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湯

TAN XI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胃經 25%
脾經 18%
心經 12%
肝經 6%
膽經 6%
心包經 6%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檀香湯中加入川芎,是基於其活血行氣、止痛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其氣味芳香,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檀香湯以檀香為主,具有清心安神、行氣止痛之效,而川芎的加入,則能增強活血行氣之效,有助於緩解因氣血流通不暢引起的各種疼痛,使藥效更加全面。

檀香湯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 白芷味辛、甘,性溫,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與檀香同用,可加強檀香的散寒止痛作用,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
  2. 引導藥力: 白芷性溫,可引導檀香的藥力直達鼻竅,增強其通鼻竅、止痛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檀香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消腫止痛:桔梗味辛甘,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消腫止痛的功效。檀香湯多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桔梗能幫助宣通肺氣,利咽止痛,輔助檀香散寒止痛,達到更好的療效。
  2. 引藥下行:桔梗具有開宣肺氣、引藥下行的作用。檀香湯中多用溫性藥物,桔梗能幫助藥物下行,直達病所,增強藥效。

桔梗與檀香搭配,相輔相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檀香湯的組成中,包含檀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清心安神:檀香氣味芬芳,能清心安神,有助於舒緩精神緊張、失眠多夢等症狀。
  2. 行氣止痛:檀香具行氣止痛之效,可緩解胸悶、腹痛等氣滯血瘀所致的病症。

此外,檀香還有溫腎助陽、利尿通便等功效,因此在許多中藥方劑中被廣泛應用。

檀香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檀香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止痛、溫腎壯陽等功效,但其性偏燥,容易傷陰。甘草性甘,味平,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可緩解檀香的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保護脾胃,使藥效更柔和。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與檀香協同作用,增強藥效。甘草能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檀香的藥效更好的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甘草在檀香湯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使藥效更協調、更安全、更有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檀香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精神不爽,頭目昏眩,心忪煩躁,誌意不定。

方劑組成:

  • 川芎
  • 白芷
  • 桔梗
  • 檀香
  • 甘草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奇效良方》與《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記載,檀香湯主治「精神不爽,頭目昏眩,心忪煩躁,志意不定。」的症狀,這些症狀主要與氣機不暢、心神失養有關。

  1. 氣機不暢:

    • 川芎:辛溫,入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效。川芎在此方中主要發揮其行氣作用,疏通氣機,使全身氣血運行通暢,改善「頭目昏眩」的症狀。
    • 白芷:辛溫,入肺、胃經,具有散風寒、解表熱、消腫止痛的功效。白芷可以協助川芎疏散風邪,同時對於頭痛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檀香:辛溫,入脾、胃、肺經,具有行氣溫中,開胃止痛的功效。檀香在此方中主要發揮其行氣開竅的作用,疏通氣機,使心神得以安寧,改善「心忪煩躁」的症狀。
  2. 心神失養:

    • 桔梗:苦辛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的功效。雖與心神關係不大,但桔梗宣暢肺氣,有助於全身氣機的條達,間接輔助心神的安定。
    • 甘草:甘平,入脾、胃、肺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甘草在此方中主要發揮其調和諸藥的作用,同時也能益氣和中,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辛溫藥物過於燥烈,損傷正氣。

綜合分析:

檀香湯以川芎、白芷、檀香為主藥,疏通氣機,行氣開竅,使氣血運行通暢,心神得以安寧;以桔梗宣暢肺氣,輔助氣機的條達;以甘草調和諸藥,益氣和中。諸藥合用,共奏調中順氣、安神定志、清爽頭目之功,從而治療「精神不爽,頭目昏眩,心忪煩躁,志意不定」的症狀。

其他文獻佐證:

其他文獻如《幼幼新書》提及檀香湯可治療「吐逆」,《張聿青醫案》中也有用檀香湯炒生熟穀芽的記載,這些都說明了檀香湯在臨床上還有其他應用,可能與其行氣和胃的功效有關。但這些文獻並未詳細描述其治療機理,因此還需進一步研究。

總結:

檀香湯是一個以行氣開竅、安神定志為主要功效的方劑,通過疏通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心神得以安寧,從而治療精神不爽、頭目昏眩、心忪煩躁、誌意不定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川芎(不見火)2兩,白芷(不見火)2兩,桔梗(焙)30兩,檀香(不見火)3兩,甘草(炒)6兩。
調中順氣,安神定志,清爽頭目。
上為細末。
每服1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外感風熱、內生痰熱所致的頭暈目眩、心煩意亂、精神不爽等症。若風熱較重,可加菊花、薄荷等;若痰熱較重,可加陳皮、半夏等;若兼有肝鬱氣滯,可加柴胡、鬱金等。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檀香湯, 出處:《局方》卷十(寶慶新增方)。 組成:川芎(不見火)2兩,白芷(不見火)2兩,桔梗(焙)30兩,檀香(不見火)3兩,甘草(炒)6兩。 主治:調中順氣,安神定志,清爽頭目。主治:精神不爽,頭目昏眩,心忪煩躁,志意不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