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飲子

通天飲子

TONG TIAN YI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4.7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21%
心經 15%
胃經 13%
肝經 11%
膽經 7%
腎經 4%
心包經 3%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膽經
腎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通天飲子中包含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通絡,行氣止痛: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通天飲子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耳鳴等症,而川芎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改善腦部供血,從而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
  2. 升陽散寒,祛風除濕:川芎具有升陽散寒、祛風除濕的功效。通天飲子中常與其他具有溫陽散寒功效的中藥配伍,可以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頭部不適。

總而言之,川芎在通天飲子中起到活血通絡、行氣止痛、升陽散寒、祛風除濕等多方面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通天飲子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鼻竅,止頭痛:白芷味辛、性溫,具有通鼻竅、止頭痛的功效。其揮發油能刺激鼻黏膜,使鼻腔通暢,並可改善頭部血管循環,緩解頭痛。通天飲子以通鼻竅、止頭痛為主要功效,白芷的加入可增強其療效。
  2. 祛風散寒:白芷亦具有祛風散寒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入侵所致的鼻塞、頭痛、流鼻涕等症狀,白芷可起到驅散風寒、溫通經絡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病症。

通天飲子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通天飲子多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咳嗽痰多等症,而桔梗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使氣機通暢,聲能發揚。
  2. 升提中氣:桔梗亦有升提中氣的作用,可將氣機向上升發,有利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通天飲子常用於治療頭面部疾病,如鼻炎、耳鳴、目赤等,桔梗的升提作用有助於藥力上達頭面,改善病症。

通天飲子方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通天飲子以治療脾胃氣虛,痰濕阻滯所致的頭昏腦脹、耳鳴目眩等症。陳皮理氣健脾,可助脾胃運化,減少痰濕的生成。
  2. 降逆止嘔:陳皮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氣虛,氣逆上衝導致的噁心嘔吐,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通天飲子中也常常含有其他具有降逆止嘔作用的中藥,如半夏、生薑等,陳皮的加入,可以加強降逆止嘔的效果。

通天飲子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通經,補血養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通經、補血養血的功效。通天飲子多用於治療頭風、頭痛、眩暈等症,而當歸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頭部供血,緩解頭部疼痛,改善眩暈等症狀。
  2. 引藥上行,助藥力達頭:通天飲子以治療頭部疾病爲主,需要藥力上達頭部,而當歸能引藥上行,使藥效直達病竈,提高療效。

通天飲子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緩和藥性、調和諸藥之功效。通天飲子中可能包含多種藥材,性味各不相同,甘草可以起到中和各藥材的偏性,使其藥性協調,發揮最佳療效。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解毒生津的功效,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例如,甘草可以增強人參的補氣功效,也可以減輕附子等藥材的毒副作用。

通天飲子中包含細辛,主要是因為細辛具有以下兩項特性:

  1. 通鼻竅,散風寒:細辛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通鼻竅的作用。通天飲子主要用於治療鼻塞、流涕、頭痛等風寒感冒症狀,細辛可以有效地疏散風寒,解除鼻塞,改善頭部脹痛。
  2. 溫肺化痰:細辛還具有一定的溫肺化痰功效,可以促進肺氣宣降,有利於痰液的排出。對於一些伴有痰多的風寒感冒患者,細辛可以起到輔助化痰的作用,緩解呼吸道的不適。

因此,細辛在通天飲子中發揮著疏風散寒、通鼻竅、溫肺化痰的多重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通天飲子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首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多年頭風」。頭風屬中醫風、痰、瘀阻絡所致的慢性頭痛,常見反覆發作、纏綿難癒。其症狀多見頭部脹痛、刺痛,或伴眩暈,遇風寒加重。此方以藥蒸酒服,取酒性上行、溫通經絡之效,針對久病入絡的頭風設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黃牛腦

    • 中醫取「以形補形」之思維,牛腦性溫,《本草拾遺》載其「治頭眩」,可引藥上行至頭部,補髓通竅,緩解腦絡空虛或瘀阻之痛。
    • 現代視角:動物腦含神經活性物質,或能調節局部代謝,然此說需科學驗證。
  2. 臣藥:川芎、白芷

    • 川芎:辛溫,為「血中氣藥」,善上行頭目,活血祛風止痛,針對頭風之「瘀」與「風」。
    • 白芷:辛香走竄,祛風散寒、通竅止痛,尤擅陽明經頭痛(前額痛),助川芎宣通鼻竅與頭面經絡。
    • 若按「另一方」配伍,細辛加強散寒通竅,桔梗宣肺載藥上行,當歸養血活血,陳皮理氣化痰,甘草調和,則更兼顧氣血痰瘀多元病機。
  3. 佐使:白酒蒸製

    • 酒為百藥之長,蒸製時酒氣穿透絹包,萃取藥物有效成分,兼溫通血脈,助藥勢上達巔頂。厚絹包裹緩釋藥效,避免過散。

三、方劑配伍特點

  • 動靜結合:牛腦滋養為「靜」,川芎、白芷辛散為「動」,一補一通,標本兼顧。
  • 氣血同調:原方簡潔而力專,側重行氣活血;若用加味方(含當歸、陳皮等),則擴展至調氣血、化痰濕,適應證更廣。
  • 升降相因:桔梗宣升,陳皮降氣,細辛透達,形成藥力循環,契合「頭為諸陽之會」的生理特點。

總結:此方以通絡止痛為核心,結合「血肉有情之品」與風藥,體現中醫「絡病」治療思想,適用於風寒瘀血久留頭部的頑固性頭痛。其組方思路對現代中醫治療偏頭痛、神經性頭痛仍有啟發。

傳統服藥法


黃牛腦1具,川芎、白芷各等分(一方用川芎9錢,桔梗2兩,陳皮2兩,當歸5錢,甘草2錢,細辛5錢)。
上為末,入腦內,用厚絹包裹懸掛銚中,下好白酒二斤,蒸腦熟。
連酒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通絡之功,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天飲子, 出處:《何氏濟生論》卷三。 組成:黃牛腦1具,川芎、白芷各等分(1方用川芎9錢,桔梗2兩,陳皮2兩,當歸5錢,甘草2錢,細辛5錢)。 主治:多年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