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丸

BAI TOU WE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腎經 12%
胃經 10%
膀胱經 10%
肺經 10%
心經 8%
大腸經 8%
脾經 8%
小腸經 4%
膽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脾經
小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白頭翁丸中包含白頭翁,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白頭翁性寒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對於腸胃熱盛、濕熱下注引起的腹痛、痢疾等症狀,白頭翁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起到緩解病情的作用。

其二,白頭翁丸中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如黃芩、黃連等,共同發揮清熱燥濕、瀉火止痢的效果。白頭翁與這些藥物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腸胃,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白頭翁丸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白頭翁毒性: 白頭翁性寒涼,擅長清熱解毒,但過於寒涼易傷脾胃。當歸性溫,能補血活血,兼具調和脾胃之功,加入白頭翁丸可緩解白頭翁的寒性,避免過度損傷脾胃,保障藥物安全。
  2. 促進藥力流通: 白頭翁丸主要治療腸道濕熱所致的痢疾,當歸能活血化瘀,促進藥力流通,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到達病竈,加強療效。

白頭翁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解毒: 白頭翁丸主治熱毒蘊結之證,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清熱通便之效。與白頭翁、黃芩等藥物配合,可加強清熱解毒之效,並促進毒素排出。
  2. 活血化瘀: 大黃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散瘀消腫,減輕熱毒所致的局部紅腫疼痛。與白頭翁、黃芩等藥物配合,可共同起到消炎止痛的效果。

總而言之,大黃在白頭翁丸中發揮瀉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熱毒蘊結之證的效果。

白頭翁丸方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白頭翁丸主治風寒濕熱所致的腸炎,症狀包括腹痛、腹瀉、發熱等。羌活性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風寒入侵所致的發熱、頭痛等症狀,並配合白頭翁、黃芩等藥物清熱解毒,達到整體的治療效果。
  2. 協同白頭翁清熱解毒:羌活除了疏散風寒外,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其與白頭翁、黃芩等藥物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清熱解毒,消炎止瀉,有效控制腸炎的發展。

總而言之,羌活在白頭翁丸方中起到了疏散風寒、解表止痛,並協同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白頭翁丸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 苦參性寒,味苦,善於清熱燥濕,可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腸道疾病,例如痢疾、腹瀉等。白頭翁丸主要用於治療腸炎、痢疾等疾病,苦參的清熱燥濕作用可與白頭翁等藥物相輔相成,加強療效。
  2. 殺蟲止癢: 苦參還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抑制腸道寄生蟲的滋生,並減輕因濕熱引起的瘙癢症狀。對於某些由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腸道疾病,苦參的加入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白頭翁丸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散寒,祛除濕邪: 白頭翁丸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腸胃濕熱,而獨活性溫,善於疏散風邪,祛除寒濕,與白頭翁、黃芩等藥物協同作用,能有效地驅散體內寒濕,改善腸胃功能。
  2. 活血止痛,消腫止痛: 獨活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改善腸胃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與白頭翁丸中的其他藥物配合,可促進腸胃功能恢復,減少炎症反應。

白頭翁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白頭翁毒性:白頭翁性寒涼,善於清熱解毒,但過於寒涼,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腹痛、泄瀉等副作用。而防風性溫,能調和白頭翁的寒性,減輕其對脾胃的傷害,使藥效更溫和。
  2. 增強藥效:白頭翁擅長清熱解毒,而防風具有疏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兩者合用,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疏風散寒,相輔相成,增強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瘡瘍、濕疹等疾病的療效。

白頭翁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引藥下行,清熱利濕:白頭翁丸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腸炎、痢疾等症。川牛膝性味苦寒,入肝腎經,具有引藥下行、清熱利濕之功效,可將藥力引導至下焦,更好地清除濕熱,達到治療目的。
  2.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川牛膝還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作用,可改善腸道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有助於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

白頭翁丸中添加淫羊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溫陽散寒:淫羊藿性溫,味甘辛,入腎、肝經,具有溫腎壯陽、祛風除濕之功效。白頭翁丸主治寒濕下痢,而淫羊藿可溫腎陽,助白頭翁丸溫中散寒,促進腸胃蠕動,止瀉止痛。
  2. 益氣補血,緩解虛寒:淫羊藿亦有益氣補血之效,可改善因脾腎虛寒導致的氣血不足,從而增強機體抵抗力,更好地治療寒濕下痢。

因此,白頭翁丸中添加淫羊藿,有助於溫陽散寒、益氣補血,全面提升治療效果。

白頭翁丸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有二:

