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砂餅

粉砂餅

FEN SHA BI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2.3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肝經 16%
脾經 15%
腎經 15%
胃經 10%
膀胱經 6%
心經 5%
大腸經 5%
小腸經 5%
肺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粉砂餅方劑中包含粉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燥生津: 粉霜性涼,具有潤燥生津的功效,可緩解因燥熱引起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而粉砂餅中多用於治療燥熱內傷,如肺燥咳嗽、腸燥便祕等,因此加入粉霜有助於滋陰潤燥,協調方劑整體功效。
  2. 清熱解毒: 粉霜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能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咽痛、口瘡等症狀。粉砂餅中部分藥材性溫燥,加入粉霜有助於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因此,粉霜的加入不僅能潤燥生津,更能清熱解毒,使粉砂餅的療效更加全面,更好地治療燥熱內傷。

粉砂餅中含有硇砂,主要原因為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1. 殺蟲止癢:硇砂性寒,具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可有效抑制皮膚真菌、細菌等引起的瘙癢症狀,如濕疹、疥瘡等。
  2. 清熱解毒:硇砂亦能清熱解毒,可消炎止痛,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病症具有一定療效。

然而,硇砂毒性較強,使用時需謹慎,不可自行配製服用,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粉砂餅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硃砂(硃砂),這是因為硃砂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有助於治療一些特定的健康問題。硃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從古至今被廣泛應用於中藥中,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尤其適合用於心神不寧、失眠以及焦慮等症狀。其藥效可以幫助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使其心情平靜。

此外,硃砂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夠針對一些內熱引起的病症進行調理。由於粉砂餅的主要用途在於調理身體,改善體內的陰陽平衡,因此添加硃砂在方劑中,有助於其整體功效的提升,使其成為一種有效的中藥治療選擇。然而,硃砂的使用需謹慎,因其含有重金屬,應按照專業醫師的指導來服用。

粉砂餅方劑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丁香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氣凝滯所致的胃脘冷痛、嘔吐、腹痛等症狀,丁香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2. 溫腎助陽,固澀止瀉: 丁香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固澀止瀉的功效。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冷痛、陽痿早洩、腎虛滑泄等症狀,丁香能溫補腎陽,固澀止瀉,改善症狀。

粉砂餅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輕粉,這主要是因為輕粉具有特定的藥理功能,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輕粉是硫酸鋁鈉的一種粉末,主要用作收斂劑和澀味劑,能夠有效地降低腸道的分泌,增強腸道的吸收功能。此外,輕粉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使其能夠協調其他藥材的效果,從而達到更佳的療效。粉砂餅的組成中加入輕粉,可以幫助改善患者的消化問題,並且具有保護胃腸道的作用,減少不適感。總之,輕粉在粉砂餅中的作用主要是透過其生藥特性,提升整體方劑的療效,並使其更加適應患者的需求。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粉砂餅】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癥塊」,即中醫所指腹內因氣血瘀滯、痰凝積聚所形成的堅硬有形結塊(類似現代醫學的腫瘤、囊腫或良性增生)。其藥性峻烈,以攻逐消積、破血散結為核心,屬古代「峻消癥積」之方。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峻藥攻堅,毒性破積

    • 粉霜(輕粉)、胡粉(鉛粉)、膩粉:均含汞、鉛類礦物,毒性峻烈,古代用其「以毒攻毒」之力,直接腐蝕、分解癥塊硬結。此類藥物具強力殺蟲、蝕瘡、消積之效,但須嚴格控制劑量。
    • 硇砂:氯化銨礦物,性烈可「消軟堅塊」,擅破瘀血、化痰結,古方常用於治腫瘤、息肉。
  2. 活血解毒,協同增效

    • 丹砂(朱砂):雖主鎮心安神,但其汞成分能協同他藥加強攻積之力,兼防攻伐太過引發驚風。
    • 白丁香(麻雀糞):性溫走竄,能消積化滯,助諸藥穿透癥塊。
  3. 緩峻護胃,引藥達病所

    • 麵粉製餅:以澱粉包裹峻藥,緩和毒性對脾胃的直接刺激,使藥效緩釋。
    • 麝香米飲送服:麝香辛香走竄,引諸藥直透癥積;米飲護胃氣,防攻伐傷正。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礦物峻藥為主,通過以下機理消癥:

  • 物理性腐蝕:汞、鉛成分直接破壞異常增生的組織結構。
  • 血液流變學改變:硇砂、丹砂加速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
  • 神經調節:朱砂鎮靜,抵消攻積藥可能引發的亢奮反應。

四、適用情境推測
此方應針對「實證癥塊」而設,患者體質需壯實,見腹中硬塊、疼痛拒按、舌紫暗脈沉澀等瘀阻徵象。因藥性猛烈,古法製餅與米飲送服,意在控制釋藥速度,避免中毒。

總體而言,【粉砂餅】體現了古代「攻積」思想的極端應用,現代臨床已罕用,但其組方邏輯對理解中醫「以毒攻毒」戰略有重要參考價值。

傳統服藥法


粉霜1兩,胡粉1兩,硇砂半兩,丹砂半兩,白丁香半兩,膩粉半兩。
上為末,入面一兩,水和捏作餅,如棋子大,慢火燒熟。
每服1餅,麝香,米飲嚼破服。

相同名稱方劑


粉砂餅,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組成:粉霜1兩,胡粉1兩,硇砂半兩,丹砂半兩,白丁香半兩,膩粉半兩。 主治:癥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