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吹喉珠黃散中含有硃砂,其主要原因在於硃砂具有鎮心安神、解毒消腫之效。
古人認為硃砂能入心經,具有鎮靜安神之效,可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同時,硃砂亦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病症。
因此,吹喉珠黃散中加入硃砂,旨在利用其鎮心安神、解毒消腫之效,以緩解咽喉疼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吹喉珠黃散中加入珍珠,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心安神之功效。吹喉珠黃散主要用於治療喉嚨腫痛、咽喉炎等症狀,珍珠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輔助藥物發揮療效。
- 鎮心安神: 珍珠還具有鎮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因咽喉疼痛引起的煩躁不安、失眠等症狀。吹喉珠黃散中加入珍珠,有助於改善患者精神狀態,促進疾病康復。
吹喉珠黃散中包含孩兒茶,主要是由於孩兒茶具備以下兩大特點,使其成為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孩兒茶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喉嚨腫痛、咽喉乾燥、聲音嘶啞等症狀。
- 化痰止咳,潤肺利咽:孩兒茶同時還具備化痰止咳、潤肺利咽的作用,有助於清除痰液,潤滑咽喉,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
因此,孩兒茶的加入,可以有效增強吹喉珠黃散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消腫止痛的功效,使之更能有效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吹喉珠黃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一、清熱解毒: 冰片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喉嚨發炎、腫痛、熱毒壅盛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二、開竅醒神: 冰片芳香走竄,能開竅醒神,對於因熱毒閉塞導致的喉嚨疼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具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總而言之,冰片在吹喉珠黃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清熱解毒,又能開竅醒神,對於治療喉嚨相關疾病有顯著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吹喉珠黃散主治「喉痧」,即「爛喉痧」(猩紅熱)或咽喉腫痛潰爛之症。此證多因熱毒壅盛、痰火上炎,導致咽喉腐潰化膿,伴隨高熱、咽痛甚劇、黏膜出血等急重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熱毒熾盛之症需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腐生肌為治療核心。
組成藥物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真犀黃(牛黃)
- 清心瀉火、解毒豁痰,為君藥,直折咽喉熱毒,兼能開竅醒神。
飛朱砂
- 清熱解毒、鎮心安神,助牛黃清熱,兼防熱毒擾神。
淨珍珠
- 清熱斂瘡、生肌收口,針對咽喉腐爛,促進黏膜修復。
上滴乳石(鐘乳石)
- 傳統用於收斂瘡口,可能取其礦物收澀之性,穩定潰瘍面。
西月石(硼砂)
- 清熱化痰、防腐消腫,直接作用於黏膜,溶解痰涎粘滯。
真原寸(麝香)
- 開竅通絡、散瘀止痛,增強諸藥透黏膜吸收,迅速發揮藥效。
飛雄精(雄黃)
- 解毒殺蟲、燥濕祛痰,針對熱毒夾穢濁之邪,助消咽喉腫爛。
粉兒茶
- 收濕斂瘡、止血生肌,輔助珍珠修復黏膜,減少滲血滲膿。
煅中白(人中白)
- 降火消瘀,傳統用於咽喉口舌生瘡,清解血分伏熱。
大梅片(冰片)
- 清熱止痛、辛涼走竄,引藥直達病所,緩解劇痛。
方劑整體作用機制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綱,結合「化腐生肌」「透竅止痛」三層次:
- 清解熱毒:牛黃、雄黃、朱砂、硼砂協力清熱瀉火,直攻咽喉熱毒。
- 消腫止痛:冰片、麝香開竅通透,緩解局部腫痛;雄黃、硼砂化痰散結。
- 修復黏膜:珍珠、兒茶、人中白斂瘡生肌,針對潰爛部位促進癒合。
特殊配伍意義
- 礦物藥與動物藥並用(如朱砂配牛黃):「重鎮清熱」與「涼血解毒」相輔,增強對熱毒壅盛的壓制力。
- 走竄與收澀同施(如麝香配兒茶):既防過度收斂致邪氣內閉,又避免辛散耗傷正氣,體現「去腐生新」思路。
此方設計嚴謹,針對「喉痧熱毒腐潰」之病機,通過外用吹喉,使藥力直達病灶,體現中醫「急症外治」的智慧。
傳統服藥法
真犀黃、飛朱砂、淨珍珠、上滴乳石、西月石、真原寸、飛雄精、粉兒茶、煅中白、大梅片。
上為細末。
次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吹喉珠黃散, 出處:《喉科家訓》卷四。 組成:真犀黃、飛朱砂、淨珍珠、上滴乳石、西月石、真原寸、飛雄精、粉兒茶、煅中白、大梅片。 主治:喉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