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紫金錠

TAI YI ZI JIN DI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串雅補》卷四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5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脾經 15%
肺經 12%
心經 12%
胃經 10%
腎經 9%
膀胱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膽經 3%
小腸經 1%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太乙紫金錠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解毒: 大黃味苦寒,性急,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太乙紫金錠主治熱毒熾盛,肝膽濕熱等症,大黃可有效瀉除積熱,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2. 活血化瘀: 大黃亦有活血化瘀之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有助於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物,更能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太乙紫金錠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效。方劑中若存在濕痰阻滯,蒼朮可助其化解,使藥物更容易到達病竈,發揮療效。
  2. 健脾開胃:蒼朮亦具健脾開胃之效,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為藥物吸收提供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蒼朮在太乙紫金錠中,既可化解濕痰,又可健脾開胃,提升藥效,使方劑療效更佳。

太乙紫金錠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其活血化瘀作用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行氣止痛作用可疏通經絡,解除氣血瘀滯,達到止痛效果。

因此,在太乙紫金錠中加入川芎,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提升整體療效。

太乙紫金錠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解表散寒: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方中加入紫蘇葉,可助於驅散外邪,緩解風寒感冒所致的發熱、咳嗽、鼻塞等症狀。
  2. 行氣和胃:紫蘇葉入肺、脾經,能行氣寬中,和胃止嘔。對於寒邪阻滯胃腸,導致的胃寒、腹痛、嘔吐等症狀,紫蘇葉也具有緩解作用。

因此,紫蘇葉在太乙紫金錠中,起到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效,幫助治療相關的疾病。

太乙紫金錠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的黃柏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黃柏是櫟科植物的樹皮,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消炎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黃柏屬於寒涼藥材,常用於治療因濕熱引起的各類病症。

該方劑中加入黃柏的原因主要在於其能有效地清熱解毒,特別是在針對發熱、腫痛或內熱過盛的情況下。黃柏的苦味也能促進消化,改善脾胃的功能,進而有助於整體的身體狀況。由於其具有收斂作用,使用黃柏還能幫助減少腹瀉等症狀。因此,在太乙紫金錠的配方中,黃柏的加入能夠協調其他藥材的效能,增強整體的療效,特別是在治療濕熱所引起的病症時,展現出良好的協同作用。

太乙紫金錠中加入荊芥,主要是利用其疏散風熱解毒消腫的功效。

荊芥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消腫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荊芥,可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同時,荊芥能疏散風熱,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的吸收和藥效的發揮。因此,荊芥在太乙紫金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太乙紫金錠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肝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凝氣滯導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可以起到溫中散寒、促進消化、緩解疼痛的作用。
  2. 助藥力,增效作用: 茴香氣味芳香,可以起到引藥入經,增強藥力,提高療效的作用。在太乙紫金錠中,茴香可以與其他藥材相互協同作用,共同發揮治療疾病的效果。

太乙紫金錠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備行氣解鬱、止痛消腫的功效,可有效疏通肝氣鬱結,緩解胸脅脹痛、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這與太乙紫金錠的整體功效,即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相符。
  2. 調和脾胃,助消化: 香附亦可健脾和胃,促進消化,有助於改善因肝氣鬱結而引起的脾胃不和,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這對於整體提升患者的體質、促進康復起到積極作用。

因此,太乙紫金錠中加入香附,能有效發揮其疏肝理氣、止痛消腫、健脾和胃等功效,進而達到治療目的。

太乙紫金錠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於陽虛寒症,例如體寒畏冷、手足冰冷、腰膝痠軟等症狀,肉桂能溫補陽氣,改善寒症。
  2. 溫經止痛: 肉桂能溫經通絡,對於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例如痛經、跌打損傷等,肉桂能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緩解疼痛。

太乙紫金錠方劑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太乙紫金錠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症,薄荷的清熱解毒之性,可有效清除熱毒,促進瘡瘍的消散。
  2. 疏散風熱: 薄荷還具有疏散風熱的作用,可緩解因風熱上擾所致的頭痛、鼻塞、咽喉腫痛等症狀。太乙紫金錠在治療瘡瘍腫毒時,常伴隨風熱之邪,薄荷的疏散風熱作用,可輔助清熱解毒,促進整體療效。

