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中藥,中醫外治法改善鼻病的神奇力量!

- 最後更新:2025-10-21首次發表:

千百年來,中醫治療疾病的方法多種多樣,並不僅限於服用中藥。透過各類外治法,往往也能達到令人驚奇的療效。近年來,許多臨床案例與會員回饋亦不斷印證這一點。

本文探討中醫改善鼻竇炎的外治方法,並從實際觀察中證明其具有一定的療效,希望能為長期受到鼻竇炎困擾的人參考與驗證。

中醫外治法的神奇效果

2025年10月期間,有一位會員私下分享,他的膀胱經長期虛證,長期觀察幾年下來,幾乎一年四季都沒有提升過,膀胱經的長氣氣血不足且阻塞。

據觀察,雲端中醫社群中有相當多會員也出現膀胱經虛證。他們常見的體感包括:後腦勺發暈、容易疲倦想睡、經常鼻塞、背痛、腰痛、臀部疼痛及腳部痠痛等。

同月,另一位會員也分享,自己小腿肚幾乎整天都在抽痛,疼痛位置正好位於膀胱經循行之處。

這些長期觀察結果進一步印證了膀胱經的存在現象。當氣血長期不足時,人體往往會在膀胱經上反映出各種疼痛、症狀甚至疾病。

這位會員膀胱經長期虛證的會員,從2025年開始練習打坐與冥想,他發現自己在「攢竹穴」附近感到異常緊繃。

後來他使用一款綜合精油(含薄荷、羅勒、佛手柑、迷迭香、尤加利等成分)塗抹於該穴位上,沒想到緊繃感迅速消失,鼻塞與頭暈的現象也完全改善,他對此感到非常驚奇。

某會員將精油塗在攢竹穴,取得神奇的改善效果
某會員將精油塗在攢竹穴,取得神奇的改善效果

這正是一種典型的外治法應用。傳統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體表與臟腑之間透過經絡系統相互聯繫。

當刺激體表特定部位(如穴位或皮部)時,能激發經氣運行,調節相應臟腑功能,達到「從外治內」的效果。

自古以來,中醫外治法種類繁多,歷久彌新且療效顯著。這位會員透過在膀胱經井穴「攢竹穴」塗抹精油,不僅改善了頭部緊繃、鼻塞與頭暈症狀,也再次印證了膀胱經與鼻竇健康的密切關聯。

