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齒類要

《口齒類要》一書,乃明代醫家薛己所著,成書於嘉靖年間(1520年),在中醫學術史上佔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因其是我國現存最早、專門論述口齒疾病的著作。此書開創了中醫口齒科專著的先河,為後世該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至今仍具參考價值。

薛己,字新甫,號立齋,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擅長外科、內科、婦科、兒科等各科,尤以其對《內經》、《傷寒論》等經典的深入研究和臨床實踐相結合而聞名。他的醫學著作豐富,理論精闢,《口齒類要》便是其融會貫通各家學說並結合自身經驗的專科力作。

在卷首自序中,薛己開宗明義地指出,口齒乃「五官之要,百病之根」。這句話高度概括了口齒在人體健康中的重要性,認為口齒疾病不僅僅是局部的病變,更是全身疾病在口齒部位的反映,甚至是其他疾病的發源地。他批評當時醫者對口齒疾病的認識淺薄,治療方法流於表面,如見口瘡、齒痛僅用清熱解毒,見繭唇僅用藥線結去,見喉痹、喉間雜症僅用通利、清利之藥。他認為這種「不究其本」的治療方式,是導致疾病難愈的根本原因。因此,他強調治療口齒疾病「亦當從整體上論治」,主張深入探究病因病機,多用內服之藥,從根本上調理全身以求痊癒。這一醫學思想是本書最為核心的特點,也是其超越時代的價值所在。

全書結構清晰,共分一卷,涵蓋十二篇,每篇專門論述一種或一類口齒科疾病。這十二篇依次是:繭唇、口瘡、齒痛、舌症、喉痹、喉間雜症、口臭、口乾、口苦、口歪、口噤。其中,口噤在書中列表似有重複,或為涵蓋不同病因或症狀類型的口噤症,此處依原列表呈現。這種按病種分類的方式,便於讀者查閱和學習。

每篇的論述內容均循證論理,首先闡述該病的病因、病機,即探討疾病為何發生、如何發展;接著描述其症狀,詳細列舉臨床表現;最後提出治療方法,並附有具體的方劑。薛己在論述病因病機時,廣泛引導中醫經典理論,如《內經》中關於脾開竅於口、脾之榮在唇的論述,腎主骨、齒為骨之餘的觀點,以及各經脈會於口齒的理論。他將口齒疾病與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失衡、情志不遂、飲食不節、外邪侵襲等多方面因素緊密聯繫起來進行分析。

以「繭唇」篇為例,薛己引用《內經》理論,說明唇部疾病與脾的關係,並指出繭唇的發生可能由七情動火傷血、心火傳脾、厚味積熱傷脾等內在因素引起。他特別提出,對於繭唇,若患者忽略,醫者不察其根本病機,妄用清熱消毒或局部結紮(「藥線結去」)等方法,反而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形成「翻花敗症」。這段論述尤其引人注目,結合現代醫學對唇部惡性腫瘤的認識,薛己在當時已觀察到某些唇部病變的發展傾向,並警告了不恰當治療的危害,顯示了其敏銳的臨床洞察力。書中所載的繭唇治驗,也多從調理脾胃、氣血、情志等方面入手,如使用濟陰地黃丸、補中益氣湯、柴胡山梔散、歸脾湯、加味逍遙散、當歸六黃湯等,印證了他從整體論治的思想。

在「口瘡」篇,薛己將口瘡分為上焦實熱、中焦虛寒、下焦陰火以及各經傳變所致等多種類型,強調辨證的重要性。他根據不同的證候,提出了相應的治療方劑,如對實熱證用清熱解毒方,對中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或六君子湯,對中氣虛寒用附子理中湯,對陰虛內熱用加減八味丸等。這體現了中醫「同病異治」的原則,即即使是口瘡同一種病,由於病因病機不同,治療方藥也應有區別。治驗案例也佐證了這一點,如區分勞役引起的氣血內傷口瘡(用補中益氣湯)與胃經實熱口瘡(用清心蓮子飲、四物二連湯),以及中氣真寒外虛熱的口瘡(用加減八味丸)等,治療思路清晰,注重對患者全身狀態的把握。

對於「齒痛」篇,薛己同樣強調辨別多種病因。他指出齒痛與腎、胃、大腸等臟腑經脈有關,可能由濕熱、胃火、六鬱、中氣虛、思慮傷脾、腎經虛熱、腎經虛寒、風熱、風寒等多種因素引起。治療方法因此也十分多元,既有清瀉實熱的承氣湯、清胃散、調胃丸,也有疏肝解鬱的越鞠丸,補益氣血的補中益氣湯、歸脾湯、十全大補湯,滋補腎陰的六味丸,溫補腎陽的還少丹、八味丸,以及祛風散寒的獨活散、血芷散、羌活附子湯等。書中的治驗案例豐富,如胃經虛熱用補中益氣湯加滋陰藥,脾腎虧損牙齒動搖用安腎丸合補中益氣湯,胃經濕熱用承氣湯合清胃散,腎經風寒牙痛用羌活附子湯等,充分展現了薛己在臨床上靈活運用辨證論治的原則,不拘泥於局部治療,而是根據全身的氣血陰陽虛實來遣方用藥。

除了上述三個篇章,書中對舌症、喉痹、喉間雜症、口臭、口乾、口苦、口歪、口噤等口齒相關疾病也進行了詳細論述,每一種病症都延續了從整體辨證論治的思路。儘管書中所載方劑多為內服湯藥,但也提及了少量外用藥物和針灸治療,顯示了其治療手段的多樣性,但重心顯然放在通過內服藥物調理臟腑、氣血來治本。全書附有的若干辨證驗案,是薛己臨床經驗的寶貴記錄,也是對其理論的生動印證,為後學者提供了具體的臨床思路和用藥參考。

《口齒類要》的問世,不僅填補了當時中醫在口齒專科領域的空白,更以其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原則,以及對病因病機的深入探究,對後世口齒科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清代醫家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對此書給予高度評價,稱其「論述精當,治法得當,為口齒科之要書」。這肯定了本書在學術上的價值和臨床上的實用性。薛己在書中對繭唇的認識、對口瘡多樣病機的區分、對齒痛與全身多系統聯繫的論述,以及貫穿全書的整體論治思想,都體現了他高明的醫術和深厚的理論功底。

總而言之,《口齒類要》是一部集理論與實踐於一體的重要中醫專著,它在中醫口齒科的發展史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薛己通過此書傳達的「口齒者,五官之要,百病之根」及「從整體上論治」的思想,至今仍是指導口齒疾病診療的重要原則。它提醒醫者和患者,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治療口齒疾病不能僅僅著眼於局部,而應從宏觀角度,探求病之根本,進行全面而系統的調理。此書為後世醫家提供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寶貴的學術思想,是研究中醫口齒科學發展不可或缺的文獻。


繭唇一 (1)

繭唇一 (2)

口瘡二

齒痛三 (1)

齒痛三 (2)

舌症四 (1)

舌症四 (2)

喉痹諸症五 (1)

喉痹諸症五 (2)

喉痛六 (1)

喉痛六 (2)

諸骨稻穀發鯁七

治諸鯁咒法八

誤吞水蛭九

諸蟲入耳十

蛇入七竅及蟲咬傷十一

男女體氣十二

附方並注 (1)

附方並注 (2)

附方並注 (3)

附方並注 (4)

附方並注 (5)

附方並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