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 Xhu Yu Tang

經方「吳茱萸湯證」的組成、症狀及應用時機

- 最後更新:2021-12-26

吳茱萸湯證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同名證候:
寒邪犯胃濁陰上逆證

吳茱萸湯之組成

吳茱萸湯之組成是:吳茱萸(一升)、人參(三兩)、生薑(六兩)、大棗(12枚)。將這四味藥煮後去渣,一日三服

本方中的「吳茱萸」味辛苦而性熱,歸肝、脾、胃、腎經,既能溫胃、暖肝以祛寒,又善和胃降逆以止嘔,一種具有兩種功效。配合「生薑」溫胃散寒,降逆止嘔。吳茱萸與生薑相配,溫降之力很強。

人參」甘溫,益氣健脾。「大棗」甘平,配合人參以益脾氣,配合生薑以調脾胃,並能調和諸藥。四藥配伍,溫暖脾胃肝膽、和胃降逆效果極佳。

吳茱萸湯證之《傷寒論》原文主要內容與解釋

吳茱萸湯方證在《傷寒論》中有三個地方提到,列之如下:

「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243)、「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309)、「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378)。《金匱要略》中也有「嘔而胸滿者,茱萸湯主之」。

從這些症狀可以清楚得知:吃完食物之後想吐(乾嘔或吐水液)、手腳冰冷、頭痛且煩躁欲死者,就是運用吳茱萸湯的時刻

吳茱萸湯方證常見於傷寒六經的陽明病、少陰病與厥陰病
吳茱萸湯方證常見於傷寒六經的陽明病、少陰病與厥陰病

吳茱萸湯方證常見於傷寒六經的「陽明病」、「少陰病」與「厥陰病」,又被稱為「寒邪犯胃濁陰上逆證」,這是肝寒犯胃,中陽(脾胃)虛弱,胃氣濁陰上逆,胃失和降導致以「嘔吐」為主要表現的證候

這種嘔吐有時候是乾嘔,或是口中持續泛吐清稀涎沫,或吐清水,口淡不渴。由於經常出現於三陰證,所以手腳冰冷、大便稀爛或腹瀉。由於腹部寒冷,會感到肚子冷冷的感覺。

吳茱萸湯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頭頂痛」或整個頭都痛,這是因為肝經運行路線最終通往頭頂,所以肝經寒邪隨經上逆,所以頭痛常見「巔頂痛」。

體內陰寒之氣過盛時,反而會感到「煩躁不已」,甚至會有想死的感覺,胸部會感到悶悶的不舒暢

近代經方名家劉渡舟提到,運用此方還有一個特徵,往往在夜半子時發作嚴重,這是因為夜半為陰氣盛極時,寒邪得陰氣之助而肆虐。所謂「寒者溫之」,運用溫性的吳茱萸湯即可對治。

現代中醫運用吳茱萸湯之疾病

  1. 頭部、腦部疾病:常用於治療各種神經性頭痛、慢性難治性頭痛或偏頭痛、梅尼爾氏綜合症、高血壓...等等。凡是脾胃水液運化障礙而出現的頭暈、頭眩、頭冒,都是水氣衝擊大腦所致,可以用吳茱萸湯加以改善。
  2. 脾胃消化系統:常用於治療胃痛、各種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各種嚴重性嘔吐、妊娠嘔吐等病。凡是脾胃虛寒而出現的各種脾胃症狀,可以用吳茱萸湯加以改善。
  3. 女性婦科疾病:各種婦科疾病常用吳茱萸,其藥性溫,能持續的暖宮、暖小腸的溫度。例如:「當歸四逆吳茱萸生薑湯」、「溫經湯」在原發型痛經、宮寒、月經不調時都有運用的機會。近代發現反覆性自然流產也可以透過此方改善。
  4. 男性陰部疾病:慢性前列腺炎、陰寒腹痛牽引睾丸、縮陽症、陽痿遺精。由於肝經通往陰部,任何因為陰部虛寒而出現的各種男女生殖系統疾病,可以用吳茱萸湯加以改善。

現代實驗室對吳茱萸湯之研究

近代研究發現,吳茱萸湯的主藥吳茱萸具有鎮吐、鎮痛、強心、擴血管及升體溫的作用。全方對硫酸銅所致家鴿嘔吐,有顯著的抑制效果,而正交實驗對方中各藥鎮吐作用的分析,說明吳茱萸作用最強,配伍生薑效果可得到增強,4藥皆用的全方鎮吐效果更為明顯

吳茱萸鎮痛、升體溫的作用主要來自其所含的吳茱萸鹼、吳茱萸次鹼等生物鹼成分。動物實驗證明,吳茱萸湯能明顯抑制胃排空,顯著提高小鼠胃殘留率,並能抑制離體大鼠胃條的自發運動,對於乙酰膽鹼和氯化鋇所致大鼠胃條的痙攣性收縮,本方具有拮抗作用。

