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人們普遍認為,寒冷的冬季是腦中風最容易發作的季節;然而,越來越多研究與臨床觀察顯示,夏季的高溫、熱浪及相關環境因素,同樣會顯著提高腦中風的發生風險。
從經絡的角度來看,這一現象也有其合理解釋。不同的經絡體質,在特定的季節與年齡階段,皆可找到對應的腦中風預防原理。
若能掌握自身體質特性,並在關鍵時期特別注意調養與保健,便能大幅降低中風等突發事件的風險。
腦中風究竟是哪個季節容易發作?
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發現,腦中風在寒冷季節(如冬季或氣溫較低的時段)發生率顯著上升,而在夏季則相對減少。
一項全球性的系統性回顧與 Meta分析也證實,冬季缺血性中風的發病率比夏季高出約 15%。
多數研究指出,氣溫降低會導致血管收縮與血壓上升,從而提高血栓形成的風險,尤以冬季為高峰期。至於出血性中風,則常見於冬末或初春期間。
雖然「低溫誘發中風」一直是傳統堅持的觀點,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指出,高溫、熱浪等夏季極端氣候因素,也會明顯增加腦中風的風險,顯示中風已不再是冬季專屬的健康威脅。

一項基於四年住院數據的綜合研究發現,夏季(6–8月)腦中風總入院數比冬季(12–2月)高出約6.8 %。
現代醫學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夏季高溫環境中,體表水分蒸發加劇,常見脫水或血液濃縮造成血栓,更可能與太陽輻射有關。
為什麼腦中風,總是會發生在極熱或極寒的季節,從經絡體質的角度來看,也可以提出合理的解釋。
腦部經絡能量劇烈變動時間點
學過中醫的人都知道,通往頭部最主要的經絡,影響層面最大的就是膽經、膀胱經。
如果一個人通往頭部的主要經絡長期阻塞,頭部就容易出現血管器質性病變,腦中風就是其中一種。
若針對「膀胱經」與「膽經」的經絡圓運動能量趨勢來看,每年夏季膀胱經能量最低,冬季膽經能量最低。

從上圖可以發現,膀胱經一年四季的能量就像是坐雲霄飛車,膀胱經在每年3-4月的時候能量暴減, 9月之後又快速提升,每年夏季期間能量最低。
膽經一年四季虛證,從3-4月能量微升、8-9月之後能量就持續下降,天氣愈冷時能量愈低,尤其是冬季末期及初春,發病機率相對高!
頭部經絡能量劇烈變動易發病
根據前述重要的經絡能量變化趨勢可以推斷:若一個人體內長期「膀胱經」的能量不足,通往腦部的氣血循環就會不佳,若平時未特別注重養生保健,就很容易在炎熱的夏季引發相關疾病。
同樣地,若一個人本身膽經能量不足,氣血無法順利供應腦部,若缺乏養生觀念,則較容易在寒冷的冬季或初春發病。

從「經絡體質」的觀點來看,「鐵三角經絡體質」的人,由於四季皆處於膀胱經虛證的狀態。
在一年之中,膀胱經能量最低的時間點就是夏季,炎熱季節不觸發腦中風,還有什麼其他最佳時間點呢?
此外,這類體質者體內並非只有膀胱經失衡,其他伴隨失調的經絡,也可能促使腦部疾病的形成。
若長期處於這種體質,在每年最炎熱的6至9月之間,正是膀胱經能量最弱的時期,也代表頭部氣血供應最差的時候。
若此時又經常進出冷氣房,造成寒熱交替過大,或長時間暴露在烈日下,都可能加速腦中風的風險。
對於「寒性陽虛體質」的人來說,則需特別留意寒冷的冬季與初春,這是傳統腦中風的高風險時段,與寒性體質是重疊的,不需要多加論述。
尤其是「綜合經絡體質」的人,一年四季皆出現膽經與膀胱經虛證,更應特別注意中風的預防。
自本文於2020年首次發表以來,幾乎每年都能觀察到名人的腦中風事件,多集中在上述的季節之中。
例如袁惟仁、陳昇瑋、趙本山、可米小子成員申東靖、NBA前總裁史登、「小王爺」陳麗麗、鳳凰衛視主播劉珊玲...等等。
過去幾年來,持續有會員觀察到,腦中風(特別是腦梗塞)患者的體能數值往往呈現兩種情況:1.整體能量偏低,2.左右身體能量差距過大。
其中最明顯的共通特徵,就是膀胱經幾乎沒有能量,而膽經的能量也明顯偏低。
因此,若能運用正確的養生方法,讓膀胱經與膽經在一年四季中維持穩定平衡,減少天氣對經絡造成的劇烈波動,並在每年高風險時期特別做好防護,就能大幅降低腦溢血或腦中風等突發意外的風險。
展望未來,期待有更多人投入對腦中風與經絡關係的觀察與研究。相信透過持續累積的經驗與數據,將能帶來更多有益大眾健康的新發現,幫助更多人遠離這類突如其來的不幸事件。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熱愛研究中醫的軟體工程師所組成,專長: Python,T-SQL,NOSQL,Node.JS,TensorFlow,Pytorch,各種Javascript框架,各種雲端架構AWS,Google,Azure,立志推廣中醫及五術科學化,以延續傳統中國人博大高深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