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靈散

WAN L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産主諸方》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3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脾經 23%
腎經 19%
心經 19%
肺經 11%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萬靈散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藥性。牡丹皮味苦、辛,性寒,入心、肝、脾經。其清熱涼血之效,可解熱毒、退熱,並能改善因熱毒造成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便祕等。同時,牡丹皮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有助於消除疼痛、消腫等。因此,在萬靈散中加入牡丹皮,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各種熱性疾病和瘀血阻滯所致的病症。

萬靈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疼痛,調和藥性: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其具有鎮痛、解痙、斂陰、止汗等功效,能有效緩解因氣血瘀滯、肝氣不舒引起的疼痛,並能調和藥性,避免其他藥物過於燥烈。
  2. 滋養肝陰,養血柔肝: 白芍能滋養肝陰,養血柔肝,對於肝血不足、肝氣鬱結引起的各種症狀,如頭暈、目眩、口苦、脅肋脹痛等,都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白芍的加入,不僅能緩解疼痛,更能起到滋養肝陰、養血柔肝的功效,使萬靈散的療效更加全面。

萬靈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其能補益心脾之血,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氣血虛弱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月經不調等。

2. 潤腸通便:當歸同時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改善便祕,促進腸道蠕動,利於排泄體內毒素,進而增強機體免疫力,達到保健強身的效果。

萬靈散中加入蓬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炎止痛: 蓬莪朮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濕熱等引起的疼痛,如跌打損傷、腰腿疼痛、脘腹脹痛等,蓬莪朮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健脾消食: 蓬莪朮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對於脾胃不和、食積不消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蓬莪朮在萬靈散中能夠協同其他藥材,發揮多方面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萬靈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烏頭。烏頭具有強烈的藥理作用,主要成分為烏頭鹼,具鎮痛、解痙、抗炎等效果。之所以將烏頭納入萬靈散的配方中,是基於其能夠有效緩解各類疼痛,特別是風濕引起的關節疼痛。烏頭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進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此外,烏頭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寒”之藥材,能夠清除體內的“寒邪”,對於陽虛體質者來說尤為適合。然而,烏頭的毒性不可忽視,因此在方劑中應適量使用,並需專業指導。合理的劑量和配伍能使其療效得以發揮,同時降低毒副作用的風險,這也體現了中醫在方劑組成上對於藥材性質的深刻認識與應用。萬靈散的成功,正是中醫藥理智慧的具現。

萬靈散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理氣行滯:橘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燥濕化痰的功效。其揮發油中的橙皮甙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加食慾,並能緩解胃腸脹氣、腹痛等症狀。
  2. 疏肝解鬱:橘皮能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胸悶、脅痛、煩躁不安等症狀。同時,橘皮還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增強體質。

綜上所述,橘皮在萬靈散中起到理氣行滯、疏肝解鬱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肝氣鬱結等症狀,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萬靈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藥力: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止痛止癢等功效。它可與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力,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2. 引藥入經,提高療效: 肉桂氣味芳香,能引導藥力深入經絡,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對於某些寒性病症,肉桂的溫陽散寒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環,幫助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總之,肉桂在萬靈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溫陽散寒、引藥入經的功效有助於提高整體療效。

萬靈散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通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作用。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各種疼痛,如跌打損傷、腰膝痠痛、風濕痺痛等,都有較好的療效。
  2. 利水消腫: 川牛膝能利水通淋,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一定幫助。在萬靈散中,川牛膝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利水消腫的作用。

主治功效


萬靈散主治功效分析

萬靈散是一個多功能的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以下幾種病症:

一、癰疽發背、腫毒等患:

  • 《仁齋直指方論》《外科集驗方》 均記載萬靈散可治「癰疽發背、腫毒等患、神妙」。
  • 《証治準繩‧瘍醫》 也指出「特異萬靈散」可治療癰疽、發背、腫毒,並詳細說明其用法:外敷,留出瘡頭,並強調「如瘡已破,切忌藥入瘡口恐痛」。

