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痛風尿酸運用百解丸?從經絡破解其中奧秘!

- 最後更新:2025-07-03首次發表:

雲端中醫幾乎每天都會收到來自全球各地的詢問,內容多半是關於各種疾病該如何治療的問題。這次有人提出的問題是:「痛風與尿酸過高該如何處理?」

本文將透過層層推理與演繹,並結合現代人痛風相關的經絡數據進行分析,推論出對應的概念,提供給關注養生的讀者作為參考。

詢問痛風的季節隱藏涵義

過去幾年來,雲端中醫幾乎每天都會收到來自全球網友的提問,最常見的就是:「XXX病該怎麼治療?」

然而,雲端中醫的開發團隊中沒有醫師,只是一群對中醫研究有興趣的「自學中醫」軟體工程師。如何協助治療千其百怪的病呢?

事實上依然可以,透過長期對經絡數據的觀察,發現多數疾病背後有一定的運行規則,因此依然有足夠的底氣,可以提出一些很可信的解決方向

就拿最近收到的一個問題為例:有位網友不知透過什麼方式,找到了雲端中醫方劑資料庫中的一帖藥方「百解丸」。

說實話,即使是許多研究中醫一輩子的人,可能也從未聽過這帖藥,甚至連資深老中醫師99.99%一輩子也沒使用過。

許多中國人腦中,相信世間有神效百解丸!
許多中國人腦中,相信世間有神效百解丸!

那麼,這位網友為什麼會問到這帖中藥呢?因為「百解丸」的藥方描述極為吸引人,用字非常誇大,看起來幾乎無所不能。因此他問:「這帖藥可以拿來治療尿酸嗎?」

傳統中藥的命名與宣稱,往往誇張到極致,一帖號稱可治百病,這其實是中醫千年來難以避免的一種陋習。

而當客服團隊點進去查看「百解丸」的成分時,甚至一度想將這頁從資料庫中下架,因為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這帖藥的成分實際上屬於「劇毒」!

那麼,在現代科學與醫學如此發達的時代,為什麼還是有人會主動尋找這類中藥?

原因很簡單,他們通常已經四處求醫無效,現代醫療系統並沒有解決他們的問題。這也顯示,現代醫學仍有進步的空間。

要解開這個問題,第一個線索來自他提問的時間點:這發生在炎熱的夏季。因此可以推測,他的病症可能與夏季的經絡現象,有著密切的關聯

傳統中醫對尿酸的看法

在這個時代,中醫其實一直面臨著極大的挑戰。現代社會普遍以西醫的觀念看待疾病,民眾習慣依據醫學檢驗報告來詢問中醫師的看法。

而如今的中醫師,在求學過程中,也有相當多的時間是在學習西醫知識。因此,純粹傳統的中醫理念,在當代是否還存在,確實令人質疑。

雲端中醫一直堅持從最原始、最傳統的中醫角度來理解現代疾病。以「尿酸」為例,這在古代中醫典籍中並沒有明確的概念,因為當時沒有科學儀器可檢測這類數值。

因此,中醫只能透過「四診合參」(望、聞、問、切),根據病患表現出來的症狀,推斷其背後的病因。

從中醫觀點來看,尿酸的產生與「代謝失衡」、「氣血運行障礙」及「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傳統中醫對於尿酸的認知,不是透過檢驗儀器
傳統中醫對於尿酸的認知,不是透過檢驗儀器

例如,尿酸過高可類比為「濕濁」、「痰瘀」或「熱毒」積聚,這些多與中醫的脾臟、腎臟、肝臟的功能失常密切相關,簡述如下:

  • 脾虛生濕:脾主運化,若脾氣虛弱,水濕易停滯於體內,形成濁毒;
  • 腎虛失調:腎主水液代謝,尤其是腎陽虛,排毒能力下降,導致尿酸堆積;
  • 肝鬱氣滯:肝主疏泄,若長期情緒壓力大、熬夜過度,導致肝氣鬱結,影響氣血運行,進而妨礙體內代謝廢物(如尿酸)的排出,久而久之會化熱生瘀,引發急性痛風。

