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疳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疳瘡,病名。《濟陰綱目》卷七:「因月後便行房,致成湛濁(指月經斷續不止),伏流陰道,疳瘡遂生,瘙癢無時。生用胡椒、蔥白作湯,一日兩三度淋洗,卻後服藥:黃芪、菟絲子、沙苑蒺藜、黑牽牛、赤石脂、龍骨,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一說指下疳(見《外科大成》卷二)。
疳瘡是一種婦科疾病,多發於月經後行房的女性。由於月經斷續不止,導致陰道內部環境惡化,細菌滋生,從而引發疳瘡。疳瘡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陰道瘙癢,並伴有灼熱感。治療疳瘡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外用藥物,二是內服藥物。外用藥物可以使用生胡椒、蔥白熬成的湯水進行清洗,內服藥物可以使用黃芪、菟絲子、沙苑蒺藜、黑牽牛、赤石脂、龍骨等中藥材熬成的湯水。
疳瘡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 保持外陰清潔,勤換內褲。
- 避免性生活過頻。
-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如果出現疳瘡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