接下來,本文將以「鼻竇炎」為例,進一步探討多種中醫外治法對於改善鼻竇炎的顯著效果與臨床意義。

1.穴位刺激

過去千年以來,中醫最常用的外治法就是「穴位刺激」,透過針刺、藥物敷貼、艾灸、推拿、弱雷射穴位照射等方式,作用於特定穴位。

以上面為例,針刺「攢竹穴」確實可以改善鼻塞與頭昏,效果特別快速有效,也可以運用木頭梳子,疏通整個頭部的膀胱經路線。

此外還可以在背後膀胱經艾灸溫陽散寒,刮痧清熱祛濕,拔罐行氣活血,通過溫通、清瀉、補虛、瀉實等手法,疏通整條膀胱經,就可以改善各種鼻病。

2.鼻竇盥洗

2025年10月期間,某網友透過FB分享,他長期的鼻竇炎,就只是單純每天運用洗鼻器治癒了。

有些人單純透過洗鼻器,就根本改善了鼻竇炎
有些人單純透過洗鼻器,就根本改善了鼻竇炎

事實上,這個改善方法是中西醫都在同步運用的,印證確實有效。

中醫的洗滌法觀點更特殊,他們會用水煮中藥來洗鼻子,等於是透過鼻子來服藥。

近代中醫也運用「鼻竇負壓置換法」,利用負壓使藥液進入鼻腔並與腔內空氣置換,以達到治療目的。

鼻竇盥洗是利用一定的壓力,將鼻腔沖洗液導入鼻腔與鼻竇內,藉此稀釋鼻腔中的黏稠分泌物,促進其排出,同時軟化結痂並減輕黏膜腫脹,有效緩解鼻塞症狀。

從中醫角度來看,鹽水洗鼻這個外治法,這是一個以「溫化水飲、燥濕化痰、開通鼻竅」為手段的局部外治法。

它直接針對積聚在鼻竅的「痰飲」這個病理產物(標),通過物理方式將其祛除,從而間接幫助恢復「肺」的宣發功能和減輕「脾胃」的負擔(本)。

3.中藥熏蒸、煙熏法

針對鼻部及面部相關疾病,傳統中醫在過去數千年中廣泛運用了熏蒸法,並在近代臨床實踐中再次證實其具有良好的療效。

其原理其實相當簡單,中藥不僅能「內服」,也能「外聞」入藥。藉由氣化的藥性成分作用於鼻腔與經絡,可達到調理與治療的效果。

例如,常用藥材包括蒼耳子、辛夷花、白芷、薄荷、細辛、菊花、鵝不食草等,可製成卷菸吸入,或以熱氣熏蒸雙鼻孔。

中藥熏蒸法是利用煮沸中藥產生的蒸氣,對鼻部或皮膚進行熏蒸,使藥物經由熱氣刺激局部經絡,達到疏通氣血、祛風通竅的作用。

熏蒸過程中的熱氣能開啟毛孔、擴張血管,促進藥物有效成分滲入皮膚與黏膜,進而發揮療效。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煙熏法,此法對於有吸菸習慣的患者尤為適合,既能滿足口鼻吸入的慣性,又能達到治療效果。

而傳統的中藥熏蒸法,則因其安全、簡便、見效快,而成為臨床中常見且受歡迎的外治法之一。

4.中藥霧化吸入法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近代中醫界結合高科技,將中藥加水煎煮取濃汁,放入霧化吸入器中進行霧化吸入。

這種方法,看起來有點像電子煙,看起來也有點像是西醫的療法,這可以說是現代中醫結合的一種方法。

現代科技利用超聲波聲能(振盪與空化作用)將藥液轉化為細微、均勻的氣霧狀微粒,使藥物直接作用於病灶局部的一種治療方式。

現代霧化設備產生的霧滴細小且分佈均勻,部分設備還具有加溫功能,有助於提高治療效果。

5.塞鼻法、吹鼻法、滴鼻法

塞鼻法是將中藥烘乾研末,配合附形物製成栓劑,置入鼻腔以治療鼻病的方法。

一樣是運用改善疾病的中藥,烘乾研末製成藥球,直接塞到鼻子,這個原理其實與熏蒸法是一樣的。

近代中醫臨床,有一些醫師就運用這種方法也採取得一定的療效。

另外一種方法,是將這些中研成極細粉末或,藉由管狀器具或噴藥器將藥粉吹入鼻腔,或經鼻黏膜吸收後達到治療頭面及五官疾病的目的。

中藥滴鼻法,則是煎取濃汁,置於滴鼻瓶中,每次每側鼻孔滴 2~3 滴,每日 2 次,這也是基於一樣的原理。

6.其他

中醫的外治法還有很多的變化型,例如「中藥熱熨法」,以紗布沾藥液,選取印堂、陽白、迎香等穴位進行局部熱敷,或直接敷於臉部。

「中藥貼敷法」,取中藥外敷於雙足心湧泉穴及肚臍(神闕穴)處。「中藥足浴法」,取中藥加水煎取藥汁,倒入浴盆中,先以藥氣薰鼻孔,待溫度適中後進行足浴。

事實上,中藥與精油的概念是一樣的,所以如果可以購買中藥相關的精油,經常用鼻子聞精油(尤加利、茶樹、薄荷、迷迭香、百里香...等等,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

以上所有的方法,如果從經絡的角度來看,都可以疏通膀胱經及其他相對應的經絡,進而改善令人苦惱的鼻竇炎,只要願意認真去執行,改善的機率非常的高,就在每個人親自驗證。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