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身體「寒濕」的11種生活習慣,你一定要預防!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5-17 首次發表:

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很容易塑造出「寒濕」的體質而不自知,進而出現各式各樣奇怪的疼痛、症狀與慢性病,四處找醫生卻找不到根本治療的方法?

這時候,不如靜下來思考且改變這些造成「寒濕」的生活習慣,或許你過去長期困擾的疾病,就會自然地不藥而癒!

本文整理出11種造成體內寒濕的生活習慣,提供給有心養生的人士參考。

身體寒濕所出現的疾病變化多端

過去千年以來,中醫的疾病中有一種疾病分類叫做「雜病」,現代人的一些慢性病,或者一些奇奇怪怪的疾病,都是屬於這種雜病的範疇,往往運用正統的治療程序效果不佳。

古代醫生要治療這種雜病的方法,經常是需要一些「靈感」,古代的中醫書籍中記載非常多的醫案,都是那些醫生實際到病患的家裡去觀察生活上的很多小細節,才可以找出病因。

這種「雜病」變化多端,有時候你講出來,還會被別人覺得你是不是有精神病?但是這些都是真實發生在你身上的現象,只是你找不到合理的原因?

2023年5月期間,有一位網友就在FB社團貼了一個問題:她的小腿前側感到冰冷(自己感到寒冷),但是請家人觸碰小腿皮膚並沒有冷,手腳心也都是熱的。

網友詢問不明原因的小腿發冷
網友詢問不明原因的小腿發冷

很巧的,就在這個提問的前1天,雲端中醫剛好發表了一篇文章,完整的紀錄另外一位會員,實際感受到小腿前側與外側發冷的案例。

那位會員實際的感受,也是「小腿前側、外側實際感受到像冰塊一樣,持續往外散發寒氣,但是外表摸起來確實體溫正常!」

遇到這種奇奇怪怪的雜病,如果你很認真地去現代醫院看病的話,可能最後醫生找不到原因,被你煩到診斷出「自律神經失調」或是乾脆開「鎮靜劑」給你服用!

由於現代人多數的不舒服的症狀,都是源自於體內寒濕所造成的,所以只要了解造成身體寒濕的原因,透過改變一些生活習慣,這些症狀或疾病都會自然消失。

造成身體寒濕的10種生活習慣

台灣中醫師楊淑媚與蔡昆道,在其共同著作暢銷書《飲食決定去濕力》中提到,一個人身體會累積這麼多的濕氣,其實與飲食、作息和環境等有關。

關於身體濕氣會產生的症狀,可以閱讀這篇文章:

這裡主要探討,形成寒濕體質的一些生活習慣,可以看看自己中了幾個?