太乙紫金錠中包含細辛,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溫經散寒: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能溫經散寒,驅除體內寒邪,有助於改善寒性疾病,如風寒感冒、腹痛、手腳冰冷等。
  2. 通竅止痛: 細辛具通竅止痛作用,可疏通經絡,解除寒凝氣滯,對於因寒邪阻滯而引起的頭痛、鼻塞、牙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故太乙紫金錠中加入細辛,可發揮溫經散寒、通竅止痛之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太乙紫金錠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肝腎,強筋骨: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之效。其能固腎精、補肝血,改善腰膝痠軟、筋骨無力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補腎壯陽藥材相輔相成,協同增強補益效果。
  2. 降血壓,安神寧心:杜仲亦具降血壓、安神寧心之效。其能調節血壓,改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對於伴隨腎虛、血虛等症狀的高血壓患者尤為適宜。

太乙紫金錠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健脾之效,有助於促進脾胃運化,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對於脾胃虛弱所致的腹脹、腹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燥濕化痰:陳皮能燥濕化痰,對於脾胃濕困、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陳皮在太乙紫金錠中,通過理氣健脾和燥濕化痰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太乙紫金錠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方中其他藥材可能存在較強的藥性,加入甘草可以緩解其烈性,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藥效:甘草能解毒、抗炎、鎮痛,同時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例如,甘草可以與黃芩、黃連等藥材配合,增強其清熱解毒的效果。因此,加入甘草可以提升整體方劑的療效。

太乙紫金錠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癢: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癢之功效。對於寒邪客於胃腸、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風寒濕痹、皮膚瘙癢等症,花椒能起到溫中驅寒、止痛止癢的作用。
  2. 助藥力,增效: 花椒可促進其他藥材的藥效發揮,起到引藥入經、增強藥力之效。例如,花椒與其他驅寒止痛藥材配伍,可以加強其溫中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太乙紫金錠]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太乙紫金錠]被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其主治功效涵蓋內外各科,顯示出廣泛的療效。以下將從古代文獻記載及現代藥理角度分析其治療原理:

主治功效:

從古文記載來看,[太乙紫金錠]的主治功效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 解毒消腫: 多篇文獻中均提到其能解諸毒、治諸瘡,如《麻科活人全書》中記載「玉樞丹(又名太乙紫金錠),解諸毒。治諸瘡。」,《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中也指出其可治療「癰疽對口、發背、天蛇頭、無名腫毒、疔毒等諸惡瘡」。
  • 清熱瀉火: 多用於治療熱性疾病,如《外科心法要訣》中用於治療「唇焦大渴、煩躁者」,以及「青蛇便」等熱毒壅盛之症。此外,《理瀹駢文》中也提到「喉症皆火病也」,而[太乙紫金錠]可作為治療喉症的藥物之一。
  • 辟穢化濁: 《鼠疫約編》中記載其可用於預防瘟疫傳染,以及《松峰說疫》中也指出其可治療「瘟疫煩亂髮狂,喉閉喉風,以及陰陽二毒,傷寒心悶,狂言,胸膈滯寒,邪毒未出」。
  • 活血止痛: 《串雅補》中記載其可用於治療「心胃疼痛,腰疼、背痛,四肢痛風,跌打損傷」等疼痛症狀。
  • 通利關竅: 《吳氏醫方彙編》中提到其「利關竅,通治百病」。《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中也指出其可治療「中風中氣,口眼歪斜,牙關緊閉,言語蹇澀」等症狀。
  • 調經止痢: 《串雅補》中指出其可治療「婦人經水不調」,以及「紅、白痢疾」。

治療原理:

[太乙紫金錠]之所以具有如此廣泛的療效,與其組成的中藥成分及配伍密切相關。

從方劑組成來看,古代與現代的組成並不相同。現代版太乙紫金錠的組成主要有:大黃、蒼朮、川芎、紫蘇葉、黃柏、荊芥、茴香、香附、肉桂、薄荷。古代組成配方主要是:山慈菇,五倍子,千金子仁,紅芽大戟,麝香等。

古代組成配方:

  • **山慈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是方中的主藥,針對各種瘡瘍腫毒有較好的療效。
  • **五倍子:**具有收斂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增強山慈菇的解毒作用,並可收斂瘡口。
  • **千金子仁:**具有逐水消腫、破血散結的功效,可以協助排除體內毒素和瘀血。
  • **紅芽大戟:**具有瀉下逐水、消腫散結的功效,與千金子仁合用,增強逐水消腫的作用。
  •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增強方劑的通透性,使藥效更快發揮,並可緩解疼痛。

現代組成配方:

  • **大黃:**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可以清除體內積熱,促進毒素排出,並可改善血液循環。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的功效,可以調節脾胃功能,祛除體內濕邪。
  •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症狀。
  • **紫蘇葉:**具有發表散寒、行氣寬中的功效,可以發散風寒,調理氣機。
  •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以清除體內濕熱,增強解毒作用。
  • **荊芥:**具有祛風解表、透疹消瘡的功效,可以發散風邪,促進疹毒透出。
  • **茴香:**具有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的功效,可以溫中散寒,調理氣機。
  • **香附:**具有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的功效,可以疏理肝氣,緩解疼痛,調節月經。
  • **肉桂:**具有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的功效,可以溫補陽氣,散寒止痛。
  • **薄荷:**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的功效,可以清熱解毒,緩解咽喉腫痛。

