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口齒類要》~ 齒痛三 (1)

回本書目錄

齒痛三 (1)

1. 齒痛三

齒者腎之標,口者腎之竅。諸經多有會於口者,齒牙是也。徐用誠先生云:齒惡寒熱等症,本手足陽明經;其動搖脫落,本足少陰經;其蟲疳齦腫,出血痛穢,皆濕熱胃火;或諸經錯雜之邪,與外因為患。

治法:濕熱甚而痛者,承氣湯下之,輕者清胃散調之;大腸熱而齦腫痛者,清胃散治之,重則調胃丸清之;六鬱而痛者,越鞠丸解之;中氣虛而痛者,補中益氣湯補之;思虛傷脾而痛者,歸脾湯調之;腎經虛熱而痛者,六味丸補之;腎經虛寒而痛者,還少丹補之,重則八味丸主之;其屬風熱者,獨活散;大寒犯腦者,血芷散;風寒入腦者,羌活附子湯。病症多端,當臨症制宜。

治驗

宗伯毛三江,胃經虛熱,齒牙作痛,用補中益氣加熟地、丹皮、茯苓、芍藥尋愈。

廷尉張中梁齒動,或用清胃散,肢體倦怠,飲食少思,牙齒作痛。余曰:此脾腎虧損,用安腎丸、補中益氣湯兼服。外用羌活散而愈。或牙根潰爛,如喜寒惡熱者,乃胃血傷也,用清胃散。若惡寒喜熱者,胃氣傷也,用補中益氣湯。

楊考功齒動作渴,屬脾胃虛弱,陰火熾甚,用補中益氣加酒炒黑黃柏四劑,又服加減八味丸,諸症頓愈。又用補中益氣湯而痊愈。

王侍御齒搖齦露,喜冷飲食,此胃經濕熱。先用承氣湯以退火,又用清胃散以調理而齒固。繼而用六味丸以補腎水,羌活散以祛外邪,而尋愈。

王吏部。患齒痛,或用祛風等劑,更加寒熱體倦,懶食欲嘔。彼以為火盛。余曰:病因元氣不足,前藥復傷。遂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元氣復而諸症愈。

郭職方善飲,齒痛腮頰焮腫。此胃經濕熱,用清胃散加乾葛、荊、防而愈。

鄭吏部仲冬牙痛連腦,此腎經風寒所犯。用羌活附子湯一服即愈。此症不問冬夏,腎虛者多患之,急用此藥可瘳,緩則不救。

朱工部午後有熱,遇勞遺精,甚齒即痛。此脾腎虛熱。先用補中益氣送六味丸,更以十全大補湯而愈。

黨吏部齒根腫痛,焮連顋頰。此胃經風熱,用犀角升麻湯即愈。

表兄顏僉憲牙痛,右寸後半指脈洪而有力。余曰:此大腸積熱,當用寒涼之劑。自泥年高,服補陰之藥,呻吟徹夜。余與同舟赴京,煎涼膈散加荊、防、石膏,與服一鍾即愈。

大尹余時正素善飲,齒常浮痛,腹痛作瀉。此酒積傷脾。食後用清胃散,食前解醒湯而愈。

膳部鍾復齋,每勞心則齒縫脹而不能咀嚼,此元氣虛弱。先用補中益氣湯而痊。更用十全大補湯,雖勞不作。

儒者柴濟美善飲,牙蛀不生,或時作痛,用桃仁承氣湯二劑,又以清胃散加山梔、葛根,外搽升麻散,其牙復出。

一男子晡熱內熱,牙痛齦潰,常取小蟲,此足三陰虛火,足陽明經濕熱。先用桃仁承氣湯二劑,又用六味地黃丸而愈。

白話文:

齒痛三

牙齒是腎臟的表現,嘴巴是腎臟的竅穴。許多經脈都彙集於口部,牙齒就是其中之一。徐用誠先生說:牙齒畏寒發熱等症狀,屬於手足陽明經;牙齒鬆動脫落,屬於足少陰經;牙齒蟲蛀、牙齦腫脹、出血、疼痛、污穢等,都是濕熱胃火;或者是由於多條經脈的邪氣混雜,以及外邪入侵所致。

