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解丸

百解丸

BAI JIE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3.4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22%
胃經 14%
腎經 13%
大腸經 10%
肝經 8%
心經 8%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百解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硃砂,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硃砂(即硃石)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安神鎮靜的功效。它能夠調和心神,改善焦慮、失眠等情況,這對於希望達到較好療效的方劑尤為重要。

其次,硃砂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祛除體內的熱毒,促進身體的康復,這在百解丸的整體調理作用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另外,硃砂的使用還能幫助其他藥材的協同作用,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中藥講求君、臣、佐、使的搭配,硃砂作為一種佐藥,其功能可以提升整體方劑的功效,促進藥效的發揮。

通過這些理由,硃砂的加入不僅能夠增強百解丸的療效,還能使其在治療過程中達到更好的平衡與和諧。

百解丸中包含硇砂,主要原因在於硇砂的解毒功效。

硇砂,即為氯化銨,其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百解丸中,它主要用於治療由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例如瘡瘍腫毒、蛇蟲咬傷、食物中毒等。

硇砂在百解丸中起著重要的解毒作用,其藥性能夠迅速化解毒素,緩解病症,起到消炎止痛的效果。但硇砂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嚴格控制劑量,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百解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解毒、消腫、通便和改善腸道功能。巴豆在其中的加入,主要是因為其特有的藥理作用和效果。

巴豆的主要成分為巴豆素,具有強烈的刺激性,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從而達到通便的效果。此外,巴豆還具備溶解痰濕和排出體內毒素的能力,對於改善胃腸道的不適具有幫助。在中醫理論中,巴豆屬於「辛散」類藥物,能夠行氣通絡,適用於寒濕積聚所引起的各種症狀。

然而,由於巴豆的刺激性較強,故在使用時需謹慎,因此百解丸的劑量和搭配其它和緩藥物是為了平衡其效果,確保安全性。總之,巴豆在百解丸中的作用主要是增強通便和解毒的功能,使方劑更為全面和有效。

百解丸中加入蜂蠟,主要原因有二:

  1. 固形劑: 蜂蠟具有良好的黏性及塑性,可將其他藥材粉末黏合在一起,形成丸劑,方便服用。同時,蜂蠟不易溶於水,有助於丸劑保持形狀,避免因水份蒸發而崩解。
  2. 緩釋劑: 蜂蠟的熔點較高,在體內不易快速溶解,可延緩藥物釋放,有助於藥效持續,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百解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內外傷頭痛,壯熱憎寒,腹脹喘粗」,概括而言,其適用於:

  1. 表裏同病:既有外感寒熱(壯熱憎寒、頭痛),又有內傷積滯(腹脹喘粗),屬邪氣壅滯、內外俱實之證。
  2. 氣機閉阻:腹脹喘粗反映氣滯或痰食阻滯中焦,升降失常;頭痛憎寒則為外邪束表,營衛不和。
  3. 急症實證:方中用药峻烈,推測用於發病急、體質壯實者,需迅速開泄表裏、通腑逐邪。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核心藥物配伍邏輯

  • 巴豆(出油):辛熱大毒,為「斬關奪門」之將,能「推蕩臟腑,開通閉塞」(《本草綱目》),主治寒積便秘、腹脹喘滿。其瀉下攻積之力可通腑泄熱,解決腹脹喘粗;發汗作用亦可助解表邪(《本經逢原》載其「能發汗」)。
  • 辰砂(硃砂):甘微寒,重鎮安神、清心解毒,在此方中可能用以:
    • 制衡巴豆燥烈之性,防其過耗心神;
    • 清解熱毒(壯熱),兼治外感熱擾心神之煩躁。
  • 硇砂:鹹苦辛熱,能「消積破結」(《本草拾遺》),助巴豆攻逐痰食瘀血,尤擅化解頑固積滯。
  • 黃蠟:甘平無毒,為賦形劑兼緩和藥性,延緩巴豆等峻藥釋放,減輕對腸胃刺激。

2. 方劑作用機制

  • 表裏分消
    • 巴豆辛熱走竄,既能發汗解表(治壯熱憎寒),又能瀉下通腑(治腹脹喘粗),一藥雙向調節。
    • 硇砂協同巴豆破積,辰砂清熱鎮靜,共成「通腑發汗、泄熱鎮痛」之效。
  • 峻藥緩投
    • 綠豆大丸劑、新水送服後熱粥助汗,體現「峻藥緩用」思想:粥護胃氣,助汗源;小劑量漸進,防暴瀉傷正。

3. 可能功效延伸推論

除原文主治外,此方或適用於:

  • 寒積夾熱:外寒內熱、腸腑不通之急性腹痛;
  • 痰食壅塞:痰喘實證兼表邪未解者(如某些急症喘咳);
  • 疫癘初起:古代可能用於時疫初發,表裏俱實者(需結合具體脈證)。

綜述

百解丸以「巴豆-硇砂」為攻邪主軸,辰砂制其毒性,黃蠟緩其峻烈,體現「急下存陰」與「表裏同治」思路,適合正氣未虛而邪壅甚者。其設計邏輯清晰,唯藥性猛峻,須精準辨證施用。

傳統服藥法


辰砂(研)1兩半,硇砂(研)1分,巴豆(去皮心膜,出油)1錢,黃蠟半兩。
上除黃蠟外,同研令勻,入前黃蠟溶開,和成劑,丸如綠豆大。
每服2丸,新水送下。後少時,用熱粥投之。汗出立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氣喘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百解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二。 組成:辰砂(研)1兩半,硇砂(研)1分,巴豆(去皮心膜,出油)1錢,黃蠟半兩。 主治:內外傷頭痛,壯熱憎寒,腹脹喘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