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口齒類要》~ 齒痛三 (2)

回本書目錄

齒痛三 (2)

1. 齒痛三

一男子患齒痛,飲食難化,大便不實。此脾腎不足。用還少丹而愈。

一男子每足發熱,牙即浮腫。此足三陰虛火。用加減八味丸,而不復作。

一男子齒浮作痛,耳面黧色,口乾作渴,日晡則劇。此脾虛弱也。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八味丸而愈。

一婦人因怒齒痛,寒熱作嘔,用清胃等藥益甚。此肝火傷胃,寒藥復傷。用六君子加芍藥、柴胡、山梔而愈。

一婦人胃中嘈辣,甚則熱痛,後患齒痛。此胃火生痰也。用二陳加芩、連下越鞠丸而瘳。

一婦人發熱齒痛,日晡益甚,月水不調。此脾經血虛所致。用逍遙散加升麻尋愈。後因怒復痛,仍以前藥加川芎而痊。

一婦人因怒,牙痛寒熱。用小柴胡加芎、歸、苓、朮、山梔而疼痛止,用加味逍遙散,而寒熱退。

荊婦每產後,齒根皆動,必逾日乃止。後復懷妊,臨月時,立齋翁偶至,言及此症,留十全大補湯二劑,令產後煎服,齒不復動矣。果如言,愚奇其神異,敢綴數言,附之卷末。後有作者,皆得觀法焉,則先生之德,垂之永久矣。後學吳江史羊生頓首謹書。

貌云叔父芝岩先生,齒根浮腫,痛不可忍,命貌求治於立翁先生。翁曰:此痛齦浮而不動,屬於坤土,乃足陽明脈所貫絡也,因胃有濕熱故爾。用清胃散加山梔、玄參進一服,應手而瘥。貌謹記其梗概,以附醫錄,將俾後之學醫者,有所準則云。嘉靖丁未仲秋,晚眷生郁貌頓首拜書。

白話文:

齒痛三

一個男人牙齒疼痛,吃東西消化不良,大便不規律。這是脾腎虛弱導致的。服用還少丹治癒。

一個男人每當腳發熱,牙齒就腫脹。這是足三陰經虛火旺盛。服用加減八味丸,不再復發。

一個男人牙齒浮腫疼痛,臉色暗沉,口乾舌燥,下午症狀加重。這是脾虛弱。服用補中益氣湯和加減八味丸治癒。

一個女人因為生氣而牙齒疼痛,伴隨寒熱、嘔吐,服用清胃等藥物反而加重病情。這是肝火傷胃,寒涼藥物又加重病情。服用六君子湯加芍藥、柴胡、山梔子治癒。

一個女人胃部灼熱疼痛,嚴重時感覺熱痛,後來牙齒也疼痛。這是胃火生痰。服用二陳湯加黃芩、黃連、下越鞠丸治癒。

一個女人發熱、牙齒疼痛,下午症狀加重,月經不調。這是脾經血虛引起。服用逍遙散加升麻治癒。後來因為生氣再次疼痛,仍然服用之前的藥物並加入川芎痊癒。

一個女人因為生氣,牙齒疼痛伴隨寒熱。服用小柴胡湯加川芎、當歸、茯苓、蒼朮、山梔子,疼痛就止住了;服用加味逍遙散,寒熱也退了。

一個荊州婦女每次生產後,牙根都會鬆動,要過一天才能停止。後來再次懷孕,臨產時,立齋翁偶然來到,談到這個症狀,留下十全大補湯兩劑,讓她在產後服用,牙齒就不再鬆動了。果真如此,我感到很神奇,大膽地寫下幾句話,附在卷末。後來的學習者都能參考這個方法,那麼先生的恩德就能永遠流傳下去。後學吳江史羊生拜謹書。

據說叔父芝岩先生牙根腫脹,疼痛難忍,命令我向立翁先生求醫。立翁先生說:這是牙齦腫脹但不鬆動,屬於坤土,是足陽明經脈所經過的地方,因為胃中有濕熱所以這樣。服用清胃散加山梔子、玄參,一劑藥就見效痊癒了。我謹記其概要,附在醫案中,將來讓後來的學醫者有所遵循。嘉靖丁未仲秋,晚輩郁貌拜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