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交加散

LONG HU JIAO JI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脾經 14%
胃經 14%
心經 9%
肝經 9%
膽經 9%
大腸經 9%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4%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龍虎交加散 」,主要成分包括木香、罌粟殼、甘草、白芷、川芎,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補氣益血等功效。主治發背、癰疽、發腦、發鬢、發髭等皮膚感染性疾病,以及腦虛頭暈、風濕之症。

  1.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2. 罌粟殼:性微寒、味辛、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止瀉止痢、鎮痛、安神等功效。罌粟殼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3.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4.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白芷可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等。可治療感冒、咳嗽,使呼吸暢通,並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能力,可幫助排膿。

  5.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總之,中藥方劑「 龍虎交加散 」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補氣益血等功效,主治發背、癰疽、發腦、發鬢、發髭等皮膚感染性疾病,以及腦虛頭暈、風濕之症。在使用該方劑時,應遵循醫囑,辨證施治,切勿自行服用。

傳統服藥法


南木香(銼碎,用紙墊鍋,焙乾,研為細末)、罌粟殼(去頂瓤筋,銼,焙乾,為細末)、甘草(用濕紙裹煨,焙乾,為細末)、吳白芷(面裹煨,去面,焙乾,為細末)、川芎(濕紙裹煨,焙乾,為細末)。
上為末,各另包收。
看瘡加減用之:若瘡勢紅腫熱大,先服如神托里散1帖,臥蓋取微汗;如紅暈大,腫高,瘡頭有似碎米大白膿點者,可進交加散1帖,用木香4分、罌粟殼2錢2分、甘草6分、白芷1錢4分、川芎1錢半,
忌酸辣、醬面、發氣並生冷之物。

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辛散溫通,能行氣止痛;罌粟殼辛散溫通,能行氣止痛;甘草甘平和中,能緩急止痛;白芷辛散溫通,能行氣止痛;川芎辛散溫通,能行氣止痛。諸藥合用,共奏疏風散寒、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龍虎交加散, 出處:《準繩·瘍醫》卷一。 組成:南木香(銼碎,用紙墊鍋,焙乾,研爲細末)、罂粟殼(去頂瓤筋,銼,焙乾,爲細末)、甘草(用濕紙裹煨,焙乾,爲細末)、吳白芷(面裹煨,去面,焙乾,爲細末)、川芎(濕紙裹煨,焙乾,爲細末)。 主治:發背,癰疽,發腦,發鬢,發髭;又治腦虛頭暈,風濕之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