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散

TAN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8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肺經 19%
肝經 13%
心經 13%
胃經 12%
腎經 6%
膽經 6%
心包經 6%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檀香散中包含檀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藥性功效:檀香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清心安神之效。其香氣芬芳,可提振精神,緩解焦慮,同時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消化系統功能。

2. 配伍增效:檀香與方劑中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其療效。例如,若方劑中含有具有清熱瀉火作用的藥材,檀香可緩解其寒涼之性,避免損傷脾胃;若方劑中含有具有燥性藥材,檀香則可滋潤脾胃,避免燥傷津液。

綜上所述,檀香在檀香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自身具有多種藥理功效,更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提升整體療效。

檀香散方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檀香散主治熱毒瘡瘍、癰疽腫毒,菊花可協助清熱解毒,消散瘡瘍,促進傷口癒合。
  2. 疏風散熱: 菊花亦有疏風散熱之功,可與檀香、金銀花等藥材協同作用,清熱解毒,疏散風邪,達到治療熱毒瘡瘍的功效。

總之,菊花在檀香散中起到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奏療效。

檀香散方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檀香散主治頭痛、眩暈、鼻塞等症,而川芎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從而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川芎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檀香散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對於由熱毒引起的頭痛、鼻塞等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川芎在檀香散方中起到行氣止痛、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檀香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檀香散中其他藥物如檀香、沉香等具有辛溫燥烈之性,容易傷津耗氣。甘草性甘平,味甘補脾益氣,能緩和藥性,防止燥烈之氣傷及脾胃,使藥物更易於人體吸收,發揮藥效。
  2. 增強藥效: 甘草有調和諸藥之功效,能使其他藥物協調配合,發揮最佳效果。甘草還能解毒,與其他藥物配合,可起到增效作用,提升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檀香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組成

  • 檀香: 調氣、止痛。
  • 菊花: 清熱解毒、明目。
  • 川芎: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 甘草: 緩和苦味、補脾益胃。

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古文內容,「檀香散」的主治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頭面風、頭目昏眩、肩背疼痛、頭皮腫癢、頸項拘急:

    • 《聖濟總錄》明確記載「檀香散」可治「頭面風。頭目昏眩。肩背疼痛。頭皮腫癢。頸項拘急。」
    • 這與方中檀香、川芎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以及菊花清熱明目的作用相符。
  2. 胎前產後相關眼疾:

    • 《明目至寶》中多次提及「檀香散」可用於「胎前產後」,並與「當歸散」、「二宜散」並列,可見其對胎前產後眼疾具有一定療效。
    • 此功效可能與檀香調氣,菊花清熱,川芎活血的作用有關,能夠改善產前產後因氣血變化引起的眼部不適。
  3. 牙齦宣爛、有膿、出血:

    • 《醫方集宜》中提到「齒齦露脫、宣爛、出血、有膿,皆是胃經積熱,宜用……檀香散……」。
    • 此處的「檀香散」可能與主治頭面風的「檀香散」組成略有不同,但其中可能都包含檀香。檀香本身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幫助改善牙齦炎症。

治療原理

「檀香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氣血」理論和「臟腑經絡」學說。

  1. 疏風散邪,行氣活血: 頭面風、頭目昏眩等症狀,多與風邪侵襲、氣血運行不暢有關。檀香、川芎能夠行氣活血、疏風止痛,菊花清熱解毒,三者合用,可以有效驅散風邪,改善頭面部氣血循環,從而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

  2. 清熱明目: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明目的功效,可以改善因熱邪上擾引起的眼部不適,如目赤腫痛等。在「檀香散」中,菊花與檀香、川芎相配伍,既能清熱,又能行氣活血,有助於改善眼部血液循環,達到明目的效果。

  3. 調理氣血,扶正固本: 胎前產後,婦女氣血容易虧虛或瘀滯。「檀香散」中檀香、川芎可以調理氣血,菊花清熱,甘草補益脾胃,諸藥合用,有助於改善產前產後因氣血失調引起的各種不適,包括眼部疾病。

  4. 消炎止痛: 檀香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對於牙齦宣爛、出血等症狀,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結

「檀香散」是一個以檀香為主藥的複方製劑,具有行氣活血、疏風止痛、清熱明目等功效。其主治範圍包括頭面風、頭目昏眩、肩背疼痛、頭皮腫癢、頸項拘急,以及胎前產後相關眼疾,甚至牙齦炎症等。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疏風散邪、行氣活血、清熱明目、調理氣血等途徑,改善相關臟腑經絡的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醫書中記載的「檀香散」組成可能存在差異,其功效和應用也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傳統服藥法


白檀香(銼)半兩,甘菊花(擇)3兩,芎藭2兩,甘草(生用)1兩。
上為散。
每服1錢匕,溫薄荷湯調下;茶清或沸湯調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2. 本方有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3. 本方有緩解疼痛的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肩中部肩痛肩關節痛眼睛模糊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檀香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七。 組成:白檀香(銼)半兩,甘菊花(擇)3兩,川芎2兩,甘草(生用)1兩。 主治:頭面風。頭目昏眩,肩背疼痛,頭皮腫癢、頭項拘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