1.愛喝冰飲

傳統中醫認為,生冷食物、飲料或冰品,會讓脾陽受損,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

喝冰水將會增長寒濕之氣
喝冰水將會增長寒濕之氣

全世界大概就只有台灣的中年人,最相信喝冰水對身體不好,隨處可見的超商都有無冰水區。這在許多外國人看來,實在是匪夷所思。

喝冰水,究竟會不會造成體內寒濕?這個在醫學界產生了很多的辯論。從不少會員的實際觀察看來,這依然是需要看體質的。

有些人的體質,喝大量的冰水是沒什麼太明顯感覺的,有些人只要喝一點點就會受不了。

在上面分享的寒濕體質文章的那位會員,就是在2023年進入5月之後感到天氣很熱,連續好幾天喝了冰可樂,一堆不舒服的症狀就開始出現了。

這是因為他的寒濕體質已經累積了幾十年,一切都已經到了臨界點,這時候只要喝一點點冰水,所有的疾病就會爆發出來了。

關於喝冰水的議題,雲端中醫曾經寫了一篇專文,有興趣的人可以閱讀。

2.食用性寒食物

所謂的冰飲,指的是低溫的飲料。但是中醫提到的「寒性食物」,就算是吃起來是熱的,因為其本性是寒的,也會造成寒性體質。

以「螃蟹」為例,恐怕沒有人吃冰螃蟹吧?螃蟹烹煮起來一定是熱呼呼的,但是因為螃蟹性味是寒性的,體質很寒的人卻不適合吃螃蟹

最常見的寒性食物就是西瓜、黃瓜、香瓜...等等這類瓜類,這在夏天很容易見到。只要經常吃就會損傷脾陽,造成腹瀉、食慾不振、疲勞...等等症狀。

食用生冷食物增加體內寒濕
食用生冷食物增加體內寒濕

有一位會員在2021年的時候就分享,當年夏季他買了一顆大西瓜,一口氣全部吃完了之後,隔天就開始「膝蓋內側痛」(脾經)持續兩個月。

他在2023年後續分享,在之後連續2年間,他完全不吃西瓜,結果膝蓋痛真的沒有再出現過。他說:「西瓜真的很好吃啊,但是我確實要忍耐!」

3.食用水果

不要喝冰水,不要吃寒性食物,許多人都還可以接受。但是完全不要吃水果,這就會讓更多人無法接受了。

事實上,台灣有一些很有名的中醫師,如果你去找他治療,條件之一就是完全不能吃水果。因為大師認為台灣地區濕氣太重,吃水果會增加體內的濕氣而難以治癒。

雲端中醫有一些會員就是這類醫生的病患,他們在親身實踐不吃水果之後,也確實親身驗證了不吃水果對身體的好處。

吃水果容易增加體內的寒濕
吃水果容易增加體內的寒濕

某會員也曾經分享,他的弟弟一年四季喉嚨都有痰,幾乎整天都在清痰。痰咳出來都是白色的痰,這很明顯就是一種「寒痰」。而他幾乎每天都吃水果。

這位會員建議弟弟少吃水果,弟弟說:「醫生說吃水果有益健康啊!你又不是醫生?」這就讓人無法繼續接話了。

4.愛吃肉、重口味、甜性油膩食物

除了寒性食物之外,過多的油膩、重口味、甜食,也會造成痰濕堆積在體內。這類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除了不容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

現代醫學也發現,油炸食物會大量破壞食物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後,轉變成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容易引發肥胖、高血壓等疾病。

吃太多油膩肉類會造成體內濕熱
吃太多油膩肉類會造成體內濕熱

傳統中醫認為,這類食物傷脾胃,一旦脾胃虛弱,脾臟無法運化水濕,造成體內代謝障礙,濕氣就會逐漸累積起來。

尤其是愛吃肉的人更加明顯,肉類尤其是肥肉,在中醫屬於肥膩之品,容易形成身體的負擔。

5.愛喝啤酒

傳統中醫認為「酒為濕熱之最」,長期間喝酒就容易產生濕熱,尤其啤酒是「助濕」之品,啤酒是「助濕」之品!

關於啤酒與濕氣的關係,這個是很容易驗證的。任何人喝啤酒時,一定是喝冰啤酒,再加上酒類本身容易產生濕熱,時間久了一定會自然增加體內的濕氣。

中西醫師黃獻銘就曾經分享,不同類型的酒「生痰(濕)指數」還不一樣。酒類愈冰,就愈容易生痰濕。酒精度愈高就愈傷胃,所以單就濕氣而言,長期喝酒的人很難會有健康的身體。

6.環境與氣候影響

以上提到的都是食物,這都是可以透過人類的意識或行為加以改變的,但是有些事情是沒辦法改變的,那就是「天氣」。

只要是梅雨季節,或是颱風季節,空氣的濕度一定是暴增,比較敏感的人都會立即感受到濕氣對身體的影響。

有些人完全可以印證這件事,他們會在天氣變化的時候,突然覺得關節很痛,但是去看骨科卻查不出病因,只能歸類為「天氣痛」。

下雨天時容易增加體內的濕氣
下雨天時容易增加體內的濕氣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這類人本身就是寒濕的體質,一切已經都到了臨界點,所以在天氣濕氣加重的時候就會很明顯感受到濕氣。

