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目湯

LI M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七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腎經 15%
膀胱經 12%
脾經 11%
膽經 11%
肺經 9%
心經 6%
胃經 5%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脾經
膽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利目湯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龍膽草性寒,味苦,入肝膽經,能清肝膽之火,並具有疏肝利膽、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因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龍膽草能有效清熱瀉火,消炎止痛,達到明目的功效。

此外,龍膽草亦可配合其他藥材,如菊花、枸杞等,共同發揮清肝明目、滋陰補腎的功效,更有效改善眼部疾病。因此,龍膽草在利目湯方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有效治療肝火上炎導致的目疾。

利目湯中加入茵陳蒿,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疏肝明目:茵陳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濕、疏肝解鬱的功效。它可以清熱解毒,利濕化濁,對於肝火上炎、濕熱蘊結所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茵陳蒿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消腫止痛,對於眼部炎症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輔助作用。

利目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養血,緩解肝腎陰虛: 白芍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具有滋陰養血、柔肝止痛之效。肝開竅於目,肝腎陰虛可導致目乾澀、視力模糊等症狀。白芍滋陰養血,可補益肝腎,改善因陰虛導致的目疾。
  2. 緩解肝氣鬱結,改善眼部循環: 白芍能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不清等症狀。肝氣鬱結會影響眼部的血液循環,白芍疏肝解鬱,可改善眼部循環,減輕眼部炎症。

利目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滲濕健脾: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滲溼健脾之效。目疾多因脾虛溼盛,導致濁氣上蒙於目,而茯苓能健脾利溼,祛除眼部溼氣,改善視力模糊等症狀。

2. 清熱利水: 茯苓亦有清熱利水之功。某些眼疾伴有眼部紅腫、疼痛等熱症,茯苓可清熱利水,緩解炎症反應,改善眼部不適。

因此,利目湯中加入茯苓,旨在通過健脾利溼和清熱利水,達到改善目疾的作用。

利目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清熱明目: 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降火之效。眼睛疾患常因濕熱上蒸、內火灼傷而致視力模糊、眼痛等症狀。澤瀉能利水滲濕,清熱降火,將體內濕熱排出,達到清熱明目之效。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利目湯中常配伍其他清熱、涼血、明目的藥物,如菊花、決明子等。澤瀉能與這些藥物協同作用,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進一步增強療效,達到更好的清熱明目作用。

利目湯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其 清熱利水明目 的功效。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其利水作用可排除體內濕熱,從而改善眼部因濕熱所致的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另一方面,車前子可清肝明目,有助於改善目赤腫痛、視物不清等眼部疾病。

因此,利目湯中加入車前子,能有效疏通眼部經絡,清除濕熱,改善視力,達到治療目疾的目的。

利目湯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肝明目:白蒺藜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清肝明目之功效,可改善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2. 祛風散瘀:白蒺藜還具備祛風散瘀的作用,對於因肝風內動、氣血瘀滯所致的目疾,如青光眼、白內障等,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利目湯中加入白蒺藜,可起到清肝明目、祛風散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眼疾的目的。

利目湯中加入柴胡,主要是因為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毒之效,對於肝氣鬱結、濕熱上蒸所致的眼疾有輔助治療作用。

具體而言,柴胡能疏通肝氣,使氣血流通,有助於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減輕眼部充血、腫脹等症狀。同時,柴胡也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清除體內濕熱,抑制眼部炎症的發展。

因此,利目湯中加入柴胡,可以起到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改善眼部循環的作用,從而幫助治療眼疾。

利目湯中加入決明子,是基於其清肝明目的功效。決明子性涼,味苦甘,入肝經,具有瀉火解毒、潤腸通便的功效。

對於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決明子能清熱瀉火,使肝火下降,達到明目的效果。同時,決明子還能潤腸通便,對於因肝火鬱結引起的便祕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利目湯中加入決明子,可有效改善肝火上炎引起的視力問題,同時也能促進腸道蠕動,使整體療效更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利目湯」

中藥方劑「利目湯」,由龍膽草、茵陳蒿、白芍、茯苓、澤瀉、車前子、白蒺藜、柴胡、決明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肝疸、肝氣鬱、氣逆、手足發冷、腰以上汗出不止、腰以下無汗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龍膽草:性大苦大寒,具有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的功效。可治濕熱下注之陰腫陰癢、女子帶下黃稠、男子陰囊腫痛、濕疹瘙癢等症。
  2. 茵陳蒿:性味苦辛,微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功效。可治療濕溫、濕疹、濕瘡等疾患;退熱、退黃、縮肝等症狀;治療下焦濕熱瘙癢、足脛跗腫和濕瘡流水;具有止癢的作用。
  3.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4.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可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
  5.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能通行小便,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澤瀉能清熱利尿,是中醫學中之澀精止遺要藥,主治遺精、早洩等男性疾病。
  6. 車前子:性寒涼,味甘。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止咳化痰、降氣、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
  7. 白蒺藜:具有補血養肝、清熱瀉火、開竅、清熱利尿、通便、利水消腫、清肝明目、散風熱、清熱解毒等多種功效。
  8. 柴胡:性微寒,味微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
  9. 決明子:性微寒,味微苦,歸肝經。具有清肝明目、降血壓、降血脂、通便、利水、止痛等功效。

總 結

中藥方劑「利目湯」,由龍膽草、茵陳蒿、白芍、茯苓、澤瀉、車前子、白蒺藜、柴胡、決明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肝疸、肝氣鬱、氣逆、手足發冷、腰以上汗出不止、腰以下無汗等症狀。其方中各藥合用,具有清熱、利濕、補血、養肝等功效,可有效改善肝臟功能,緩解肝膽疾病引起的各種症狀。

傳統服藥法


龍膽草2錢,茵陳3錢,白芍1兩,茯苓5錢,澤瀉3錢,車前子3錢,白蒺藜3錢,柴胡1錢,草決明2錢。
開肝氣之鬱,分濕散邪。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利目湯具有清熱利濕、退黃明目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利目湯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利目湯,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龍膽草2錢,茵陳3錢,白芍1兩,茯苓5錢,澤瀉3錢,車前子3錢,白蒺藜3錢,柴胡1錢,草決明2錢。 主治:開肝氣之鬱,分濕散邪。主治:肝疸,肝氣鬱,濕熱團結而不散,兩目盡黃,身體四肢亦現黃色,但不如眼黃之甚,氣逆,手足發冷,腰以上汗出不止,腰以下無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