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寒後反覆感冒發燒是怎麼回事?從經絡體質觀察!

- 最後更新:2024-11-27首次發表:

過去幾年來持續有會員回報,他們以前都不常感冒發燒,在開始排寒之後卻經常發燒,因為無法招架而開始懷疑養生有效嗎?

開始排寒初期,容易出現發燒是完全正常的現象,隨著經絡體質的轉變,感冒時將不容易發燒,每個人都可以親身驗證。

經絡體質看誰需要排寒?

在養生領域中,「排寒」是一個熱門話題,但並非每個人都需要進行排寒。

是否需要排寒,應該根據個體的「經絡體質」來判斷,只有特定經絡體質的人才適合排寒。

如果一個人體內的陽性經絡在一年四季中經常表現出虛證,從經絡的角度來看,這屬於「陽虛」,這類人需要排寒。

根據雲端中醫對大量現代人經絡數據的研究發現,關鍵在於「少陽經」和「陽明經」,特別是腳部的能量狀態,也就是「膽經」和「胃經」的虛證現象。

簡單來說,如果經絡圖中顯示「膽經」和「胃經」常出現虛證,甚至連手上的「三焦經」、「大腸經」、「小腸經」也經常表現為虛證,那麼這個人就需要進行排寒。

需要進行排寒的經絡型態
需要進行排寒的經絡型態

然而,體內完全表現出純陰寒特質的人並不常見,大多數情況下,體質的表現是複雜且矛盾交織的

例如,「胃經」的能量通常會與「肝經」互相連動,如果一個人長期肝經實證,胃經也可能連動呈現實證或維持正常,因此胃經的虛寒狀態可能不易被察覺。

因此,要判斷體內是否存在寒氣,關鍵在於「膽經」的能量狀態。更簡單地說,如果一個人長期膽經都是虛證,不管其他經絡現象如何,都需要排寒!

某會員在2024年分享,她過去兩年來,連續檢測超過300次以上,呈現「綜合經絡體質」現象,算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從下圖可以清楚看出,這就是「鐵三角火熱」加上「陽虛」的經絡型態,如果就寒熱指數來看,反而是很容易呈現「上熱下熱」,會以為自己是火熱體質。

女性經絡檢測超過300次以上,出現綜合經絡體質現象
女性經絡檢測超過300次以上,出現綜合經絡體質現象

從上圖可以看出,由於膽經與腎經呈現虛證,胃經本來應該出現虛證。然而,受鐵三角經絡化熱型態的影響,胃經反而呈現實證的狀態。

從膽經與腎經的虛證現象,顯示她體內寒氣依然相當嚴重,而她確實是一個非常怕冷的人

儘管如此,由於受到鐵三角經絡化熱的影響,她經常會出現一些火氣很大的症狀,例如口渴、口乾和耳鳴等。

從她的經絡體質中,可以清楚看出背後的矛盾與複雜性,不是單純一個寒性或熱性體質可以簡單解釋。

不管是寒熱錯雜,或是單純的寒性體質,都是需要排寒!

排寒為何會反覆發燒?

經常有網友會提問,為什麼雲端中醫的文章,與傳統中醫都不一樣呢?

以上述內容為例,這些觀點並非完全來自中醫典籍,而是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統計歸納而來,同時結合會員的實際觀察與回報。

例如,有一位會員回報,她過去幾乎從不發燒。但自從開始排寒後,幾乎每隔2-3個月就會發燒一次,一年內發燒5-6次,讓她感到難以承受。還好,過程中經常運用《傷寒論》的中藥來退燒。

排寒說起來很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卻很困難,關鍵就在於多數人在面對發燒這一關時,往往會懷疑養生的效果,進而直接放棄

傷寒逼出體外的過程,很容易發燒
傷寒逼出體外的過程,很容易發燒

根據《傷寒論》的記載,「發燒」就「太陽病」典型的症狀,而所謂的寒性體質,正是寒氣潛藏於體內的表現,也就是「少陰病」。

當一個人努力排寒之後,體內深藏的寒氣會逐漸被逼回到表層,轉化為「太陽病」,從而引發免疫(發燒)的現象,甚至頻繁出現感冒的感覺,這正是排寒過程中的典型表現

過去10年來,持續進行排寒的會員們經常分享類似的經驗。這種現象通常會持續1至2年,隨後逐漸減緩。

例如,有一位會員從10年前開始排寒,在最初的兩年裡,他經常發燒,每次感冒時都使用《傷寒論》中提到的中藥調理。

隨著時間推移,他的身體漸漸不再容易發燒了。通常在感冒初期,只需服用1至2次中藥就能迅速恢復。而這樣的經驗並非個例,許多會員都有相似的分享。

面對排寒發燒的方法?

當一個人開始努力排寒後,很快可能會出現發冷和發燒的現象。那麼,該如何應對呢?

有些人會直接吃西藥退燒,這不是正確的方法,這只是又把寒氣逼回體內而已!

因為排寒所產生的發燒的現象,完全符合《傷寒論》中六經傳變的理論,那就直接運用《傷寒論》的中藥來治療「太陽病」發燒最快。

運用傷寒論的中藥退燒,快速且有效
運用傷寒論的中藥退燒,快速且有效

你或許會考慮運用經絡拍打或穴道按摩,或是用其他的中藥(例如:銀翹散、桑菊飲...等等)來治療發燒。

而我們直接建議,排寒之後出現的發燒,運用《傷寒論》的中藥退燒,除了快速有效之外,還可以順便改善體質。

因此,當決心排寒之後,一定要自己學習《傷寒論》,或是尋求一位熟悉《傷寒論》的中醫師協助,否則反覆的發燒可能會讓人感到無所適從,甚至懷疑該不該養生?

不過,如果只是針對退燒,要學習的中藥真的不多,通常的時候不超過5個,甚至只要學習1個。

若從六經辨證的角度來看,排寒導致的發燒症狀,本質上是從「少陰病」轉變為「太陽病」的過程。

而在這種情況下,最核心的治療方劑就是「麻黃附子細辛湯」,僅由3味藥組成,簡單且高效。

有一位會員因工作繁忙,沒有時間深入學習中醫。在確認自己屬於「寒性陽虛體質」後,過去幾年來幾乎每次感冒都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幾年之後不僅改善了體質,也變得不再那麼容易發燒。

此外,若伴隨咳嗽或流白鼻涕的症狀,可運用「小青龍湯」,出現肩頸酸痛,則使用「葛根湯」。

若是體內出現化熱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例如,可能需要使用「大青龍湯」,若同時出現少陽病的症狀(如口苦、口渴、頭暈、全身酸痛),則需搭配「小柴胡湯」或「柴胡桂枝湯」。

大多數情況下就只要運用這些中藥方劑退燒,比較特殊的症狀,還要進一步學習《傷寒論》靈活應用。

中老年人可以排寒嗎?

許多人都認為,養生排寒是中老年人的事。這裡反問各位讀者,如果一個中老年人開始排寒之後動不動就發燒,他們有可能接受嗎?

雲端中醫從經絡數據的角度來看,寒性體質隨著年紀增長,陽虛的嚴重程度只會逐年增加,所以排寒應該是中年以前應該做的事,隨著年紀逐漸增大,要學習的是如何與寒氣共處,而不是排寒

當然,不論是哪一種年紀,只要擁有《傷寒論》的知識與信心,都可以進行排寒,任何年齡都可以驅除體內長年累積深深的寒氣。

從經絡數據的角度來看,每個人一定要在中年之前就開始進行養生,這樣就可以確保寒氣不會長期累積伏藏,塑造中老年人之後的根深蒂固且難解的經絡現象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