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大豆湯

GAN CAO DA DO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脾經 23%
肺經 23%
胃經 23%
大腸經 5%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5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甘草大豆湯

組成

甘草、蔥白、黃豆

整體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

外陰蝕,下疳,痷瘡腫痛。

外陰蝕,即外陰潰爛;下疳,即口腔潰瘍;痷瘡,即痤瘡。本方用甘草、蔥白、黃豆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外陰蝕、下疳、痷瘡腫痛。

文獻參考

《本草綱目》:「甘草,味甘平,主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解毒,調和諸藥,久服輕身延年。」

《名醫別錄》:「蔥白,主風寒頭痛,目赤腫痛,鼻塞,鼻淵鼻衄咽喉腫痛,牙齒痛,腸風下血,小便不利,陰蝕,疳瘡,癰腫,痔漏。」

《本草經疏》:「黃豆,味甘,性平,無毒。主治脾胃虛弱,消渴,小便不利,風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咽喉腫痛,腸風下血,疳瘡,癰腫,痔漏。」

傳統服藥法


甘草3兩,赤皮蔥3莖,大豆1合。用水3升,煮豆熟為度。用槐條1握同煮,取清汁熱淋浴,冷即再溫。浸2-3時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軟性下疳

相同名稱方劑


甘草大豆湯, 出處:《外科精義》卷下引《聖惠》。 組成:甘草3兩,赤皮蔥3莖,大豆1合。 主治:外陰蝕,下疳,痷瘡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