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脾涼血湯

QING PI LIANG XU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肺經 17%
肝經 14%
心經 12%
胃經 10%
小腸經 9%
大腸經 4%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膽經 3%
膀胱經 2%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小腸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清脾涼血湯

藥方組成:

  • 甘草:5克
  • 白癬皮:10克
  • 蒼朮:10克
  • 蟬蛻:10克
  • 陳皮:10克
  • 赤芍:10克
  • 大黃:10克
  • 防風:10克
  • 厚朴:10克
  • 荊芥:10克
  • 連翹:10克
  • 人參:10克

藥方功效:

清脾涼血湯具有清熱涼血、健脾化濕、活血化瘀、透疹止癢的功效。

藥方主治:

清脾涼血湯主治脾胃有熱,引起椒瘡、粟瘡,長在眼皮裏面。椒瘡是紅硬的,很難消除;粟瘡是黃軟的,容易消除。

藥方使用方法:

  • 將所有藥材洗淨,切碎。
  • 將藥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 30 分鐘。
  • 將藥液過濾,去渣取汁。
  • 將藥汁分為兩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藥方注意事項:

  • 服用清脾涼血湯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慎用。
  • 服用清脾涼血湯期間,如出現頭暈、目眩、腹瀉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清脾涼血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涼血、健脾化濕、活血化瘀、透疹止癢的功效。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有熱引起的椒瘡、粟瘡。

方劑組成解釋


清脾涼血湯由荊芥、防風、赤芍、人參、陳皮、蟬蛻、蒼朮、白癬皮、連翹、大黃、厚朴、甘草等中藥組成。荊芥、防風、赤芍、蟬蛻、蒼朮、白癬皮、連翹、大黃均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人參、陳皮、厚朴、甘草具有健脾益氣、和胃降逆的功效。本方合用,共奏清熱涼血、消腫散結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目生椒粟結膜炎

相同名稱方劑


清脾涼血湯, 出處:《金鑑》卷六十五。 組成:荊芥1錢,防風1錢,赤芍1錢,黑參1錢,陳皮1錢,蟬蛻1錢,蒼朮1錢(炒),白鮮皮1錢,連翹1錢5分(去心),生大黃(酒洗)1錢5分,厚朴5分(薑炒),甘草(生)5分。 主治:脾胃血熱,致患椒瘡、粟瘡,生眼胞之內,椒瘡則赤堅而難消,粟瘡則黃軟而易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