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齒類要》~ 喉痹諸症五 (1)
喉痹諸症五 (1)
1. 喉痹諸症五
喉痹謂喉中呼吸不通,語言不出,而天氣閉塞也;咽痛嗌痛者,謂咽喉不能納唾與食,而地氣閉塞也;喉痹咽嗌痛者,謂咽喉俱病,天地之氣皆閉塞也。當辨內外表裡虛實而治之。若鄉村所患相同者,屬天行運氣之邪,治法當先表散。大忌酸藥搽點寒藥下之,恐郁其表於內,而不得出也。其病有二:
其一屬火。經云:少陽所到為喉痹。又云:少陽同天之政,三之氣,炎暑至民病喉痹,用仲景桔梗湯。或面赤斑者屬陽毒,用陽毒諸方汗之可也。
其二屬陰濕。經云:太陰之盛,火氣內郁成喉痹。又云:太陰在泉,濕淫所勝,病嗌腫喉痹,用活人半夏桂枝甘草湯。或面青黑者,屬陰毒,用陰毒法可汗之。
蕭山先生云:喉痹不惡寒,及寸脈大滑實於關尺者,皆屬下症。宜硝石、青黛等寒藥降之,或膽礬等酸劑收之。韓祇和先生云:寸脈大於關尺者,宜消陽助陰。東垣先生云:兩寸脈實,為陽盛陰虛,下之則愈。故予遵此法以治前症,如鼓應桴也。
陳無擇治喉痹不語,用小續命加杏仁七個,煎服甚效。本草治中氣急喉痹欲死,白殭蠶為末,薑汁調下立愈。丹溪云:殭蠶屬火,而有土有水,得金氣而成。治喉痹者,取其火中清化之氣,以從治相火,散濁逆結滯之痰。
陳藏器每治臟寒咽閉,吞吐不利,用附子去皮臍炮裂,以蜜塗炙,蜜入內,含之勿咽云云。
孫押班治都知潘元從喉閉,孫以藥半錢,吹入喉中,少頃吐出膿血,立愈。潘詣孫謝曰:大急之患,非明公不能救,救人之急,非藥不能療,贈金百兩,願求方以濟非常之急。孫曰:用豬牙皂角、白礬、黃連各等分,置新瓦上,焙乾為末,既授為方,不受所贈。
謙甫云:戊辰春鄉村病喉痹者甚眾,蓋前年終之氣,及當年初之氣二火之邪也。用甘結湯加芩、連、半夏、殭蠶、鼠黏子、葛根等劑發之,虛加參、耆、當歸之類。水漿不入,先用解毒雄黃丸,醋化灌之,痰出更灌薑汁,服前藥無不神驗。若用膽礬酸寒點過者皆不治,蓋邪郁不出故也。以上治法,《內經秘旨》救生之良法,故錄之,見《醫學綱目》。
治驗
廷評張汝翰,患喉痛,日晡益甚,此氣血虛而有熱,用八珍湯而愈。後每入房,發熱頭痛,用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及六味丸常服,後不復作。
秋官葉,素陰虛,因怒忽喉痛,寒熱頭痛,項強目直,小便自出,此皆肝火之症。肝主筋膜,火主腫脹,火旺則血涸筋攣,自繫緊急,頸項如拔,陰挺痿痹,則小便自遺。遂刺患處出毒血,用四物、柴胡、山梔、玄參、甘草而蘇。再用六味丸料,以生肝血滋腎水,諸症悉愈。
太守葉,咽喉腫痛,痰涎不利,手足發熱,喜冷飲食,用清咽利膈湯二劑。不應,刺少商穴,喉少寬,痰從鼻出如膠,患處出紫血稍寬,至七日咳出穢膿而愈。
白話文:
喉痹指的是喉嚨呼吸不順暢,說不出話,這是因為天氣閉塞的緣故;咽痛和嗌痛指的是咽喉無法吞嚥口水和食物,這是因為地氣閉塞的緣故;喉痹、咽嗌都痛指的是咽喉都生病了,天地之氣都閉塞了。治療時應該分辨病症是內在還是外在、表淺還是深層、虛症還是實症。如果是鄉村流行的相同疾病,屬於天時運氣不正引起的邪氣,治療方法應該先用藥物發散。最忌諱使用酸性藥物擦拭或點塗,以及用寒涼藥物來瀉下,這樣反而會把表邪鬱積在體內,無法排出。這種疾病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屬於火熱。古書說:「少陽經脈所到的地方會發生喉痹。」又說:「少陽經氣與天時的政令相符,在三之氣時,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得喉痹。」可以用張仲景的桔梗湯來治療。如果臉色發紅或出現斑點,屬於陽毒,可以用治療陽毒的藥方發汗。
