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口齒類要》~ 附方並注 (4)

回本書目錄

附方並注 (4)

1. 附方並注

羌活附子湯

治冬月大寒犯腦,令人腦齒連痛,名曰腦風,為害甚速,非此莫能救。

麻黃(去節),黑附子(炮,各三分),羌活,蒼朮(各五分),黃耆(一分),防風,甘草,升麻,白殭蠶(炒去絲),黃柏,白芷(各二分),佛耳草(有寒嗽者用之如無不用),上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

治氣血俱虛,牙齒腫痛,或口舌生瘡,或惡寒發熱,自汗盜汗,食少體倦,或寒熱作渴,頭痛眩暈,或似中風之症。

白茯苓,人參,當歸,白朮,黃耆,川芎,熟地黃(生者自制),白芍藥(炒),甘草(炙,各一錢),肉桂(五分),上薑棗水煎服。

八珍湯

治氣血俱虛,口舌生瘡,或齒齦腫潰,惡寒發熱,或煩躁作渴,胸脅作脹、或便血吐血,盜汗自汗等症。

人參,白朮,白茯苓,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各一錢),甘草(炙,五分),上薑棗水煎服。

越鞠丸

治六郁牙齒痛口瘡,或胸滿吐酸,飲食少思。

蒼朮(炒),神麯(炒),香附子,山查,山梔(炒),撫芎,麥芽(炒,各等分),上為末,水調神麯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滾湯下。

四物湯(加牡丹皮、柴胡、山梔名加味四物湯)

治血虛發熱,口舌生瘡,或牙齦腫潰,或日晡發熱,煩躁不安,或因怒而致。

當歸,熟地黃(各三錢),芍藥,川藥(各二錢),上水煎服。

當歸補血湯

治口舌生瘡,血氣俱虛,熱渴引飲,目赤面紅,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

黃耆(炙,一兩),當歸(酒製,二錢),上水煎服。

元戎四物二連湯

治血虛發熱,口舌生瘡,或晝寒夜熱。

當歸,生地黃,白芍藥,川芎,黃連,胡黃連(各一錢),上水煎服。

犀角地黃湯

治火盛,血妄行,或吐衄,或下血。

犀角(鎊),生地黃,白芍藥,黃芩,牡丹皮,黃連(各一錢),上水煎熟,入犀末服。若因怒而患,加柴胡、山梔。

當歸六黃湯

治陰虛內熱盜汗。

當歸,熟地黃(自制),生地黃,黃耆(炒),黃連(炒黑),黃芩(炒黑),黃柏(炒黑,各一錢)上水煎服。

逍遙散

治血虛有熱,口舌生瘡,或口燥咽乾,發熱盜汗,食少嗜臥。

甘草(炙),當歸,芍藥(炒),茯苓,白朮(炒),柴胡(各一錢),上水煎服。

加味逍遙散

治肝脾有火血虛,即前方加山梔、丹皮。

謙甫解毒雄黃丸

治纏喉風腫閉,或卒倒死,牙關緊急。

雄黃(一錢),鬱金(一分),巴豆(十四粒,去油皮),上為末,醋糊丸,綠豆大,用熱茶送下七丸,吐頑痰立蘇,未吐再服,若死而心頭猶熱,灌下更生。

謙甫龍麝聚聖丹

治心脾客熱,咽喉腫痛,或成癰不消,或舌本腫脹,口舌生瘡。

川芎(一兩),生地黃,犀角(鎊),羚羊角(鎊),琥珀,玄參,連翹(各五分),人參,赤茯苓,馬牙硝,片腦,麝香(各三錢),硃砂,牛黃(各二錢),桔梗,升麻,鉛白霜(各五錢),南硇砂(一兩),金箔(五十片),上為末,蜜丸,龍眼大,金箔為衣,薄荷湯化下,或噙咽之。

白話文:

