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五行膏

TAI YI WU HA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經目屢驗良方》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6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3%
肺經 18%
肝經 13%
脾經 12%
大腸經 6%
腎經 5%
膽經 5%
三焦經 3%
心包經 3%
膀胱經 2%
心經 2%
小腸經 2%
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膀胱經
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太乙五行膏中添加豬蹄,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益筋骨:豬蹄富含膠原蛋白,能滋養筋骨,對於因氣血不足、筋骨酸軟、腰膝無力等症狀,具有補益作用。

2. 滋潤肌膚:豬蹄膠原蛋白亦可滋養肌膚,使之潤澤光滑,對於因氣血不足、肌膚乾燥、面色蒼白等症狀,亦有改善功效。

因此,太乙五行膏中添加豬蹄,有助於整體療效,達到補益筋骨、滋潤肌膚之目的。

太乙五行膏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藥性。

連翹性寒,味苦,歸肺、心、胃經,擅長清熱解毒,對於外感熱毒所致的發熱、咽痛、目赤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連翹還兼具消腫散結的功效,可以促進炎症消退,加速傷口癒合,因此在治療一些局部腫痛、膿腫等疾病時,也能發揮作用。

在太乙五行膏中,連翹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與其他藥材配合,達到治療目的。

太乙五行膏中加入三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活血,消瘀止痛:三稜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行氣活血、消瘀止痛之功效,能有效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太乙五行膏中,三稜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太乙五行膏中,三稜與其他藥材相互配伍,共同發揮藥效。例如,三稜與當歸、川芎等藥材配伍,能加強活血化瘀的功效;與乳香、沒藥等藥材配伍,能增強消腫止痛的效果。

太乙五行膏中加入莪朮,主要是基於其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功效。

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等作用。其破血行氣之力較強,可有效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消散瘀血積滯,緩解疼痛。

此外,莪朮還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對於因脾胃虛弱、氣滯血瘀導致的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因此,在太乙五行膏中加入莪朮,可以協同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太乙五行膏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其瀉下消腫的功效。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肺、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散結的功效。

在太乙五行膏中,牽牛子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水腫腹脹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利濕、瀉下通便的效果。此外,牽牛子也能消散腫塊,對於某些頑固性腫塊也有一定的療效。

太乙五行膏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木香,旨在疏理肝氣,調和脾胃,緩解因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腹脹、胃痛等症狀。
  2. 降逆止嘔:木香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氣逆、嘔吐呃逆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太乙五行膏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機不暢所導致的嘔吐,木香的加入有助於緩解嘔吐症狀,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太乙五行膏中使用胡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瀉火消炎:胡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消炎之效。可針對因熱毒內蘊引起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太乙五行膏中其他藥材如黃連、黃柏等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胡黃連與之搭配,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使療效更顯著。

太乙五行膏中加入沙參,主要是為了其 滋陰潤肺,養胃生津 的功效。

沙參性涼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潤肺、養陰生津、益胃止渴的功效。在太乙五行膏中,沙參可以起到 緩解燥熱、滋潤肺燥 的作用,同時 滋養胃陰、生津止渴,進一步提升整體方劑的滋陰潤燥功效。

此外,沙參與其他藥材搭配,可以 協同作用,加強整體功效。例如,沙參與麥冬、玉竹等藥材搭配,可以更好地滋陰潤肺,緩解肺燥咳嗽。

太乙五行膏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退虛熱之效。五行膏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陰虛火旺所致的各種病症,地骨皮可有效清熱解毒,平衡陰陽,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2. 滋陰潤燥: 地骨皮還具有滋陰潤燥之功效,可改善因熱毒損傷所致的陰虛津虧,從而緩解燥熱、口渴、咽痛等症狀。這與五行膏的整體功效相符,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太乙五行膏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解毒:玄參味甘苦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此膏方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病症,玄參可清熱解毒,消散熱毒,並抑制炎症反應,達到治病目的。

二、 滋陰潤燥:玄參亦有滋陰潤燥之效,可滋養肺腎之陰,緩解燥熱之症。太乙五行膏中常加入其他滋陰潤燥的中藥,如生地、麥冬等,玄參的加入可增強滋陰潤燥之效,使膏方更具療效。

太乙五行膏中加入柴胡,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和解表裏: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解表裏的功效。該方劑可能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脾胃不和、寒熱錯雜等症狀,而柴胡能夠疏肝解鬱,調理肝脾關係,幫助氣機流通,緩解病症。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柴胡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柴胡與黃芩、白芍等藥材搭配,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治療溫熱病、血熱妄行等症。

太乙五行膏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辛溫散寒,行氣止痛: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散寒止痛,行氣化痰的功效。其辛溫之性可溫肺散寒,驅除寒邪,緩解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
  2. 通利竅道,宣肺止咳:白芥子能通利鼻竅,宣肺止咳,適用於風寒感冒、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症。其辛散之性能開通經絡,使氣血流通,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因此,白芥子在太乙五行膏中起到散寒止痛、通利竅道、宣肺止咳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太乙五行膏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其能有效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利濕消腫:天花粉還具有利濕消腫的作用,可以幫助體內濕熱的排除,對於因濕熱引起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幫助。

