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確實可以被預測!從「單經絡」角度觀察原理!

- 最後更新:2025-08-25首次發表:

如果沒有透過長期觀察,雲端中醫也不會發現,原來所有身體不適的症狀,其實都可以被預測,而且往往依照固定的運行模式年復一年地發展。

基於人體經絡數量龐大且運作複雜,本文從「單一經絡」角度,分析其在季節中的運行規則,以及與疾病形成之間的關聯,提供一個新的觀察角度與思考方向。

身體不舒服的症狀完全可被預測

雲端中醫持續觀察超過十年以上,從會員的回報與實際印證中不斷發現:疾病確實可以被預測!

不過,更精確地說,並不是「疾病」本身可以預測,而是身體各種「症狀」可以被預測

在現代醫學的觀點裡,「疾病」通常需要透過醫學檢驗,並符合特定醫學檢驗條件,才會被診斷成立。

而且一種「疾病」往往包含許多「症候群」,因此當一個人被醫師確診為某種疾病時,通常已經累積了不少「症狀」,且醫學檢驗儀器也能清楚檢出,這往往代表身體已經進入相對嚴重的狀態。

相較之下,「症狀」則是每個人日常生活常見的經驗,例如早上起床突然落枕、腳趾膝蓋腫起來、走路會喘,或在辦公室突然頭暈、頭痛、肩頸痠痛...等等。

現代人每天出現各種不舒服症狀,成為常態現象
現代人每天出現各種不舒服症狀,成為常態現象

如果在這些狀況下去醫院檢查,醫師通常只會建議繼續觀察,因為檢查結果往往顯示沒有明顯的病變或嚴重疾病。

然而,多數人每天還是持續感受到身體的各種不舒服,運用經絡檢測也隨時都有異常經絡,印證身體隨時都處於不平衡狀態。

事實上,身體的症狀多數都是可以被預測的,而且會依照一定規律年復一年地重複發生,只是大部分人並不了解背後的原理

如今,透過經絡數據結合現代數據分析的能力,我們已經能夠清楚掌握人體經絡能量的變化規律,因此也能夠預測各種症狀出現的時間點。

單一經絡預測疾病的原理

依《黃帝內經》的描述,人體共有十四條主要經絡,另有「奇經八脈」。由於各經絡之間會互相影響,因此整體運作十分複雜。

雲端中醫運用「良導絡經絡檢測法」來檢測12條經絡的虛實狀態。這裡先以單一經絡為例,例如「肝經」,說明疾病預測的基本原理:

一、觀察經絡的長期穩定差異

要預測疾病,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觀察某一條經絡是否在長時間內持續異常,並伴隨特定症狀

若沒有運用經絡檢測,一般人幾乎無法判斷自己是否一年四季都在同一經絡上呈現異常。

透過過個人版「經絡體質」數據面板,每個人都可以快速看到自己身上特定經絡的穩定異常現象。

經過長期觀察可以發現,有些人雖然在現代醫學檢查下未必能確診疾病,但若某條經絡長期異常,往往會穩定地出現某些不舒服的症狀。

例如,會員中有一部分人一年四季肝經與胃經都呈現「實證」,並且穩定出現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打嗝、胃脹氣、消化不良、口乾口渴...等症狀。下圖就是其中一個真實案例:

一些會員胃經長期穩定實證,伴隨一些不舒服的症狀
一些會員胃經長期穩定實證,伴隨一些不舒服的症狀

另一些人則長期出現「脾經」與「膀胱經」虛證,並發現自己經常有慢性疲勞、容易背痛、肩頸酸痛與腰痛的困擾。

像這樣「長期、穩定」地出現特定經絡異常與症狀,往往就是現代醫學疾病形成的基礎模型,只是需要時間累積與催化。

在現代醫學已經發現,胃癌早期症狀大多不明顯,且缺乏特異性,容易被忽略。常見的表現包括上腹部不適或脹痛、輕微噁心、反胃、食慾不振、胃灼熱感、打嗝、腹脹,甚至體重減輕。

從病變到症狀出現,通常需要二十個月以上,在這段期間患者往往覺得「沒有感覺」。

然而,實際上身體早就已經出現許多不舒服症狀,只是因為沒觀察經絡,或自身症狀也不以為意,才會讓潛在問題被忽略。

2. 觀察季節特性與經絡交互影響

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預測症狀」往往比「預測疾病」更有意義。因為如果能事先掌握症狀的發展,並且有效地使症狀消失,那麼疾病自然就不容易形成。

人體的經絡異常,經常會與特定季節的「六邪」(風、寒、暑、濕、燥、火)相互作用,進而產生各種不舒服的症狀。以下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在 2025 年 8 月底期間,某位會員在清晨起床後,發現大腳趾腫脹劇痛,幾乎無法行走。

巧合的是,雲端中醫在同月份剛好發表了一篇關於腳趾痛的文章,讓這位會員感到非常震驚,因為他沒想到文章中的描述竟與自己情況完全一樣。

他比對經絡路線後發現,大腳趾與「肝經」及「脾經」密切相關,而他本身的檢測結果正是肝經長期「實證」、脾經長期「虛證」。那麼,為什麼偏偏在這個時間點出現腳趾腫痛呢?

