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鼻衄」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 鼻衄,指鼻子出血的情況。在中醫經典《靈樞・百病始生》中記載:“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鼻衄。”如果鼻衄不止,也稱為鼻洪。如果鼻血過多流入口中,口鼻同時出血,稱為腦衄。甚至口、鼻、耳都有出血,稱為大衄。
- 在傷寒太陽病中,出現發熱但沒有汗出並且伴有鼻衄,鼻衄即為表解的一種形式。
- 如果根據病因來命名,則有氣衄血、傷寒衄血、溫病衄血等不同類型的鼻衄。
- 對於由太陽傷寒引起的鼻衄,後世有時稱之為紅汗,用來表示汗和血都是同源的,邪氣不從汗液排出而從鼻血排出。
- 鼻衄與鼻塞、鼻乾、鼻痠、鼻痛、鼻涕等症狀相關。
- 女性在經期出現鼻衄,呈現規律性發作,是一種代償性月經,稱為倒經。在《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中稱之為經行衄血,需要另行討論。
以下是鼻衄的常見證候及其鑒別分析:
風寒欲解鼻衄: 伴有惡寒發熱,身體疼痛,頭痛,沒有汗出,鼻子出血後症狀減輕,脈搏有力且緊縮,舌苔薄。一般情況下,鼻出血量不多並且能自行停止。
風熱壅肺鼻衄: 伴有發熱,出汗,口渴,喉嚨痛,咳嗽時痰較少,鼻子乾燥疼痛,血液鮮紅但量不多,脈搏浮躁,舌苔薄白且乾燥。
胃火熾盛鼻衄: 鼻子乾燥疼痛,血液量多且顏色鮮紅,心煩,口渴且想多喝水,口臭,吃東西容易餓,大便便祕,小便黃,舌紅苔黃,脈搏強而數。
肝火犯肺鼻衄: 病因與情緒激動有關,鼻出血量多,血液鮮紅,經常反復發作,伴有頭痛脹,心煩易怒,口苦喉嚨乾燥,胸腹部脹滿,眼睛發紅,小便黃,舌紅,脈搏弦而數。
脾不統血鼻衄: 鼻出血滲滲不止,血液顏色淡紅,反復發作,容易止血和再次出血,面色無華,食慾不振,精神疲乏,呼吸短促,腹部脹,大便軟或拉肚子,口中沒有味道,心悸頭暈,舌色淡,脈搏細弱。
腎陰虛損鼻衄: 鼻子出血量不多,血色鮮紅,時而停止時而再次發作,口乾渴,頭暈眼花,心悸耳鳴,腰膝痠痛,心煩熱悶,面色潮紅,有時會盜汗,脈搏細數,舌色紅。
陰竭陽脫鼻衄: 鼻出血不止,量很多,甚至口、鼻、耳朵、牙齒、皮膚都有出血,大量出汗,面色蒼白,口張目合,四肢冰冷,尿失禁,神志迷糊,呼吸急促,舌色淡,脈搏微弱或者快得難以計數。
鼻衄與其他症狀如鼻塞、鼻乾、鼻痠、鼻痛、鼻涕等症狀相關。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