因此,天花粉在太乙五行膏中可以發揮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為治療相關病症提供幫助。

太乙五行膏中加入山楂,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 山楂性微溫,味酸甘,歸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之功效。膏方多爲滋補之劑,易造成脾胃負擔,而山楂能幫助消解積滯,促進脾胃消化吸收,防止膏方滋膩壅滯,保持脾胃運化正常。
  2. 活血化瘀: 山楂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膏方滋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瘀血阻滯情況,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膏方補益效果。同時,山楂還能緩解因膏方滋補帶來的燥熱症狀,起到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

太乙五行膏中添加麥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 麥芽味甘性涼,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健脾、和胃止嘔的功效。方劑中可能因其他藥材偏燥熱,或患者本身存在食積、消化不良等情況,添加麥芽可起到平衡藥性、促進消化、緩解胃腸不適的作用。
  2. 疏肝理氣: 麥芽還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胸悶、脅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太乙五行膏可能也包含其他疏肝理氣的藥材,與麥芽互相配合,共同達到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效果。

太乙五行膏中包含神麴,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脾胃,增進消化: 神麴為麥芽的加工品,性溫和,善於消食積、健脾胃。太乙五行膏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神麴的加入能幫助調和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2. 燥濕化痰,止咳平喘: 神麴具有一定的燥濕化痰功效,能有效緩解痰多咳嗽、喘息等症狀。太乙五行膏中常加入一些具有潤肺止咳功效的藥材,與神麴搭配使用,能更有效地清熱化痰,平喘止咳。

主治功效


太乙五行膏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太乙五行膏出自馮元成所著之《上池雜說》,主要功效為**「統治一切無名腫毒」,且具有「散腫拔毒生肌」**之神效。

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明確指出其主治為「一切無名腫毒」。「無名腫毒」泛指各種原因不明的皮膚腫脹、疼痛、化膿等症狀,涵蓋範圍廣泛,可理解為現代醫學中的各種皮膚軟組織感染、炎症等病症。

治療原理分析:

太乙五行膏的治療原理,可以從其組成藥物和炮製方法兩個方面來理解:

  1. 藥物組成與功效:

    方中藥物多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 清熱解毒類: 連翹、胡黃連、地骨皮、玄參皆為清熱解毒的良藥,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抑制炎症反應。
    • 活血化瘀類: 三稜、莪朮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散結的作用,能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腫脹消退。
    • 通便排毒類: 牽牛子通便排毒,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減輕炎症。
    • 理氣和中類: 木香理氣和中,助消化,間接起到排出毒素,平衡身體機能的作用。
    • 滋補潤燥類: 豬蹄滋補養顏、強筋健骨,沙參潤肺止咳、生津止渴,兩者相配,滋陰潤燥,使藥性不至於過於寒涼,並能促進組織修復。
    • 各藥材相互配合,藥性均衡,可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2. 炮製方法與效用:

    古文記載,該藥需「共為末,和豬膽、陳醋、薑汁搗勻,作錠子,曬乾。每用陳醋磨塗患處」。

    • 豬膽: 豬膽汁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增強藥物的清熱解毒作用。
    • 陳醋: 陳醋具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並可作為藥引,增強藥物滲透力,使藥物更易被皮膚吸收。
    • 薑汁: 薑汁辛溫發散,有助於活血散寒,消腫止痛,可引導藥物直達病灶。
    • 作錠子、曬乾、陳醋磨塗: 這種炮製方法,將藥物製成易於保存和使用的固體劑型,方便外用,且以陳醋磨塗,有利於藥物成分的釋放和吸收。

總結:

太乙五行膏集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滋補潤燥等多種功效於一身,通過合理的藥物配伍和獨特的炮製方法,針對「一切無名腫毒」的病因病機,發揮「散腫拔毒生肌」的治療作用。其治療原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整體觀念的精髓,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應用。

傳統服藥法


牛蹄甲5兩,馬蹄甲5兩,驢蹄甲5兩,豬蹄甲5兩,羊蹄甲5兩,連翹1錢5分,三稜1錢5分,莪朮1錢5分,黑醜1錢5分,白醜1錢5分,木香1錢5分,胡連1錢5分,沙參1錢5分,地骨皮1錢5分,玄參1錢5分,柴胡1錢5分,白芥子1錢,天花粉1錢,山楂6分,麥芽6分,神曲6分。
散腫拔毒生肌。
先將五蹄甲入麻油2斤4兩,熬枯去滓,再入連翹等十六味,熬焦,濾清,候油熬至滴水成珠,再入陶丹1斤2兩,水飛收膏。
攤貼患處。
眉心、耳後忌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適用於一切無名腫毒。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太乙五行膏, 出處:《經目屢驗良方》。 組成:牛蹄甲5兩,馬蹄甲5兩,驢蹄甲5兩,豬蹄甲5兩,羊蹄甲5兩,連翹1錢5分,三棱1錢5分,莪朮1錢5分,黑醜1錢5分,白醜1錢5分,木香1錢5分,胡連1錢5分,沙參1錢5分,地骨皮1錢5分,玄參1錢5分,柴胡1錢5分,白芥子1錢,天花粉1錢,山楂6分,麥芽6分,神曲6分。 主治:散腫拔毒生肌。主治:一切無名腫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