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數據及經絡角度理解「大棗」的4種強大功效!

- 最後更新:2024-06-19首次發表:

大棗在中國已有近兩千年的運用歷史,其功效明確,包括補中益氣、健脾胃、養肝養血和安神等,既可作為藥用,也可用於食療。

本文通過歸納古代中醫文獻,統計古人最常用的大棗中藥方劑組成,並分析其功效。從大數據的角度來快速理解和學習大棗,為對中藥養生有興趣的人士提供參考。

大棗與經絡的關係

大棗(指的是紅棗)屬於甘性的中藥,屬於溫熱性。歷代中國人對於「大棗」這一味中藥所歸屬的經絡,幾乎都有一致的看法,就是歸於「脾經」與「胃經」。

這是因為從漢朝的《傷寒論》開始,大棗就被大量運用,傷寒經方中至少有60種含有大棗,後代醫書普遍認為此中藥可以治療脾胃消化系統的疾病。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現代人體質很容易出現「脾經虛證」、「胃經虛證」,也代表大棗很適合運用在多數現代人的身上。

現代人脾經、胃經虛證是一種常見體質現象
現代人脾經、胃經虛證是一種常見體質現象

過去千年以來,中醫界非常強調脾胃的治療、食療與養生,所以很多中藥方劑與食療方,都會運用到「大棗」。

古代《脾胃論》的作者李杲就曾經提出,大棗以其溫和的特性,來補充脾經的能量不足,其甘甜的味道有助於緩和體內的陰血,調和陰陽兩氣,調整營氣與衛氣的平衡,並且促進體內津液的生成。

近代名醫倪海廈就有曾經提到大棗可以緩和脾胃,經方名家JF叔叔課堂中也提到,大棗能把鋒銳之氣,轉化為陰柔滋養的能量。可以補營氣,走在經脈中。

基於「經絡同名關係」,大棗入「太陰經」,肺經與脾經都屬於太陰經,所以大棗也可以通入「肺經」。

古人認為中藥治療脾胃疾病,同時也可以改善肺病
古人認為中藥治療脾胃疾病,同時也可以改善肺病

古代名醫陳修園在其著作《神農本草經讀》中提到:「大棗的性質平和,能進入肺經,味道甘甜,能進入脾經。肺主管全身的氣,脾主管全身的血。當氣血調和時,身體就會健康。」可見大棗也可以治療肺病。

由於脾經、胃經本身就是表理關係,與小腸經、心包經具備臟腑別通關係,因此大棗透過經絡之間彼此連通之後,就可以治療各式各樣的疾病。

大棗的主要功效及配對

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紅棗功效是「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肋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長年。」

從大量的古代方劑之中,運用程式找出古代典籍中,「大棗」最常運用配對的中藥方劑與功效,就可以找出大棗的主要功效及組合目的,主要找出以下4類型功效:

1.補中益氣、健脾胃

既然古人認為大棗性味甘溫,主要歸脾經、胃經,就代表這味中藥可以健脾胃,具有補中益氣之效。

古書《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中提到,大棗的味道甘甜,果肉厚實且呈紅色,這是因為大棗具有火的顏色和土的味道。

因此,大棗能夠健全中焦(指脾胃消化系統),溫暖滋養脾胃。由於而脾胃是後天之本。萬物生長於土壤,當土氣充盈時,各經脈自然都會受益。

大棗可以補氣,補體內的津液不足,所以在中醫臨床上,大棗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

從4萬多個古代中藥方劑的成分中發現,古人最常運用「大棗」+「甘草」這種組合,有490個中藥方劑是這樣組合。

大棗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
大棗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