綜合分析:

不論是古代或現代的組成配方,都顯示[太乙紫金錠]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古代的山慈菇、五倍子,以及現代的大黃、黃柏等,都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清除體內的熱毒,消除瘡瘍腫毒。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古代的麝香,以及現代的川芎、香附、肉桂等,都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3. **祛風散寒,燥濕化痰:**現代的蒼朮、紫蘇葉、荊芥、茴香、薄荷等,都具有祛風散寒、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祛除體內的風寒濕邪,化痰止咳。
  4. **開竅醒神,辟穢化濁:**古代的麝香,以及現代的薄荷等,都具有開竅醒神、辟穢化濁的功效,可以開通閉塞的經絡,清除體內的穢濁之氣。
  5. **攻逐水飲,破血散結:**古代的千金子仁、紅芽大戟,以及現代的大黃等,都具有攻逐水飲、破血散結的功效,可以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和瘀血。

綜上所述,[太乙紫金錠]通過多種中藥的配伍,發揮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風散寒、燥濕化痰、開竅醒神等多重功效,從而達到治療多種疾病的目的。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清除體內熱毒、改善血液循環、祛除風寒濕邪、開通經絡、排除水飲等方面。

傳統服藥法


紅芽大戟3兩5錢,千金子(去油,淨霜)2兩4錢,草河車3兩2錢(淨粉),朱砂(飛淨)4兩,腰面雄黃4兩,毛慈菇(去皮淨,切片)4兩,五倍子3兩5錢(又名文蛤),麝香(淨肉)3錢。祛邪辟穢。
上各為細末,加冰片2錢,同研極細粉,用小湯圓搗爛和勻,印錠。
山嵐瘴氣,暑行觸穢,及空心感觸穢惡,用少許噙嚼,則邪毒不侵;絞腸腹痛,霍亂吐瀉,薑湯磨服;中風卒倒,不省人事,痰涎壅盛,牙關緊急,薑湯磨服;咽閉喉風,薄荷湯磨服;膨脹噎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月經不調扁桃腺炎胰臟炎霍亂瘧疾乳腺炎乳房腺體瘤慢性腎衰竭癤和癰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

相同名稱方劑


太乙紫金錠,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毛慈菇4兩,文蛤2兩,大戟3兩,千金霜2兩,雄黃4錢,朱砂1兩,麝香4錢,丁香4錢,冰片2錢。 主治:四時疫癧,山嵐瘴氣,霍亂吐瀉,肚腹疼痛,牙關緊急,癲狂迷亂,及小兒驚風,疔毒。

太乙紫金錠, 出處:《串雅補》卷四。 組成:生大黃2兩,茅蒼朮2兩,川芎2兩,紫蘇3兩,黃柏3兩,荊芥3兩,大茴3兩,香附3兩,桂皮3兩,薄荷4兩,細辛2兩,杜仲1兩,陳皮4兩,生草2兩,川椒2兩。 主治:外感發熱,心胃疼痛,四肢腰背痛,瘧疾痔漏,婦人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等。

太乙紫金錠, 出處:《同夀錄》卷一。 組成:紅芽大戟3兩5錢,千金子(去油,淨霜)2兩4錢,草河車3兩2錢(淨粉),朱砂(飛淨)4兩,腰面雄黃4兩,毛慈菇(去皮淨,切片)4兩,五倍子3兩5錢(又名文蛤),麝香(淨肉)3錢。 主治:祛邪闢穢。主治:瘴瘧暑惡,霍亂腹痛,中風痰盛,喉閉瞪膈,無名疔腫,赤白下痢,小兒驚風等。

太乙紫金錠, 出處:《文堂集驗方》卷一。 組成:山慈菇(洗去毛皮,切片,焙,研細末)3兩,五倍子(捶破,揀淨,研細)2兩,麝香(揀淨毛皮)3錢,千金子(去殼取仁,色白者,研碎,用紙數10層,夾去油,數易,成霜)1兩,紅芽大戟(去蘆根,洗淨,曬乾,研細末)1兩,朱砂(水飛淨)1兩2錢,雄黃(水飛淨)3錢,山豆根(曬乾,研)6錢。 主治:山嵐瘴氣,嘔吐霍亂,中風卒倒,中暑中熱,乳蛾喉閉,癰疽發背,婦人經閉,小兒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