一、瀉下通便,消積止痛:枳殼味苦酸,性寒,具有行氣消積、瀉下通便的功效。白頭翁丸主治濕熱下痢,腹痛拒按,腸胃積滯等症,枳殼可通過瀉下通便,幫助排出積滯,減輕腹痛,達到止痛效果。

二、理氣和胃,助藥力達腸:枳殼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和胃的作用,可促進藥物更好地吸收和到達腸道,進一步增強白頭翁丸的療效。

白頭翁丸為一方經典中醫藥方,其組成精妙,用於治療腸胃濕熱所導致之腹瀉、痢疾等症狀。方中含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等寒涼之品,專清下焦濕熱。而加入桂枝,則是取其溫通經絡、調和營衛之功,可平衡方中寒涼藥物可能帶來的過度寒涼效應,防止傷害脾胃陽氣。桂枝性味辛溫,能解肌發汗,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因寒邪阻滯導致的腹痛亦有緩解作用。因此,桂枝在白頭翁丸中的應用,不僅有助於增強藥效,還能調節整體藥性,使其更適合人體生理環境,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白頭翁丸中包含白僵蠶,主要是利用其疏風解痙、止痛之效。白僵蠶性寒,味辛,歸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之功效。

在白頭翁丸中,白僵蠶與白頭翁等藥材配合,能有效治療風熱頭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白僵蠶的解痙作用,可緩解風熱引起的肌肉痙攣,而其清熱解毒之效,則可消炎止痛,達到治療目的。

白頭翁丸中加入烏梢蛇,是基於其「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

烏梢蛇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舒筋活絡、祛風濕的功效。白頭翁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腸炎、痢疾,但病程較長時,可能伴隨濕邪阻滯經絡,導致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

此時加入烏梢蛇,可協助白頭翁丸疏通經絡,解除濕邪阻滯,改善疼痛、麻木等症狀,進一步提升療效,使治療更為完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頭翁丸」


中藥方劑「白頭翁丸」是一種中醫藥方,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頑固而僵硬的麻痺之風,以及腰部和腳部的疼痛的功效。

方劑組成

  • 白頭翁:清熱解毒、瀉火堅腎、解毒、清熱涼血、止血。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
  •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川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 淫羊藿:抗氧化、抗炎、抗菌、調節免疫系統。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 烏梢蛇: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止痛、解毒、活血、鎮驚。

功效主治

  • 頑固而僵硬的麻痺之風。
  • 腰部和腳部的疼痛。

臨牀應用

  • 本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頑固性麻痺、四肢麻木、腰背疼痛、坐骨神經痛等症狀。
  • 也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骨質增生等疾病。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應慎用。
  • 服用本方劑時,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寒涼食物。
  • 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飲酒。
  • 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服用並就醫。

總結

中藥方劑「白頭翁丸」是一種具有頑固而僵硬的麻痺之風,以及腰部和腳部的疼痛功效的中藥方劑。本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等功效。本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頑固性麻痺、四肢麻木、腰背疼痛、坐骨神經痛等症狀。也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骨質增生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白頭翁(去蘆頭)半兩, 艾葉2兩(微炒)。
上為末,用米醋1升,入藥一半,先熬成煎,入余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陰道炎肺結核白帶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子宮頸炎

相同名稱方劑


白頭翁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一。 組成:白頭翁(去蘆頭)半兩,艾葉2兩(微炒)。 主治:冷勞泄痢,及婦人産後帶下。

白頭翁丸, 出處:《準繩·幼科》卷七引《肘後方》。 組成:白頭翁3分,黃連6分(研),石榴皮3分。 主治:小兒毒下及赤滯下如魚腦。

白頭翁丸, 出處:《外台》卷二十三引《必效方》。 組成:白頭翁半兩,崑布10分,海藻7分,通草7分,玄參8分,連翹(微炒)8分,白蘞6分。 主治:氣瘤。

白頭翁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九。 組成:白頭翁1兩,乾薑1兩(炮裂,銼),黃連1兩(去須,微炒),地榆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 主治:産後下痢不止。

白頭翁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八。 組成:白頭翁1兩,黃丹2兩(并白頭翁入鐵瓶內燒令通赤),乾薑1兩(炮裂,銼),莨菪子半升(以水淘去浮者,煮令芽出,曬乾,炒令黃黑色),白礬2兩(燒令汁盡)。 主治:休息痢,日夜不止,腹內冷痛。

白頭翁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一。 組成:白頭翁半兩(去蘆頭,蒸5遍,焙乾),當歸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羌活半兩,苦參半兩(銼),獨活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牛膝半兩(去苗),仙靈脾半兩,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桂心半兩,晚蠶蛾半兩(微炒),烏蛇肉2兩(酒浸,炙微黃)。 主治:頑麻風及腰腳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