治療方法:濕熱嚴重而疼痛者,用承氣湯瀉下;較輕者,用清胃散調理;大腸熱而牙齦腫脹疼痛者,用清胃散治療,嚴重者用調胃丸;六鬱(氣鬱、血鬱、痰鬱、食鬱、濕鬱、寒鬱)而疼痛者,用越鞠丸疏通;中氣虛弱而疼痛者,用補中益氣湯補益;思慮過度傷脾而疼痛者,用歸脾湯調理;腎經虛熱而疼痛者,用六味丸滋補;腎經虛寒而疼痛者,用還少丹溫補,嚴重者用八味丸;屬於風熱者,用獨活散;大寒侵犯腦部者,用血芷散;風寒入腦者,用羌活附子湯。病症種類繁多,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治療案例

宗伯毛三江,胃經虛熱,牙齒疼痛,服用補中益氣湯加熟地黃、丹皮、茯苓、白芍藥而痊癒。

廷尉張中梁牙齒鬆動,服用清胃散,但伴有肢體倦怠、食慾不振,牙齒疼痛。我說:這是脾腎虧虛,於是服用安腎丸、補中益氣湯,並外用羌活散而痊癒。或者牙根潰爛,畏寒喜熱者,是胃血受損,用清胃散;惡寒喜熱者,是胃氣受損,用補中益氣湯。

楊考功牙齒疼痛口渴,屬於脾胃虛弱,陰虛火旺,服用補中益氣湯加酒炒黑黃柏四劑,又服用加減八味丸,諸症痊癒。

王侍御牙齒鬆動,牙齦外露,喜食冷飲,這是胃經濕熱。先用承氣湯瀉火,再用清胃散調理,牙齒穩固。接著用六味丸補腎水,羌活散祛除外邪,而痊癒。

王吏部患齒痛,服用祛風藥物後,症狀加重,出現寒熱、倦怠、食慾不振、嘔吐。他認為是火盛。我說:病因是元氣不足,之前的藥物又加重病情。於是服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元氣恢復,諸症痊癒。

郭職方嗜酒,牙齒疼痛,腮頰紅腫。這是胃經濕熱,用清胃散加葛根、荊芥、防風而痊癒。

鄭吏部仲冬牙痛,痛及腦部,這是腎經風寒侵犯。服用羌活附子湯一劑即愈。此症不分冬夏,腎虛者多見,及時服用此藥可治癒,延遲則難以治療。

朱工部午後發熱,勞累時遺精,牙齒疼痛。這是脾腎虛熱。先服用補中益氣湯送服六味丸,再服用十全大補湯而痊癒。

黨吏部牙根腫痛,紅腫蔓延至面頰。這是胃經風熱,服用犀角升麻湯即愈。

表兄顏僉憲牙痛,右寸關脈後半段洪大有力。我說:這是大腸積熱,應當使用寒涼藥物。他年事已高,服用滋陰藥物,整夜呻吟。我與他同船赴京,煎服涼膈散加荊芥、防風、石膏,服用一劑即愈。

大尹余時正素嗜酒,牙齒經常浮腫疼痛,腹痛腹瀉。這是酒積傷脾。飯後服用清胃散,飯前服用醒酒湯而痊癒。

膳部鍾復齋,每當勞心則牙齒縫隙脹痛,不能咀嚼,這是元氣虛弱。先服用補中益氣湯痊癒。再服用十全大補湯,即使勞累也不再發作。

儒者柴濟美嗜酒,牙齒蛀蝕,時有疼痛,服用桃仁承氣湯兩劑,再用清胃散加梔子、葛根,外用升麻散,牙齒重新長出。

一男子午後發熱,內熱,牙痛,牙齦潰爛,常有蟲子出來,這是足三陰經虛火,足陽明經濕熱。先用桃仁承氣湯兩劑,再用六味地黃丸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