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兩濡湯

ZI MU LIANG R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六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6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腎經 18%
心經 18%
胃經 16%
肝經 13%
脾經 5%
肺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子母兩濡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潤肺: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陰生津之效。該方主要治療肺陰不足,津液虧損所致的乾咳少痰、口乾咽燥等症,而麥門冬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起到滋陰潤肺的作用。

二、配伍協同:麥門冬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生地黃、玄參等配合,可以增強滋陰降火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肺陰不足所致的病症。同時,麥門冬還能起到緩和方中其他藥材的寒性,避免過寒傷脾。

子母兩濡湯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 天門冬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降火之功效。子母兩濡湯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咽乾口渴等症,天門冬的滋陰潤燥作用可緩解肺部乾燥,滋潤咽喉,改善咳嗽、口渴等症狀。
  2. 配伍相合: 子母兩濡湯以滋陰潤燥為主,方中其他藥材如麥冬、百合、沙參等也都具有滋陰潤肺的功效。天門冬與這些藥材配伍,相輔相成,更能增強滋陰潤肺之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子母兩濡湯中包含紫菀,主要原因如下:

  1. 潤肺止咳: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散結之功效。本方旨在治療肺虛咳嗽,而紫菀能潤肺燥,化痰濁,緩解咳嗽症狀,改善肺部功能。
  2. 宣肺通絡:紫菀能宣肺通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肺氣鬱滯,有助於痰液排出,緩解胸悶氣喘等症狀,提高患者肺部功能,改善呼吸道症狀。

因此,紫菀是子母兩濡湯中不可或缺的藥物,其潤肺止咳、宣肺通絡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肺虛咳嗽,提升治療效果。

子母兩濡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考慮其以下兩點作用:

1. 調和藥性:子母兩濡湯方中藥材性味各異,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它可以使藥性更加協調,避免藥物相互剋制,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補氣益脾:甘草能補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有利於病患的恢復。對於因脾虛導致的濕氣困阻、水腫等症狀,甘草的補益作用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子母兩濡湯中包含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散風寒,止咳化痰: 紫蘇葉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止咳化痰之功效。該方旨在治療風寒犯肺,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痰多、惡寒、鼻塞等症狀,紫蘇葉可發散風寒,宣肺止咳,並有助於化解痰液。
  2. 和解表裏,調和氣血: 紫蘇葉既能散寒解表,又能理氣和中,可謂表裡雙解,能調節氣血運行,使表寒得散、裡氣得和,達到治病的目的。子母兩濡湯以紫蘇葉配伍其他藥物,可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表裡不和。

子母兩濡湯中包含天花粉,主要源於其清熱利濕、生津止渴之效。

天花粉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利尿通淋的功效。方中以天花粉配合其他清熱利濕藥物,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促進津液生成,並利濕通淋,達到治療濕熱蘊蒸、津液不足、小便不利等症狀的效果。

此外,天花粉還具有抗炎、抗菌等作用,有助於緩解濕熱所引起的炎症反應,進一步促進疾病康復。

子母兩濡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本方以滋陰潤燥為主,熟地黃可以滋補腎陰,改善因陰虛所致的燥熱症狀。
  2. 調和藥性: 方中其他藥物如黃柏、知母等性寒,熟地黃則性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度損傷脾胃,並使藥力更趨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子母兩濡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清熱解毒: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因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玄參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病症。
  2. 滋陰潤燥:玄參兼具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滋養陰液,潤燥止渴,對於因陰虛火旺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乾燥、便祕等症狀,玄參能有效滋陰潤燥,緩解病症。

綜上,玄參在子母兩濡湯中的加入,能夠有效清熱解毒、滋陰潤燥,達到治療因熱毒和陰虛火旺所致的相關病症的效果。

子母兩濡湯中使用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因病邪犯血,導致血分熱盛,故需用牡丹皮清熱涼血,以解熱毒,緩解血分熱盛所致的症狀。
  2. 活血化瘀: 牡丹皮亦能活血化瘀,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進一步幫助清除血分熱毒,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治療目的。

