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睛膏

透睛膏

TOU JI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經驗普濟加減方》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0.2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肺經 14%
脾經 14%
腎經 10%
心經 10%
小腸經 7%
大腸經 7%
胃經 7%
三焦經 4%
膀胱經 3%
肝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胃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透睛膏中加入芒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芒硝味苦鹹,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針對眼部紅腫、熱痛、翳膜等症狀,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2. 引藥入眼、增效作用:芒硝為寒性藥物,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眼部,加強藥效,並且其本身亦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能更好地緩解眼部炎症。

因此,透睛膏中加入芒硝,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以及引藥入眼、增效作用,達到治療眼部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劑[透睛膏]的組成中包含輕粉,主要是因為輕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的作用。輕粉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毒,緩解由內熱引起的紅腫、瘡瘍等問題。在[透睛膏]中,輕粉的添加可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效果,有助於改善由內熱引起的問題。然而,由於輕粉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需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避免引發過度刺激的不適。

透睛膏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大青鹽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眼部紅腫熱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狀,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眼疾,如急性結膜炎、麥粒腫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2. 引藥入經,增強療效: 大青鹽味鹹,能引藥入經,促進藥物滲透至眼部,增強藥效。同時,大青鹽還能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透睛膏中加入硇砂,主要是基於其 解毒消腫、清熱明目 的功效。

硇砂,即氯化銨,性寒,味鹹,具有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的作用。對於眼部感染、腫痛等症狀,硇砂可有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並有助於 恢復視力

然而,硇砂具有一定毒性,需 嚴格控制用量,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配藥或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透睛膏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眼睛紅腫、疼痛、發炎等症狀,能有效緩解不適,促進傷口癒合。
  2. 開竅醒神,通經活絡: 冰片能開竅醒神,通經活絡,有助於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眼部組織的修復。同時,也能減輕眼部疲勞,改善視力模糊等症狀。

透睛膏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一、開竅通絡: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於眼部疾病引起的視力模糊、眼痛等症狀,麝香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眼部組織修復,達到通竅明目的作用。

二、消腫止痛: 麝香亦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功效。對於眼部炎症、外傷等引起的腫痛,麝香能有效緩解疼痛,消散腫脹,促進組織再生,加速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透睛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1. 核心病機
    本方主治「眼內翳膜昏赤,睛痛隱澀」,屬風熱上攻、痰瘀阻滯目絡,或外傷積毒所致。翳膜為痰濕瘀濁凝結;「昏赤」為血熱瘀滯;「睛痛隱澀」乃氣血不暢,津液失濡。

  2. 功效特點

    • 消瘀肉:散結化瘀,針對目翳、胬肉等實性贅生。
    • 解腫癢:清熱解毒,緩解風熱濕毒導致的紅腫瘙癢。
    • 收冷淚:斂風燥濕,改善淚液外溢(尤以風冷誘發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配伍解析

藥材性味歸經作用層次方劑角色
南棚砂(硼砂)甘鹹涼,入肺胃清熱消翳,防腐解毒君藥(主攻翳膜)
川樸消(芒硝)鹹苦寒,入胃大腸軟堅散結,瀉熱導滯臣藥(助消瘀腫)
輕粉辛寒有毒,入大腸殺蟲攻毒,祛腐生新佐藥(局部腐蝕)
青鹽鹹寒,入腎涼血明目,引藥入下焦使藥(引經下行)
硇砂鹹苦辛溫,有毒破瘀消積,化頑痰佐藥(散結力強)
龍腦(冰片)辛苦涼,入心肺開竅散郁,清熱止痛使藥(透膜引藥)
麝香辛溫,入心脾活血通絡,開竅透翳使藥(助藥穿透)

組方邏輯

  1. 攻邪為主
    以硼砂、芒硝為核心,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直擊翳膜瘀肉之標實;輕粉、硇砂加強腐蝕消贅之力,針對頑固性病灶。
  2. 引經透竅
    冰片、麝香芳香走竄,穿透目絡屏障,引諸藥直達病所。青鹽協同下行,防藥性上浮。
  3. 標本兼顧
    治標(消翳、止痛)為主,兼顧血熱(青鹽)、痰瘀(硇砂)、氣滯(麝香)等本因。

治療原理

  • 化學作用
    硼砂、芒硝溶解黏液蛋白,輕粉、硇砂局部腐蝕增生組織,達到「消瘀肉」效果。
  • 物理作用
    冰片、麝香揮發性成分促進黏膜滲透,增強藥物吸收。
  • 中醫理論
    以「鹹能軟堅,辛能散結」為原則,通過攻逐痰瘀、開竅通絡,恢復目絡氣血流通。

三、現代潛在應用推論

  1. 適應症延伸
    或可用於角膜炎後期瘢痕、翼狀胬肉術後復發等(需辨證屬實熱痰瘀者)。
  2. 劑型改良
    生薑汁(辛散)與蜂蜜(潤緩)調和,平衡刺激,現代可考慮凝膠基質緩釋。

總結:此方體現「以毒攻毒」思維,峻藥緩用,點塗局部,專攻目疾實證,藥簡力專。然須精準辨證,非虛證所宜。

傳統服藥法


南棚砂3錢,川樸消3錢,輕粉1錢半,青鹽1錢,硇砂半錢,龍腦1字,麝香1字。
消瘀肉,解腫癢,收冷淚。
上為細末,入生薑汁或白沙蜜和膏。
每點少許。不過三點自明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毒,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透睛膏, 出處:《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經驗普濟加減方》。 組成:南棚砂3錢,川朴消3錢,輕粉1錢半,青鹽1錢,硇砂半錢,龍腦1字,麝香1字。 主治:消瘀肉,解腫癢,收冷淚。主治:眼內翳膜昏赤,睛痛隱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