治療原理: 這幾篇文獻都強調了萬靈散在治療外科瘡瘍方面的功效,結合方劑組成中的牡丹皮(清熱燥濕、活血化瘀)、當歸(補血活血)、蓬莪朮(行氣解鬱)等成分,可以推測其原理主要是通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來達到治療癰疽腫毒的效果。方中加入的石膏、南星、赤小豆、草烏等,也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

二、婦人腳氣:

  • 《女科百問》 記載「萬靈散。治婦人腳氣。」

治療原理: 結合方劑組成中的烏頭(溫通經絡、祛風除濕)、川牛膝(滋腎益精、強筋骨)等成分,可以推測其治療腳氣的原理可能與溫經散寒、活血通絡有關。

三、婦人產後相關疾病:

  • 《雜病源流犀燭》 提到「此方兼治婦人少腹痛,小便淋瀝,是血也、氣也、熱也,或大小產後遺經敗血所致。」
  • 原方劑組成中提到「婦人産後血氣」,說明與產後疾病相關。

治療原理: 結合方劑組成中的白芍(養陰止汗、調經止痛)、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橘皮(理氣和胃)、肉桂(暖身壯陽、驅寒止痛)等成分,可以推測萬靈散治療婦人產後相關疾病的原理可能與活血化瘀、調和氣血、溫經止痛有關。

四、死血痛:

  • 《雜病源流犀燭》 提到「死血痛者,脈必芤澀,痛有定處,或由負重努傷,或由跌撲損傷,或婦人由經來瘀閉,或由產後惡露未盡,皆成死血(宜消血飲、萬靈散,或桃仁承氣湯加當歸、蘇木、紅花、童便、酒)。」

治療原理: 此處明確指出萬靈散可用於治療死血痛,即瘀血作痛。結合方劑組成中的活血化瘀成分,如牡丹皮、當歸等,可以推測其原理主要是通過活血化瘀來達到止痛的效果。

五、其他:

  • 《聖濟總錄》 記載「萬靈湯方(舊名萬靈散)」可以「和養三焦,調順陰陽,升降痞滯,祛遣寒邪,溫中散濕暖胃和脾,滋助氣血,思美飲食,虛寒痼冷,痰癖動氣,心膈疼痛,噎悶嘔逆,一切風疾,不日痊愈。」這一段描述了萬靈散廣泛的功效,涵蓋了調和臟腑、溫中散寒、補益氣血等多個方面。
  • 《女科經綸》 提到用萬靈散治療「足十趾如熱油煎」,但作者認為此病症應當滋陰降火,並非單純腳氣。
  • 《吳氏醫方彙編》 記載的萬靈散主治「無名腫毒、癭瘤初起」,並給出了不同的藥物組成。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萬靈散是一個用途廣泛的方劑,其主要功效包括: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用於治療癰疽、發背、腫毒等外科疾病。
  2. 活血化瘀、調和氣血: 用於治療婦人產後血氣不調、死血痛等。
  3. 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用於治療婦人腳氣等。
  4. 調和臟腑、補益氣血: 用於治療虛寒痼冷、痰癖動氣等症狀。

不同版本的萬靈散在藥物組成上可能略有差異,因此其具體功效也會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萬靈散是一個具有多種功效的方劑,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溫經散寒、調和氣血等理論。

傳統服藥法


當歸1兩,赤芍1兩,烏藥1兩,青皮1兩,白朮半兩,肉桂半兩,黑牽牛2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水1盞半,酒少許,煎8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胰臟炎腳氣病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胃腸出血腎盂腎炎尿道膿傷下腹部痛小便疼痛臍下正中部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萬靈散, 出處:《産主諸方》。 組成:牡丹皮、芍藥、當歸、蓬朮、川烏、青橘皮、官桂、牛膝各等分。 主治:婦人産後血氣。

萬靈散, 出處:《女科百問》卷上。 組成:當歸1兩,赤芍1兩,烏藥1兩,青皮1兩,白朮半兩,肉桂半兩,黑牽牛2兩。 主治:婦人腳氣。

萬靈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一八引《仙傳濟陰方》。 組成:桂半兩,當歸1兩,莪朮半兩,木香3錢,地黃6錢。 主治:婦人小腹痛,小便淋瀝。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