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梨漿飲中加入青蒿,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暑、涼血止血的功效。
青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其清熱解暑之功,有助於緩解暑熱所致的發熱、口渴、頭痛等症狀;其涼血止血之功,則可治療因暑熱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等症狀。梨漿飲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加入青蒿後,更能增強其清熱解暑的功效,並兼具止血功效,對於暑熱所致的各種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梨漿飲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疏風: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解表疏風、和解少陽的功效。梨漿飲主要針對風寒犯肺,或兼夾少陽證而導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柴胡可以疏散風寒,調和少陽,達到解表止咳的效果。
2. 和解少陽: 少陽經主升發,柴胡能疏肝解鬱,調和少陽,使氣機升降正常,有助於緩解少陽證的發熱、惡寒、頭痛、口苦等症狀,進而配合梨漿的潤肺止咳功效,達到全面治療的效果。
梨漿飲方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益氣生津:梨漿飲以梨汁為主,性寒涼,可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而人參性溫,味甘,能益氣補脾,生津止渴,與梨汁相輔相成,避免寒涼之性傷脾胃,同時增強其滋陰潤燥的功效。
- 扶正祛邪:人參具有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的功效,可助梨漿飲更有效地祛除邪熱,改善患者體質,從而更好地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綜上,梨漿飲加入人參,是為了更好地平衡藥性,提升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最佳效果。
梨漿飲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梨漿飲多用於治療熱病,如溫病初起,症見發熱、口渴、咽痛、咳嗽等。黃芩可清熱解毒,緩解熱症。
- 涼血止血:黃芩亦具涼血止血之效。梨漿飲中加入黃芩,可輔助梨汁清熱潤肺,並止血止咳,適用於熱病引起的咳血、咯血等症。
梨漿飲中加入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止咳: 前胡味辛,性微溫,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散結的功效。梨漿飲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而前胡可以疏散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 清熱解表: 前胡兼具清熱解表之功,可以緩解風寒入侵所致的發熱、咳嗽、鼻塞等症狀。梨漿飲中加入前胡,可以更好地緩解風寒引起的咳嗽,提高療效。
梨漿飲中包含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秦艽性苦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之效。梨漿飲主治風熱犯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而秦艽可清熱解毒,散風止痛,有助於緩解風熱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 疏散肺熱,利氣降逆:梨漿飲中加入梨汁,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秦艽與梨汁相配,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疏散肺熱,利氣降逆,共同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呼吸道炎症。
梨漿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梨漿飲以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為主要功效,但梨性偏寒,長期服用可能損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入脾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寒涼之弊的作用,使藥性更平和,適合長期服用。
2. 增強藥效:甘草能補氣益脾,增強機體抵抗力,與梨漿飲的清熱潤肺功效相輔相成,可更有效地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此外,甘草還能緩解梨漿飲的酸澀口感,提高患者的服藥順應性。
主治功效
梨漿飲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範圍
梨漿飲主治範圍廣泛,涵蓋多種與「熱」相關的病症,包括:
- 潮熱類: 榮熱、衛熱、瘴氣熱、兩日一發、三日一發的間歇性發熱。
- 積熱類: 脾熱、胃熱、痞熱、癖熱、肚熱。
- 癯熱類: 邪熱、寒熱、脾癯、鬼癯(夜發)、單瘧(熱)。
- 其他: 八種虛痢作熱、吐熱、瀉熱、霍亂吐瀉熱、胃熱口氣、痰飲嘔逆、不思飲食、消渴。
- 特定症狀: 脾積寒熱,其狀如瘧,或頭痛嘔逆,久則 2-3 歲不歇,左脅有塊,小者如桃李,大者似杯碟。
治療原理
梨漿飲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 清熱解毒: 方中青蒿、黃芩具有顯著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清除體內的熱邪,對於各種熱證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疏散邪熱: 柴胡、前胡可以疏散邪熱,解表退熱,對於潮熱、瘧熱等症有效。
- 益氣養陰: 人參、甘草可以益氣養陰,扶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並能緩解熱病傷陰的情況。
- 化痰止咳、健脾和胃: 前胡、甘草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人參、甘草可以健脾和胃,對於痰飲嘔逆、不思飲食等症有幫助。
- 活血化瘀、消積散結: 秦艽可以活血化瘀,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可以消散脾積、痞塊等症。
- 以寒制寒、以毒攻毒: 《活幼口議》中提到「所服梨漿飲以毒攻毒,藥用青蒿以寒禦寒。其熱不有寒,必無加。自然藥與衛陰與陽合,寒熱再潮未之有也。」這體現了中醫反治法的應用,即利用藥物的寒涼之性來制約體內的寒邪,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綜合分析
梨漿飲是一個針對多種熱證的複方,其組方合理,配伍精當。通過清熱解毒、疏散邪熱、益氣養陰、化痰止咳、健脾和胃、活血化瘀等多重作用,達到治療目的。特別是針對脾積寒熱、潮熱、瘧熱等症,梨漿飲具有顯著的療效。
方中除了常規的七味藥材外,還會加入生藕、生梨、薄荷、生地黃等輔助藥物,進一步增強清熱、生津、解毒的作用。煎煮方法為水煎服,並強調「空心食前服」,這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總體而言,梨漿飲是一個療效確切、應用廣泛的中藥方劑,其治療原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青蒿(取花頭,用童便浸1-2次,曬乾為度)、柴胡(去蘆)、人參、黃芩(去心)、前胡、秦艽(去土)、甘草(炙)。上(口父)咀。每服1歲兒半錢,2歲1錢匕,水1小盞,入生藕、生梨、薄荷2葉,生地黃1寸,同煎至半,去滓,通口空心、食前服。
(《袖珍》卷四)。方中青蒿,《醫統》作「茵陳」 。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健脾益氣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脾積寒熱、胃熱口氣、痰飲嘔逆、不思飲食等症。但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梨漿飲, 出處:《活幼口議》卷十六。 組成:青蒿(取花頭,用童便浸1-2次,曬乾爲度)、柴胡(去蘆)、人參、黃芩(去心)、前胡、秦艽(去土)、甘草(炙)。 主治:脾積寒熱,其狀如瘧,或頭痛嘔逆,久則2-3歲不歇,左脅有塊,小者如桃李,大者似杯碟。胃熱口氣,痰飲嘔逆,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