可見對胃腸運動的抑制和胃痙攣的解除,是其鎮吐作用的重要原理之一,這對緩解多種原因所致胃痙攣性疼痛也是有利的。

吳茱萸含有去甲烏藥鹼和脫氧腎上腺素,這兩種物質都能興奮交感神經,而表現出顯著的強心和血管擴張等作用,此外它所含的去氧麻黃鹼等成分能擴張外周血管,起到降壓的作用。

吳茱萸含有豐富的環磷酸鳥昔(CGMP)樣物質,這種物質在調節機體多種機能活動上具有重要意義,由此推測機體對它的吸收程度,可能產生的生理、藥理活性,及其在臨床治療中的意義很值得深入探討。

實驗發現,吳茱萸湯對幽門結扎型胃潰瘍大鼠胃液量、總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顯著增加其胃液中NO含量,能使胃組織中SOD活性明顯升高。通過抑制攻擊因子與促進防御因子,即抑制胃液總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增加粘膜血流量,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

造成吳茱萸湯證的4種主要原因


載入中...

吳茱萸湯證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舌苔淡薄白

脈相

弦脈細脈沉脈

吳茱萸湯證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暈眩頭部發冷大便溏(稀薄)手腳冰冷心情煩燥嘔吐乾嘔喝水之後吐水胸悶脹經常疲勞想睡噁心反胃小腿抽筋月經不調妊娠嘔吐胃脘不舒服頭痛男性勃起障礙(陽痿)上腹胃脘痛頭頂痛腹股溝痛月經偏頭痛月經腹痛女性不孕症習慣性流產遺精梅尼爾氏病胃潰瘍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胃及十二指腸炎

吳茱萸湯證的相關證型


改善吳茱萸湯證的常用方劑


改善吳茱萸湯證的常用穴道


吳茱萸湯證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肝經在多數的時候是實證,隨著天氣愈冷時出現虛證機率愈高,則很有可能出現肝經陰寒的症狀。

而陽明經(大腸經與胃經)在冬天的時候出現虛證的機率也大幅提升,因此本證在天氣冷時容易出現。列出幾種常見的經絡型態如下:

載入中...

吳茱萸湯證的相關典籍


本文參考之現代書籍

  • 熊曼琪主編,中醫藥學高級叢書《傷寒論》,人民衛生出版社
  • 中國中醫研究院,《中醫證候鑑別診斷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歷代註解原文

  • 《傷寒明理論.嘔吐第二十七》:「傷寒嘔有責於熱者,有責於寒者,至於吐家,則悉言虛冷也。……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與其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是寒邪為嘔者也。先嘔後渴者,此為欲解,先渴後嘔者,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是停飲嘔者」
  • 《類證活人書.問嘔吐而利》:「霍亂嘔吐而利,熱多而渴者,五苓散;寒多不飲水者,理中丸;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吳茱萸湯主之」。
  • 《傷寒約編.吳茱萸湯證》:「少陰傷寒,手足厥冷,陽氣不伸,則木火內鬱,故煩躁欲死。少陰病,吐利煩躁四逆者,死;此厥冷在手足,而不及肢臂,是諸陽之本未脫,故用吳茱萸揚,溫中散寒,則水溫土厚,而吐利止,木達火舒而煩躁寧,厥冷自除矣」
  • 《醫宗金鑒.辨少陰病脈證並治全篇》:「少陰有吐利,厥陰亦有吐利,少陰有厥逆,厥陰亦有厥逆;少陰有煩躁,厥陰亦有煩躁;此合病而證同者也。少陰之厥有微甚,厥陰之厥有寒熱;少陰之煩躁則多躁,厥陰之煩躁則多煩。蓋少陰之病,多陰盛格陽,故主以四逆之薑附,逐陰以回陽也;厥陰之病,多陰盛鬱陽,故主以吳茱萸之辛烈,迅散通陽也」
  • 《金匱要略論註》徐忠可:胸乃陽位,嘔為陰邪,使胸中之陽氣足以御之,則未必嘔,嘔亦胸中無惡也。乃嘔而胸滿,是中有邪乘虛襲胸,不但胃不和矣。
  • 《高註金匱要略》尤在涇:胸中,陽也。嘔而胸滿,陽不治而陰乘之也。
  • 《金匱要略心典》高學山(漢峙):夫嘔雖有寒熱之不同,若嘔而胸滿,則為寒氣乘虛之嘔無疑。
  • 《金匱要略淺註》陳修園:太陰、少陰從足至胸,俱不上頭,二經並無頭痛證。厥陰經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故嘔吐涎沫者,里寒也。頭痛,寒氣從經脈上攻也。不用桂附用吳茱萸者,以其入厥陰經故耳。餘皆溫補散寒之藥。
  • 《傷寒來蘇集》柯琴:嘔而無物,胃虛可知矣。吐惟涎沫,皆寒可知矣。頭痛者,陽氣不足,陰寒得以乘之也。吳茱萸湯溫中益氣,升陽散寒,嘔痛盡除矣。乾嘔、吐涎沫是二證,不是並見。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