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鬱湯

TAN Y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肺經 17%
胃經 17%
脾經 13%
三焦經 8%
心經 8%
膽經 4%
心包經 4%
大腸經 4%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三焦經
心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痰鬱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疏肝解鬱,理氣消痰: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並能理氣消痰,對於痰鬱胸膈,氣機不暢所致的胸悶、咳嗽、痰多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痰鬱湯中常配伍其他具有理氣化痰、清熱解毒的藥物,如陳皮、半夏等。香附與這些藥物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疏肝理氣,化痰止咳,達到治療痰鬱的最佳效果。

痰鬱湯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燥濕化痰: 天南星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對於痰濁壅塞,呼吸不暢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痰鬱湯主要針對痰濁阻滯,氣機不暢的病症,天南星能有效地化解痰濕,使氣機通暢。
  2. 開竅醒神: 天南星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能通達經絡,改善神志昏迷、言語不清等症狀。痰鬱湯中加入天南星,不僅能化痰,還能改善因痰濁阻滯導致的精神狀態,使患者清醒,神志恢復正常。

痰鬱湯中加入瓜蔞,主要是利用其利水消腫清熱化痰的功效。

瓜蔞味甘性寒,入肺、脾經,能清熱利水,化痰止咳,並能降低肺熱,減輕痰液黏稠度,使痰液易於排出。

此外,瓜蔞還能健脾利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利於痰液的代謝和排泄。 因此,痰鬱湯中加入瓜蔞,能有效解決痰濕阻滯,達到清熱化痰、利水消腫的效果。

痰鬱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痰鬱多由濕邪阻滯所致,蒼朮能燥濕化痰,使痰液得以排出。
  2. 健脾開胃:蒼朮亦有健脾開胃之效。脾胃虛弱,運化失常,亦可導致痰濕積聚。蒼朮能健脾開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本上減少痰液的生成。

因此,蒼朮在痰鬱湯中起著燥濕化痰、健脾開胃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痰濕阻滯所致的病症。

痰鬱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經活絡、止痛的功效。痰鬱多由風寒痰溼阻滯經絡所致,川芎能疏散風寒,打通經絡,使痰液得以宣泄,緩解頭痛、胸悶等症狀。
  2.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川芎還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對於痰鬱導致的胸痛、腹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痰鬱湯加入川芎,主要是爲了疏散風寒,通竅止痛,同時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協同其他藥材共同治療痰鬱證。

痰鬱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寒,性涼,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痰鬱往往伴隨熱證,如胸悶、口苦、舌苔黃膩等。梔子可清肺熱、解心火,使痰熱得以降解,利於痰液的排出。
  2. 利濕化痰:梔子亦具利濕化痰之效,可促進體內濕氣的代謝,並協助痰液的排泄。痰鬱常因濕邪阻滯所致,而梔子可以清熱利濕,並輔以其他藥材,共同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主治功效


痰鬱湯方劑組成中藥材成分介紹

1. 蒼朮:

  • 性味苦、辛,溫。
  • 歸脾、胃經。
  • 功效: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2. 川芎:

  • 性味辛、溫。
  • 歸肝、脾經。
  • 功效: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3. 天南星:

  • 性味辛、溫。
  • 歸肺、脾經。
  • 功效: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

4. 香附:

  • 性味辛、苦、溫。
  • 歸肝、脾經。
  • 功效: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5. 梔子:

  • 性味苦、寒。
  • 歸心、肝、肺經。
  • 功效: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6. 瓜蔞:

  • 性味鹹、甘、寒。
  • 歸肺、大腸經。
  • 功效:清熱化痰、潤肺化痰、散結、滑腸、止咳化痰、清熱瀉火、潤肺、散結。

總結:

中藥方劑「痰鬱湯」,主要成分是:香附、天南星、瓜蔞、蒼朮、川芎、梔子,主治功效是:痰鬱:指痰濕鬱結於體內,阻滯氣血運行和臟腑功能的一種病理狀態。

傳統服藥法


蘇子、半夏、前胡、炙草、當歸、陳皮、沈香、瓜蔞(淨仁)、膽星、枳實、香附、浮石。
如虛,加黃耆;寒冷,加肉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痰鬱湯性味辛溫,有燥濕化痰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此外,痰鬱湯有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痰鬱湯, 出處:《類證治裁》卷三。 組成:杏仁、瓜蔞、枳實、陳皮、茯苓、甘草、香附、浮石、蘇子。 主治:痰鬱。

痰鬱湯,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海石、香附、南星(薑制)、瓜蔞(一方無南星、瓜蔞,有蒼朮、川芎、梔子)。 主治:痰鬱。

痰鬱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 組成:蘇子、半夏、前胡、炙草、當歸、陳皮、沉香、瓜蔞(淨仁)、膽星、枳實、香附、浮石。 主治:痰鬱。動則喘滿或嗽,寸脈沉而滑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