末1兩,貝齒5枚(燒灰),麝香1分,朱砂1分,胡粉1分,鯉魚膽2枚,白蜜4兩(煎,濾過)。 主治:眼虛熱,目赤痛,卒生翳膜,昏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