第二種屬於陰濕。古書說:「太陰經氣過盛,火熱鬱積在體內會形成喉痹。」又說:「太陰經氣主導的泉水之氣過盛,濕邪就會盛行,導致喉嚨腫痛,發生喉痹。」可以使用活人半夏桂枝甘草湯來治療。如果臉色青黑,屬於陰毒,可以用治療陰毒的方法發汗。
蕭山先生說:喉痹如果不怕冷,而且寸脈比關脈和尺脈都大且滑實,都屬於下焦的病症。應該用硝石、青黛等寒涼藥物降火,或者用膽礬等酸性藥物來收斂。韓祇和先生說:寸脈比關脈和尺脈都大的,應該消除陽氣,幫助陰氣。東垣先生說:兩手的寸脈都實,是陽氣過盛,陰氣不足,使用瀉下藥就能治癒。所以我依照這個方法治療之前的病症,就像鼓聲與鼓槌的敲擊一樣應驗。
陳無擇治療喉痹不能說話,使用小續命湯加上七個杏仁,煎服效果很好。本草記載,治療因中氣阻塞引起的喉痹,危急快要死的人,可以用白殭蠶磨成粉末,用薑汁調服,馬上就能治好。丹溪說:殭蠶屬火,但其中含有土和水,是得到金氣而形成的。用它來治療喉痹,是取它火中清化的氣,來順應相火,散開濁逆的痰液和結滯。
陳藏器每次治療臟腑寒冷導致的咽喉閉塞,吞嚥困難,就用炮製過的附子(去掉皮和臍部),用蜂蜜塗抹後烤製,讓蜂蜜滲入,含在口中不要吞咽。
孫押班治療都知潘元從的喉痹,孫用藥半錢,吹入潘的喉嚨中,過了一會兒吐出膿血,馬上就好了。潘去孫那裡道謝說:「這種危急的病患,不是您這樣的高明醫者就不能救,救人的急迫,沒有藥物就不能治療。」並贈送黃金百兩,希望求得這個藥方,以便應付非常緊急的情況。孫說:「用豬牙皂角、白礬、黃連各等份,放在新瓦上,烘乾後磨成粉末。」就把藥方給了潘,沒有接受他的贈禮。
謙甫說:戊辰年春天,鄉村得喉痹的人非常多,這是因為前一年末和當年年初的兩個火熱邪氣引起的。使用甘結湯加上黃芩、黃連、半夏、殭蠶、鼠黏子、葛根等藥物來發散,體虛的再加入人參、黃耆、當歸之類的藥物。如果水都喝不下去,先用解毒雄黃丸,用醋化開灌下去,痰出來後再灌薑汁,服用前面的藥物沒有不靈驗的。如果使用膽礬等酸寒藥物點塗過,就都無法治好,這是因為邪氣被鬱積在體內無法發出的緣故。以上這些治療方法,是《內經秘旨》中救命的好方法,所以記錄下來,可以在《醫學綱目》中看到。
驗案
廷評張汝翰,患喉嚨痛,傍晚更加嚴重,這是氣血虛弱又兼有熱,使用八珍湯治好了。後來每次行房事後,都會發熱頭痛,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麥門冬、五味子,以及六味丸長期服用,之後就沒有再發作。
秋官葉,平時體質陰虛,因為生氣突然喉嚨痛,又發冷發熱頭痛,脖子僵硬,眼睛直視,小便失禁,這些都是肝火旺盛的症狀。肝主筋膜,火主腫脹,火氣旺盛就會導致血液枯竭,筋脈攣縮,自身感覺很緊張,脖子像要被拔出來一樣,陰莖痿軟無力,小便就會失禁。於是刺破患處放出毒血,使用四物湯、柴胡、山梔、玄參、甘草,病就緩解了。再用六味丸的藥材,來滋養肝血、滋潤腎水,各種症狀就都痊癒了。
太守葉,咽喉腫痛,痰液難以咳出,手腳發熱,喜歡吃冷的食物,使用清咽利膈湯兩劑沒有效果。刺破少商穴,喉嚨稍微寬鬆一些,痰液從鼻子出來像膠水一樣,患處出了一些紫黑色的血,稍微寬鬆一些,到第七天咳出污穢的膿液就好了。
一位儒生,考完三次科舉後,突然咽喉腫脹閉塞,不省人事,呼吸急促痰湧,汗出如雨,肢體痿軟,脈象浮大且快。這是因為飲食勞累,虛火無根而向上燃燒,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肉桂,一劑下去就馬上恢復了。
義士顧克明,咽喉疼痛,到了晚上發熱,這是肝腎陰虛導致的發熱。使用四物湯加上酒炒過的黃柏、知母、麥門冬、五味子來治療,就痊癒了。後來因為勞累導致咽喉腫脹閉塞,刺破患處放出血液,使用桔梗湯,吐出痰液就消腫了。到了夏天,出現乾咳、聲音沙啞、口渴發熱,傍晚腳底發熱,使用滋腎丸和加減八味丸,間隔服用三個月多,幸好他年輕,小心調養才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