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齒類要》~ 附方並注 (3)
附方並注 (3)
1. 附方並注
獨活散
治風毒牙痛,或牙齦腫痛。
獨活,羌活,川芎,防風(各五分),細辛,生地黃,荊芥,薄荷(各二錢),上每服三五錢,水煎嗽咽。
謙甫加減瀉白散
治膏粱醇酒,勞心過度,肺氣有傷,以致氣出腥臭,涕唾稠黏,咽嗌不利,口苦幹燥。
桑白皮(二錢),地骨皮,片黃芩,甘草(炙,各一錢),知母(七分),五味子(十粒),麥門冬(五分),桔梗(一錢),上薑棗水煎服。
犀角升麻湯
治陽明經、風熱牙疼、或唇頰腫痛。
犀角(鎊),升麻,防風,羌活(各一錢),白附子(五分),川芎,白芷,黃芩(各七分),甘草(三分),上水煎熟,入犀末服。
玄參升麻湯
治心脾壅熱,口舌生瘡,或木舌重舌,或兩頰腫痛。
玄參,赤芍藥,升麻,犀角(鎊),桔梗,管仲,黃芩(炒,各一錢),甘草(五分),上水煎服。
三黃丸
治實熱口舌生瘡,作渴喜冷,或齒齦腫痛等症。
黃芩,黃連,黃柏(各等分),上為末,水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湯下。
安腎丸
治腎虛牙痛腰疼。
補骨脂(炒),川楝子肉(炒),葫蘆芭(炒),茴香(炒),續斷(炒,各二兩),桃仁,杏仁(炒),山藥,茯苓(各二兩),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八味丸
治腎氣虛寒,牙齒作痛,面色黧黑,精神憔瘦,腳膝無力,飲食少思;或痰氣上升,小便頻數,齒不堅固;或口舌糜爛,畏飲冷水。即後方每料加肉桂、附子各一兩。
六味丸(加五味、肉桂,各一兩,名加減八味丸)
治腎經虛熱,齒不固密,或作疼痛,或發熱渴淋,痰氣壅嗽,頭暈眼花,咽燥唇裂,腰腿痿軟,自汗盜汗,便血諸血失暗,水泛為痰之聖藥,血虛發熱之神劑。
熟地黃(八兩,作膏),山茱萸肉,乾山藥(各四兩),牡丹皮,澤瀉(各三兩),茯苓(四兩),上為末,入地黃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滾湯下,地黃鬚自制。
滋腎丸
治腎經陰虛,齒痛或蘇蝕色黑,日晡發熱,腳膝無力,小便不利,肚腹脹滿(詳見《內科摘要》)。
知母,黃柏(各酒炒,二兩),肉桂(二錢),上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空心白滾湯下。
清心蓮子飲
治口舌生瘡,煩躁作渴,小便赤澀,口乾便濁,夜間安靜,晝則舉發,此熱在血分。
黃芩,石蓮,茯苓,黃耆(炒),柴胡,人參(各一錢),麥門冬,地骨皮,車前子(炒),甘草(各二錢半),上水煎服。
還少丹
治脾腎虛弱,齒牙作痛,或不堅固。又補虛損,生肌體,進飲食之聖藥。
肉蓯蓉,遠志(去心),茴香,巴戟(去心),乾山藥,枸杞子,熟地黃,石菖蒲,山茱萸(去核),杜仲(去皮薑製),牛膝,楮實子(炒),五味子,白茯苓(各等分),上為末,棗肉並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溫酒日三服。
白話文:
附方並注
獨活散
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牙痛,或牙齦腫痛。
藥物組成:獨活、羌活、川芎、防風(各五分),細辛、生地黃、荊芥、薄荷(各二錢)。每次服用三到五錢,水煎後含漱咽下。
謙甫加減瀉白散
治療因過度飲食飲酒,勞心傷神,導致肺氣受損,出現口氣腥臭、鼻涕唾液黏稠、咽喉不適、口苦乾燥等症狀。
藥物組成:桑白皮(二錢),地骨皮、黃芩、炙甘草(各一錢),知母(七分),五味子(十粒),麥門冬(五分),桔梗(一錢)。用生薑、紅棗煎水服用。
犀角升麻湯
治療陽明經風熱引起的牙痛,或唇頰腫痛。
藥物組成:犀角(磨成粉末),升麻、防風、羌活(各一錢),白附子(五分),川芎、白芷、黃芩(各七分),甘草(三分)。水煎後,加入犀角粉末服用。
玄參升麻湯
治療心脾積熱引起的口舌生瘡、舌頭腫脹僵硬、兩頰腫痛等症狀。
藥物組成:玄參、赤芍藥、升麻、犀角(磨成粉末)、桔梗、款冬花、炒黃芩(各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用。
三黃丸
治療實熱引起的口舌生瘡、口渴喜涼、牙齦腫痛等症狀。
藥物組成:黃芩、黃連、黃柏(各等分)。研磨成粉末,用水和成丸劑,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安腎丸
治療腎虛引起的牙痛、腰痛。
藥物組成:炒補骨脂、炒川楝子肉、炒葫蘆巴、炒茴香、炒續斷(各二兩),桃仁、炒杏仁、山藥、茯苓(各二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劑,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鹽湯送服。
八味丸
治療腎氣虛寒引起的牙痛、面色黧黑、精神萎靡、肢體乏力、食慾不振;或痰氣上逆、小便頻數、牙齒鬆動;或口舌糜爛、畏寒等症狀。此方基礎上,每味藥再加肉桂、附子各一兩。
六味丸(加五味子、肉桂各一兩,名加減八味丸)
治療腎經虛熱引起的牙齒不堅固、牙痛、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痰嗽、頭暈眼花、咽喉乾燥、嘴唇裂開、腰腿酸軟、自汗盜汗、便血等症狀。是治療血虛發熱的良藥。
藥物組成:熟地黃(八兩,熬成膏)、山茱萸肉、乾山藥(各四兩)、牡丹皮、澤瀉(各三兩)、茯苓(四兩)。研磨成粉末,加入地黃膏和蜂蜜做成丸劑,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空腹飯前用滾燙的開水送服,地黃需自行熬製。
滋腎丸
治療腎經陰虛引起的牙痛、牙齒顏色發黑、午後發熱、肢體乏力、小便不利、腹部脹滿等症狀。(詳見《內科摘要》)
藥物組成:酒炒知母、酒炒黃柏(各二兩),肉桂(二錢)。研磨成粉末,用水和成丸劑,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二百丸,空腹時用滾燙的開水送服。
清心蓮子飲
治療口舌生瘡、煩躁口渴、小便赤澀、口乾便溏、夜晚安靜白天躁動等症狀,此為血分有熱。
藥物組成:黃芩、石蓮子、茯苓、炒黃耆、柴胡、人參(各一錢),麥門冬、地骨皮、炒車前子、甘草(各二錢半)。水煎服用。
還少丹
治療脾腎虛弱引起的牙痛或牙齒鬆動。也是滋補身體、促進食慾的良藥。
藥物組成:肉蓯蓉、遠志(去心)、茴香、巴戟天(去心)、乾山藥、枸杞子、熟地黃、石菖蒲、山茱萸(去核)、杜仲(去皮,用薑汁炮製)、牛膝、炒楮實子、五味子、白茯苓(各等分)。研磨成粉末,用紅棗肉和蜂蜜做成丸劑,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七十丸,溫酒送服,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