進一步觀察當時的天氣,他發現連日酷熱難耐且濕氣重。依中醫理論,這正符合「濕熱下注」的病機,也對應到「三妙散」的方證。

濕熱長夏出現腳大趾腫痛現象,運用三妙散速解
濕熱長夏出現腳大趾腫痛現象,運用三妙散速解

他二話不說,馬上就去拿了「三妙散」來服用,清晨的時候服用一次科學中藥大約3g,到了下午疼痛就緩解了八成,隔天完全康復,就像完全沒發生任何事一樣,讓他覺得相當神奇。

那麼,雲端中醫為什麼能夠預測八月份會出現「大腳趾疼痛」呢?原因在於:每年在這段時間,都有多位會員回報相同症狀,而這與「濕熱下注」的季節性特徵完全吻合。

因此,這個月份不僅容易出現大腳趾痛,還可能伴隨膝蓋痛、關節炎發作,甚至自體免疫相關疾病的惡化。腳趾腫痛,只是眾多症狀中的冰山一角。

3.觀察季節與經絡能量劇變

前面提到的「單一經絡長期穩定異常」,是一種相對固定的現象。然而,多數人觀察到自身的經絡現象,狀態並非是穩定不變的,而是會隨著季節產生劇烈波動。

根據大量數據觀察,一年四季中最容易出現劇烈變化的經絡,主要是三焦經、大腸經、脾經與膀胱經

所謂的「劇烈變化」,如果沒有長期追蹤,是很難察覺其嚴重性。以膀胱經為例,在在炎熱的夏季與初秋,膀胱經的能量常常低到極點;但在寒冷的冬季到早春,能量卻可能高漲到頂峰。

這種「季節高低差」往往超出一般人的想像,而正是在經絡能量劇烈波動的時間點,身體最容易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有些人體內的大腸經,會因為季節產生劇烈變化
有些人體內的大腸經,會因為季節產生劇烈變化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各種鼻炎,有一定比例的人在早晨起床後會打噴嚏、流鼻水。這在夏季時症狀明顯減輕,冬季時則特別嚴重。

從經絡角度來看,這與「少陽經」(三焦經、膽經)以及「陽明經」(大腸經、胃經)息息相關。

某位會員長期觀察到,只要氣溫一下降,他的大腸經便立即呈現「虛證」,而隔天早晨必定出現流鼻水。

另外,有些人的流鼻水與膽經、胃經有關,但透過改善保暖方式(例如晚上睡覺穿長褲,把雙腿包緊,甚至睡進睡袋),隔天清晨的流鼻水現象就能大幅減輕。

整體來看,每年經絡能量的「劇烈變化期」都與氣候溫度緊密綁定,在「秋季末期」與 「春季末期」,經絡能量波動最劇烈;因此也是各種症狀最容易出現的時間點。

4.生活習慣與情緒造成經絡能量劇變

前面提到的經絡變化,大多屬於隨季節變動的「物理性因素」。然而,還有一些狀況則是可以隨時被「創造出來」的,即受到情緒、生活習慣或飲食的強烈影響。

A.情緒影響:有些人突然大怒,肝經的能量會迅速上升,並連動胃經能量同步提升。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頭痛、頭暈、胃酸逆流、噁心嘔吐、口乾口渴,甚至血壓升高等症狀。

B.生活作息影響:有些人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不得不熬夜,往往會導致脾經與膀胱經陷入「虛證」狀態。更重要的是,這種影響並非一晚就能恢復,通常需要 3~4 天,甚至更久 才能修復。期間常見症狀包括嚴重疲勞、脖子痠痛、背痛、腰酸等。

情緒,生活作息,飲食可隨時引發疾病
情緒,生活作息,飲食可隨時引發疾病

C.飲食影響:有些人短期內若連續兩天以上食用大量燥熱、火熱的食物,會明顯觀察到三焦經與大腸經的能量大幅提升。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體內「火氣」症狀,例如:青春痘、便秘、排尿疼痛、尿液發黃、強烈口渴等。

親自驗證疾病的時間點

上述提到所以預測症狀與疾病的原理,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親身驗證。

關鍵的秘訣就像寫日記一樣,只要每天記錄自己的症狀,並持續觀察一年,就能清楚發現自己身體的規律,甚至可以用來預測未來一年的疾病。

雲端中醫中醫會發現這些原理,原因是從2019年就開始發表紀錄會員相關的文章,持續到2025年發現,只要每年更新該篇文章,再度訪問那位會員,他都會重複出現同樣的症狀。

例如:在 2025 年 8 月阿編想更新「大腿內側疼痛」的文章,於是再度詢問文章中,一位在 2024 年 8 月回報過相同症狀的會員。

沒想到對方回答:「真的!幾天前大腿內側又開始痛了。」這種「巧合」其實不是偶然,而是人體運行中存在著固定的規律與模式。

這些模式早已存在於每個人自身,只是大多數人沒有注意到。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運作模式,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不能把別人的模式套用在自己身上,也不能把自己的模式強加在別人身上。

因此,每個人只要找到自己的模式,就可以預測自己將來一輩子穩定出現的不舒服症狀,藉以精確預防各種疾病,這就是雲端中醫不斷推廣的預防醫學核心原理。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