值得注意的是,痛風常發作於大腳趾(第一蹠趾關節),這正是足厥陰肝經與足太陰脾經的循行路徑,當肝脾失調時,這些部位就容易沉積尿酸結晶,導致紅腫熱痛

過去數十年間,不少中醫師透過去濕氣、健脾胃、疏肝理氣的中藥處方,的確改善了不少痛風患者的症狀。

然而,這背後的科學原理至今仍難以完全解釋,也難以用現代醫學的語言來精確說明。

這正是中醫在當代所面臨的困境:明明就有效,但卻難以被現代科學所「理解」與「證明」,更無法講清楚,說明白!

從經絡數據提出相對完美解釋

如果中醫能夠結合數據來解釋自身的理論,就有機會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並獲得更多現代人的認同與信任。

許多人認為,要讓中醫「科學化」,必須開發出高度精密的儀器,才能證明中醫的理論。然而,這在實務上其實面臨極大的挑戰。

原因在於,中醫所描述的現象,大多屬於「非物質性」或極為「微細」的層面。例如氣、血、經絡等概念,至今仍難以用物質化的儀器直接測量或觀察。

因此,現階段中醫的科學化之路,只能從相對「低科技」的角度切入,結合大量的數據與統計觀察,來歸納與驗證中醫的理論。

以雲端中醫長期推廣的「良導絡經絡檢測法」為例,這是一種運用早期電學理論所發展出的簡易檢測工具。

它透過測量人體經絡「原穴」皮膚的電阻值,來間接評估經絡能量的變化。例如檢測脾經原穴的電阻,就能初步了解脾經的活性狀態。

長期觀察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後發現,一個顯著的趨勢是:進入夏季後,多數人的脾經能量會降到全年最低點

這也證明,即使是在缺乏高科技儀器的情況下,中醫仍然可以透過系統化的數據觀察,找到理論與現象之間的對應關係。

多數人的體內脾經,在進入夏季之後能量最低
多數人的體內脾經,在進入夏季之後能量最低

中醫所說的「脾經」,實際上不只是與脾臟相關,它同時也與腎臟、肝臟等臟腑功能有密切關聯。

因此,僅從脾經的經絡能量數據現象,就足以印證上述的傳統中醫觀點。

換句話說,只要透過各種方式提升脾經的能量,就有機會改善,甚至治癒痛風與尿酸過高的問題。關於解決方法可以參考這篇無文章:

針對這個網友提出來的尿酸問題,完全不需要運用「百解丸」,甚至只要運用一些很簡單的中藥,提升脾氣的能量,清熱去濕之後,尿酸就會改善了。

至於他為什麼在夏季發病?或者,其實早在冬季就已經發病,只是在夏季症狀惡化?由於對方尚未接受經絡檢測,目前無法做出準確判斷。

不過,根據雲端中醫多年的數據經驗來看,該網友很可能屬於所謂的「鐵三角經絡體質」或「綜合經絡體質」。也就是說,他的脾經與膀胱經一年四季皆處於虛弱狀態,在特定季節就更容易引發症狀。

從過往的實務經驗來看,雲端中醫的支援團隊經常會做出這類推測,而這些推測往往在之後,都被實際驗證為正確,這也證明了數據在中醫中的推論與預測能力極具價值。

多年來,雲端中醫已公開所有相關理論與數據分析方法。長期追蹤的會員都知道,這一整套邏輯是穩定一致、可重複應用的,能用來解釋各式各樣的疾病運行機制。

因此,「自學中醫」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是具有科學依據的行為。每個人都可以在家中透過經絡觀測工具,實際觀察自己的經絡狀態,進而精準地預防疾病,或改善身體存在已久的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