子母兩濡湯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女性生理相關的問題。在其組成中,川牛膝的使用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川牛膝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女性月經不調、經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效果。其次,川牛膝還能增強子宮的功能,對於產後恢復和補充氣血有助益,尤其是在婦女分娩後的護理中起著關鍵作用。

除了促進血液循環,川牛膝中的多種有效成分可以幫助調和陰陽,增強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對於女性的內分泌系統有調節作用。此外,川牛膝的清熱解毒功效也能對抗由於體內積熱而產生的多種婦科疾病。因此,在子母兩濡湯的方劑中加入川牛膝,無疑是為了全面提升其療效,使其更加適合用於婦女的生理健康及調理需求。這不僅體現了中醫對藥物相互作用的重視,也展現了其在治療女性健康問題上的綜合性和有效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子母兩濡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肺燥咳嗽,吐痰不已,皮膚不澤,少動則喘。

病機分析: 此症乃燥邪犯肺所致。陳士鐸在《辨證錄》中指出:「夏傷於熱,秋必病燥。」夏季感受熱邪,耗損肺金之氣,至秋季則燥邪顯現。燥邪傷肺,肺失清肅,津液不得輸布,故見咳嗽、吐痰;肺主皮毛,肺燥則皮膚失於濡養,故皮膚不澤;肺氣虛弱,則稍動即喘。

治療原理:「子母兩濡湯」的治療原則為滋陰潤燥,兼顧脾腎,以達到潤肺止咳、平喘的目的。方中以「子母相治」為核心,即同時調補脾(母)與腎(子),以滋養肺金。

  • 滋陰潤肺: 麥門冬、天門冬、玄參、熟地黃滋陰潤燥,補益肺腎之陰,以緩解肺燥津傷之症狀。其中,麥門冬、天門冬滋陰潤肺生津;玄參、熟地黃滋陰降火、補血益精,為滋補肺腎之要藥。

  • 潤燥止咳: 紫菀化痰止咳、宣肺平喘;天花粉清熱生津、潤燥止渴,與諸滋陰藥合用,增強潤肺止咳之效。

  • 調補脾胃: 甘草調和諸藥,兼可補益脾胃;雖未見其他健脾藥物,但根據陳士鐸的論述「治脾腎,無非治肺。脾腎濡,肺安獨燥。」可知此方亦兼顧脾胃,通過滋補脾陰來間接滋養肺金。

  • 兼顧腎水: 熟地黃、玄參、牛膝均為滋補腎陰之藥。陳士鐸認為「補腎而不損肺之氣,子母相治而相濟,肺氣不更加潤澤乎。」補腎可滋養肺金之源,使肺氣得以上承。

  • 活血解毒: 牡丹皮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可輔助改善肺部微循環,促進炎症消散。

  • 宣散肺氣: 紫蘇葉發汗散寒、行氣消食,在此方中取其輕宣肺氣之效,可助肺氣宣降,有助於痰液排出。

總結:「子母兩濡湯」通過滋陰潤肺、兼顧脾腎、宣降肺氣、活血化瘀等多方面作用,達到潤肺止咳、平喘、滋養肌膚的功效。其治療思路以「子母相治」為特色,強調脾腎同治,最終實現肺燥得潤、肺氣得復的目的。此方設計精妙,配伍嚴謹,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與整體觀。

傳統服藥法


麥冬5錢,天冬3錢,紫菀1錢,甘草3分,蘇葉5分,天花粉1錢,熟地5錢,玄參3錢,丹皮2錢,牛膝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潤燥、止咳平喘的功效,適合肺燥咳嗽患者使用。但本方性質偏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子母兩濡湯, 出處:《辨證錄》卷六。 組成:麥冬5錢,天冬3錢,紫菀1錢,甘草3分,蘇葉5分,天花粉1錢,熟地5錢,玄參3錢,丹皮2錢,牛膝1錢。 主治:肺燥咳嗽。吐痰不已,皮膚不澤,少動則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