附方並注

羌活附子湯

治療冬季嚴寒侵犯腦部,導致頭齒連續疼痛,稱為腦風,病情發展迅速,唯有此方可救。

方劑組成:麻黃(去節)、黑附子(炮製)、羌活、蒼朮、黃耆、防風、甘草、升麻、白殭蠶(炒去絲)、黃柏、白芷、佛耳草(如有寒咳則使用,無則不用)。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

治療氣血兩虛,牙齒腫痛,或口舌生瘡,或惡寒發熱,自汗盜汗,食慾不振,身體倦怠,或寒熱交替口渴,頭痛頭暈,或類似中風的症狀。

方劑組成:白茯苓、人參、當歸、白朮、黃耆、川芎、熟地黃(生者需自行炮製)、白芍藥(炒)、甘草(炙)、肉桂。薑棗水煎服。

八珍湯

治療氣血兩虛,口舌生瘡,或齒齦腫脹潰爛,惡寒發熱,或煩躁口渴,胸脅脹滿,或便血吐血,盜汗自汗等症狀。

方劑組成:人參、白朮、白茯苓、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甘草(炙)。薑棗水煎服。

越鞠丸

治療六鬱(氣鬱、血鬱、痰鬱、食鬱、濕鬱、寒鬱)引起的牙齒疼痛、口瘡,或胸悶吐酸,食慾不振。

方劑組成:蒼朮(炒)、神麴(炒)、香附子、山楂、山梔(炒)、川芎、麥芽(炒)。等分研末,用水調和神麴糊做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十至七十丸,滾燙的開水送服。

四物湯(加牡丹皮、柴胡、山梔名加味四物湯)

治療血虛發熱,口舌生瘡,或牙齦腫脹潰爛,或午後發熱,煩躁不安,或因憤怒而引起。

方劑組成:當歸、熟地黃、白芍藥、川芎。水煎服。加味四物湯則另加牡丹皮、柴胡、山梔。

當歸補血湯

治療口舌生瘡,氣血兩虛,口渴引飲,眼睛發紅面紅,脈搏洪大而虛弱,重按則無脈象。

方劑組成:黃耆(炙)、當歸(酒製)。水煎服。

元戎四物二連湯

治療血虛發熱,口舌生瘡,或白天寒冷夜晚發熱。

方劑組成:當歸、生地黃、白芍藥、川芎、黃連、胡黃連。水煎服。

犀角地黃湯

治療火盛,血液妄行,或吐血、衄血,或下血。

方劑組成:犀角(刮磨)、生地黃、白芍藥、黃芩、牡丹皮、黃連。水煎煮熟,加入犀角末服用。若因憤怒而患病,則加柴胡、山梔。

當歸六黃湯

治療陰虛內熱,盜汗。

方劑組成:當歸、熟地黃(自行炮製)、生地黃、黃耆(炒)、黃連(炒黑)、黃芩(炒黑)、黃柏(炒黑)。水煎服。

逍遙散

治療血虛有熱,口舌生瘡,或口乾咽燥,發熱盜汗,食慾不振嗜睡。

方劑組成:甘草(炙)、當歸、白芍藥(炒)、茯苓、白朮(炒)、柴胡。水煎服。

加味逍遙散

治療肝脾有火、血虛,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加山梔、丹皮。

謙甫解毒雄黃丸

治療纏喉風腫塞,或突然昏倒死亡,牙關緊閉。

方劑組成:雄黃、鬱金、巴豆(去油皮)。研末,用醋糊做成丸藥,大小如綠豆。用熱茶送服七丸,吐出粘痰即可蘇醒,若未吐出則再服用;若已死亡但心口仍發熱,則灌服使其復活。

謙甫龍麝聚聖丹

治療心脾客熱,咽喉腫痛,或形成癰腫不消,或舌根腫脹,口舌生瘡。

方劑組成:川芎、生地黃、犀角(刮磨)、羚羊角(刮磨)、琥珀、玄參、連翹、人參、赤茯苓、馬牙硝、冰片、麝香、硃砂、牛黃、桔梗、升麻、鉛白霜、南星、金箔。研末,用蜂蜜做成丸藥,大小如龍眼,以金箔包裹。用薄荷湯化開服用,或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