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口齒類要》~ 附方並注 (6)

回本書目錄

附方並注 (6)

1. 附方並注

金鑰匙

治喉閉喉風,痰涎壅塞。

焰硝(一兩五錢),白殭蠶(一錢),硼砂(五錢),腦子(一字),雄黃(二錢),上各為末,以竹管吹患處,痰涎即出。如痰涎雖出,咽喉不利,急針患處,以去惡血。

潤喉散

治氣鬱咽喉閉塞。

桔梗(一兩五錢),粉草(四錢),草紫河車(四錢),香附(三錢),百藥煎(一錢五分),上為末,敷口內。

又方薄荷葉、蓬砂各五錢,冰片一錢為末,吹患處甚效。

破棺丹(—名通關散)

治咽喉腫痛,水穀不下。

青鹽,白礬,碙砂(各等分),上為末,吹患處,有痰吐出。

小續命湯

治陰毒喉痹。

麻黃(五分),防風,芍藥,白朮,人參,川芎,附子(生),防己,黃芩(各二分),桂枝甘草(各五分),上水煎服。

仲景半夏湯

治傷寒喉中生瘡,不能發聲。

半夏,桂枝,甘草(各等分),上每服七八錢,水煎候冷,細細嚥之。

萆薢散(—名換肌消毒散)

治楊梅瘡,不拘初起潰爛,或發於舌間喉間,並效。

萆薢(—名土茯苓,又名冷飯糰,五錢),當歸,白芷,皂角刺,薏苡仁(各二錢),白蘚皮,木瓜(不犯鐵器),木通,金銀花(各七分),甘草(五分),上水煎服。

消熱消毒散

治咽喉瘡腫,痰涎壅盛,或口舌生瘡,大便秘結。即荊防敗毒散加芩、連、硝黃。

人參固本丸

治肺氣燥熱,小便短赤,或肺氣虛熱,小便澀滯如淋,此治虛而有火之聖藥也。

生地黃(酒拌),熟地黃(用生者,酒拌,銅器蒸半日),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各一兩),人參(五錢),上除人參為末,余藥搗膏,加煉蜜少許,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或溫酒下,中寒人不可服。

刺少商穴法

穴在手大指內側,去爪甲,針如韭葉,刺入二分許,以手自臂勒至刺處出血即消,若膿成者必須針患處,否則不治。

白話文:

附方並注

金鑰匙

治療喉嚨閉塞、喉風,痰涎阻塞。

將焰硝(1.5錢)、白殭蠶(0.1錢)、硼砂(0.5錢)、龍腦(0.1錢)、雄黃(0.2錢)研磨成粉末,用竹管吹入患處,痰涎即可排出。如果痰涎排出後,咽喉仍有不適,應立即針刺患處,排出瘀血。

潤喉散

治療氣鬱導致咽喉閉塞。

將桔梗(1.5錢)、粉草(0.4錢)、紫河車(0.4錢)、香附(0.3錢)、百藥煎(0.15錢)研磨成粉末,敷於口腔內。

另一方:薄荷葉、硼砂各(0.5錢),冰片(0.1錢)研磨成粉末,吹入患處,效果顯著。

破棺丹(又名通關散)

治療咽喉腫痛,無法吞嚥飲食。

將青鹽、白礬、硼砂(等量)研磨成粉末,吹入患處,可引出痰液。

小續命湯

治療陰毒喉痹。

將麻黃(0.05錢)、防風、芍藥、白朮、人參、川芎、附子(生)、防己、黃芩(各0.02錢)、桂枝、甘草(各0.05錢)水煎服。

仲景半夏湯

治療傷寒導致喉嚨生瘡,無法發聲。

將半夏、桂枝、甘草(等量)每服7-8錢,水煎後放涼,慢慢吞服。

萆薢散(又名換肌消毒散)

治療梅毒,無論是初期潰爛,還是發生於舌頭或喉嚨,皆有效。

將萆薢(又名土茯苓、冷飯糰,0.5錢)、當歸、白芷、皂角刺、薏苡仁(各0.2錢)、白蘚皮、木瓜(未觸碰鐵器)、木通、金銀花(各0.07錢)、甘草(0.05錢)水煎服。

消熱消毒散

治療咽喉瘡腫,痰涎壅盛,或口舌生瘡,大便秘結。即荊防敗毒散加入黃芩、黃連、雄黃。

人參固本丸

治療肺氣燥熱,小便短赤,或肺氣虛熱,小便澀滯如淋,此方為治療虛熱的良方。

將生地黃(酒拌)、熟地黃(用生生地黃,酒拌,銅器蒸半日)、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各一兩)、人參(0.5錢),除了人參研磨成粉末外,其餘藥材搗成膏狀,加入少量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50丸,空腹用鹽湯或溫酒送服,體質虛寒者不宜服用。

刺少商穴法

穴位位於大拇指內側,距指甲處,針刺深度約二分,用手臂勒緊至針刺處,使其出血即可消腫。若已化膿,則必須針刺患處,否則無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