大棗的另外一種組合也是與脾胃密切相關,就是「大棗」+「生薑」,約有440個方劑組成,食療方經常運用。

既然大棗補氣,古人也很喜歡加上「人參」,約有285個中藥方劑中含有這種組合。

中醫認為脾胃的健康會影響眼睛的狀況,因此對於那些眼皮無力撐不起來、經常下垂的人,可以使用大棗來進行調理。

從數據看來,古人對於大棗的定位非常明確,就是補中益氣、強健脾胃,除了這種組合之外,其他的組合都是相對少見的

2.安神、治臟躁

大棗有一種特殊的用法,源自於《金匱要略.婦人雜病》提到的「臟躁證」,原文是「婦人藏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

現代文理解意思是:婦女如果出現心神煩躁不安,經常無故感到悲傷欲哭,這種情況彷彿受到神靈干擾一般,並且頻繁地打呵欠、伸懶腰,這種病症可以使用「甘麥大棗湯」作為主要治療方劑。

大棗可以安神,治療臟躁證
大棗可以安神,治療臟躁證

這個「甘麥大棗湯」就是甘草+大棗+浮小麥,只有三味中藥,很難想像這三種簡單中藥,竟然可以用來治療精神病(歇斯底里、神經衰弱、精神官能症...等等)。

現代研究表明,大棗中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成分,能促進神經遞質的合成,改善神經功能,從而起到安神的作用。

真正的關鍵原因,應該就是大棗補中益氣、健脾胃的功效,疏通人體腸胃與腦部之間的「腦腸軸」,而達到改善腦部疾病的功效。

在古代中藥方劑中,很少見到「大棗」與「浮小麥」一起使用的情況。這顯示出古人對於這兩種藥材的思路單純專一,並未考慮其他的組合方式。

3.補血養肝

由於大棗可算是一種食物,所以也不能把它當成是一種中藥,大量出現在古代的食療方中。

例如:「大棗」+「當歸」有242個中藥方劑,「大棗」+「黃耆」有118個中藥方劑。

可以看出有不少都是食療、藥酒、藥膳類型,由於雲端中醫所統計的主要是治療類的中藥方劑,所以這類的藥膳資料統計不夠完整。

大棗具有養肝的功效,中國醫藥研究所的最新研究發現,食用大棗有助於保護肝臟,紅棗在抑制B型肝炎病毒活性,日常飲食中吃紅棗可以幫助保肝。

大棗用於食療,可以用來補氣、補血養肝
大棗用於食療,可以用來補氣、補血養肝

「大棗」+「白芍」這種組合,約有232個中藥方劑,也是從養肝的方向來治療的一種組合。

運用大棗結合食療,古人還運用蜂蜜、胡桃仁、大米、糯米、冰糖...等等,這些都是偏向於食療的運用。

4.緩和藥性

大棗與甘草都具有緩和藥性的特質,常被用於藥性劇烈的藥方中,以減少烈性藥的副作用,並保護正氣。

例如,在「十棗湯」中,大棗被用來緩解甘遂、大戟、蕪花等瀉藥的毒性,保護脾胃不受傷害。

《本草經集註》提到大棗可以剋煞烏頭的毒性。《藥對》中提到大棗可以殺附子、天雄的毒性。

大棗和甘草因其溫和的性質,能夠調和其他藥物的效果,減少對身體的刺激和損傷。

從上面的記載可以清楚看到,古人對大棗的定位是非常清楚,主要就是改善肝臟、脾胃疾病,所以要學會大棗這味中藥是相對容易的。

大棗的副作用

大棗通常沒有什麼副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大棗的藥性偏熱,肚子濕熱的人應該少吃一些。那些肚子經常脹滿的人也應該少吃紅棗。

這類人通常會表現為舌苔厚膩、口中發甜或發膩、食欲不振,經常感覺胃部脹滿。嚴重者還會伴有頭暈、噁心、嘔吐,以及眼瞼和面部浮腫等症狀。

如果出現便秘、口臭、咽喉或牙齦腫痛等上火症狀,紅棗的滋膩特性會加重體內濕氣,使得痰濕難以排出,進而加重不適。

由於大棗含糖量較高,會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導致病情加重。因此,血糖高的人不宜多吃大棗。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