善於養生的人,只要看到外面開始下雨,家裡就要開始開除濕機。就這麼簡單的動作,那幫就可以大幅改善因為天氣濕度對身體造成的影響。

7.睡眠不足

從中醫的立場,睡眠不足會造成氣血虛弱,造成「肝脾不調」、「肝胃不和」,只要是中醫的肝臟、脾胃不健康,自然就會產生濕氣。

熬夜或睡眠不足對身體造成的影響,絕對不是只有「濕氣」這麼單純,這幾乎是現在所有慢性病、雜病的根源,雲端中醫有不少文章都已經進行深入探討。

8.運動不足

平常不運動,長時間久坐不動的人,會導致身體代謝力下降,這很容易產生濕邪。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身體排濕。

那些很少運動,或是久坐在辦公室的人,經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重的現象,這讓人更不想動,而進入一種惡性的循環狀態。

不運動的人容易感到疲勞
不運動的人容易感到疲勞

現代的年輕人,有不少是從小到大幾乎都沒有運動的經驗或習慣。某位會員的兒子,從小到大都不喜歡動,整天就是靜靜的坐在桌子上畫圖。

一直到大學畢業入之後沒有專長,因為缺錢只好去當清潔工,工作內容就是「處理垃圾」。結果兩個月後,他竟然對爸爸說:「我覺得當清潔工好爽!」這位爸爸感到很納悶?

經過的不斷地溝通之後才知道,原來他從小到大都沒有感受到運動對身體的好處,現在因為每天處理垃圾,實際感受到運動後的舒暢感。爸爸命令兒子說:「你馬上給我辭職,以後我監督你每天跑5000公尺!」

9.流汗或淋雨沒有及時擦乾

有些人很喜歡運動,依然會增加身體的濕氣,因為是流汗後沒有擦乾身體,又馬上吹電風扇或冷氣,這樣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

夏天時,不少人很喜歡洗冷水澡。或是下雨天,淋到雨之後沒有將身體,或頭髮擦乾,這也會讓濕氣侵入人體。

有些人晾衣服並沒有等衣服乾燥,就拿來穿,或是晚上睡覺蓋潮濕的棉被,這些都會造成寒濕的體質。

10.洗頭髮沒有吹乾

從小到大,常常會有長輩提醒小孩「洗完頭髮沒吹乾會頭痛!」「流汗不能直接吹冷氣!」老一輩人認為頭髮沒吹乾、流汗沒擦乾,濕氣會留在體內。

事實上,這些說法不是空穴來風,這都是千年來古人持續觀察,有點像家傳的養生秘訣。

人體的頭部全部都是屬於陽性的經絡,而濕氣、寒氣是屬於「陰性」的,如果一個人洗完頭之後,頭髮濕濕的,也不吹乾溫度變冷,這不就是傷害整個頭部的陽經最直接的方法嗎?

通往頭部的主要經絡都是陽經
通往頭部的主要經絡都是陽經

所以,洗完頭之後不立即運用熱風吹乾頭髮的人,長期下就就很容易出現風濕、頭痛的症狀

11.喜歡游泳,經常淋雨

上面提到的各種原因,基本上就是讓自己處於潮濕的環境,那如果有一個人因為工作因素,經常外面吹風淋雨,或是像長期游泳這種處於水中的人,理論上是很容易造成濕氣的。

醫學博士韓學傑就曾經分享,某個患者經常有「濕困脾土」的困擾,因為她生完小孩後為保持身材,除了控制飲食,還經常游泳。由於她本身脾胃就不太好,經常出現胃痛的症狀,結果導致濕邪入裡,損傷脾土,出現了噁心、嘔吐的症狀。

所以不是說游泳這個運動不好,如果一個人體內濕氣很重的話,游泳會加重其嚴重性。如果一個人根本不屬於寒濕體質的話,游泳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了。


總結:

基於以上11種可能性,會不會發現其實要塑造「寒濕體質」是很簡單的?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很容易塑造出這種體質而不自知,進而出現各式各樣的疾病。

與其在這個時候四處找醫生而不知所措,不如靜下來思考且改變這些生活習慣,或許你過去長期困擾的疾病,就會自然地不藥而癒!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