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丸

大聖丸

DA SHE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0.4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肝經 14%
脾經 14%
心經 14%
大腸經 9%
腎經 9%
膽經 7%
心包經 7%
胃經 6%
肺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聖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包含罌粟殼,此成分的使用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罌粟殼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能夠有效緩解疼痛,這對於治療某些與痛症相關的病症具幫助。其次,罌粟殼也被認為有助於安神,有助於改善焦慮、失眠等情緒問題。因此,在針對某些病症時,它能夠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此外,罌粟殼在中醫理論中常被用來調和其他藥物,起到引導藥效的作用。此成分的使用也需要謹慎,必須在適當的劑量範圍內,以避免可能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大聖丸時,應由專業中醫師進行評估和指導,以確保安全有效的療效。整體而言,罌粟殼的加入使得大聖丸在療效上更為全面,具有重要的組成意義。

大聖丸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和藥性之功效。大聖丸方劑中可能存在藥性較烈或偏燥之藥物,加入甘草可以使其藥性變得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使藥物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以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與黃芪、白朮等藥物配合,可以增強補氣作用。

總之,甘草在大聖丸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調和藥性、增強療效,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大聖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疼痛:白芍具有鎮痛作用,能有效舒緩因肝鬱氣滯、血瘀不通等原因引起的疼痛。大聖丸多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氣血失調引起的頭痛、眩暈、胸悶等症,而白芍的鎮痛作用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痛苦。
  2. 養血柔肝:白芍入肝經,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血虛不足等情況,白芍能起到調節肝氣、滋養血液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大聖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大聖丸多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病症,川芎可有效緩解病症,提高療效。
  2. 引藥上行,升清降濁: 川芎性升散,可引藥上行,疏通經絡,使藥力直達病竈。同時,川芎還能升清降濁,調節氣血運行,改善頭部的供血,從而達到治療頭痛、眩暈等病症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聖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腹痛洩痢不可忍者」,其證屬寒濕或氣滯血瘀所致之劇烈腹痛、下痢。古人以「不可忍」強調痛勢急迫,推測病因或為寒邪凝滯經脈、氣血壅塞,或飲食不節、濕濁內阻,導致腸腑氣機紊亂,不通則痛。方中多用溫通散瘀之品,契合「寒者溫之」「結者散之」之法。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川烏頭

    • 炮製後毒性減而保留辛熱之性,善逐經絡寒濕,開痹止痛。《本草綱目》謂其「治風寒濕痹,破積聚邪氣」,針對陰寒內盛之腹痛,能溫通陽氣以解痙攣。
  2. 臣藥:五靈脂

    • 炒炙後行血化瘀,兼能緩急止痛。《本草衍義補遺》載其「通利氣脈,散血和血」,與烏頭相配,一溫一通,共破寒瘀交結之勢。
  3. 佐使藥群

    • 麝香:辛香走竄,開竅醒神,助烏頭、五靈脂透達經絡,活血散結。《醫學入門》稱其「通關利竅,除積聚痞滿」。
    • 乳香:活血定痛,與五靈脂協同加強化瘀效果,兼修復腸絡損傷。
    • 寒食面:或取其黏合賦形之用,然麵粉甘溫,或能緩和藥性,護胃助運。
    • 辰錦砂(朱砂):古方多作鎮驚安神,此處少量研入,可能用其「安魂魄」(《神農本草經》)之效,緩解痛甚致神亂之況。
  4. 特殊製法與服法

    • 辰時合藥:取陽氣初升之時,助藥力溫散之效。
    • 薑汁浸化、溫酒送服:薑汁溫中止嘔,酒行藥勢,引諸藥速達病所。
    • 綠豆汁解過量:綠豆甘寒,可制烏頭、朱砂之毒,防藥性過猛傷正。

方劑作用機理推論
此方以「溫通化瘀」為核心,針對寒凝血瘀型腹痛洩痢:

  • 川烏頭溫散寒邪,解除腸道平滑肌痙攣;
  • 五靈脂、乳香改善局部血循,化解瘀滯,降低腸黏膜炎症;
  • 麝香調節神經痛覺傳導,緩解劇痛;
  • 朱砂可能通過鎮靜中樞神經,減輕痛覺敏感。

全方構思體現「急則治標」思路,通過溫通、活血、開竅三途徑協同止痛,適合寒濕瘀阻之急症,然須中病即止,免傷正氣。

傳統服藥法


川烏頭(炮裂,去皮臍)、五靈脂(炙)、麝香、乳香、寒食面各等分、辰錦砂(別研)。
上件五靈脂、烏頭,先細杵為末,後稱與下四味和勻,取不污井花水為丸,如櫻桃大。丸了用生絹袋子盛,掛當風。
每日1服, 臨臥用薑汁浸化,溫酒投服。切不可多服,無事不得服。如是不思飲食,大段昏沈,取綠豆汁解之,明日再服。男子女人皆吃得。合時取辰時。
忌動風物,孕婦不服。
方中辰錦砂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哺乳期婦女、對罌粟殼過敏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四肢麻痺癱瘓

相同名稱方劑


大聖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一引《煙霞聖效方》。 組成:巴豆1兩(去皮,研爲泥),白面4兩。 主治:瘡腫。

大聖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引《局方》。 組成:禦米殼(蜜浴,炒)2兩,甘草(炒),芍藥半兩,川芎半兩。 主治:腹痛泄痢不可忍者。

大聖丸,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三引《博濟》。 組成:川烏頭(炮裂,去皮臍)、五靈脂(炙)、麝香、乳香、寒食面各等分,辰錦砂(别研)。 主治:癱瘓風,及腎臟風,上攻下疰,一切諸風疾。

大聖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七。 組成:木香1兩,白檳榔(銼)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大黃(銼)1兩,羌活(去蘆頭)1兩,川芎1兩,桂(去粗皮)1兩,鬱李仁(去皮,研)1兩。 主治:三焦風熱,氣不調順,大腸結燥,不得宣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