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舶上茴香丸中含有茴香,主要原因有二:
- 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歸肝、脾、腎經,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散寒、健胃消食之效。對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能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改善消化功能。
- 疏肝解鬱: 茴香亦能疏肝解鬱,對於肝氣鬱結、胸脅脹痛、情緒不佳等症狀,茴香能起到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作用,改善患者情緒,緩解胸脅疼痛。
舶上茴香丸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 驅蟲止痛: 川楝子性苦寒,入肝、脾經,具有驅蟲、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川楝子,可針對蛔蟲等寄生蟲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起到驅蟲止痛的作用。
- 疏肝理氣: 川楝子還具備疏肝理氣之效,可緩解肝氣鬱滯所致的胸脇疼痛、脘腹脹滿等症狀。方中加入川楝子,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改善肝氣鬱結,進一步達到止痛的目的。
舶上茴香丸中添加胡蘆巴,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腎助陽,行氣止痛:胡蘆巴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
- 暖胃止痛,消食化積:胡蘆巴還具有暖胃止痛、消食化積的作用,可以緩解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引起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因此,舶上茴香丸中添加胡蘆巴,可以起到溫腎助陽、行氣止痛、暖胃止痛、消食化積的功效,對於腎虛陽痿、脾胃虛寒等症狀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舶上茴香丸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腎助陽,補益精氣: 巴戟天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溫腎助陽、補益精氣的功效,能改善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早洩等症狀。
- 配合茴香,溫中散寒: 茴香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與巴戟天相輔相成,既能溫補腎陽,又能溫暖脾胃,改善寒濕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因此,舶上茴香丸中加入巴戟天,既能補益腎陽,又能溫暖脾胃,更能提升整體療效。
舶上茴香丸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助茴香行氣止痛: 茴香性溫,擅長行氣止痛,但寒邪較重者,單用茴香可能效果欠佳。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之效,與茴香搭配,可增強其行氣止痛之力,並溫化寒邪,使藥效更顯著。
- 調和藥性,防止副作用: 茴香性辛香,溫燥之性較強,長期服用易傷陰耗氣。生薑性溫,且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緩解茴香的溫燥之性,避免其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舶上茴香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茴香暖胃止痛: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與茴香搭配,可加強其溫胃散寒、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胃痛、腹痛等症狀。
- 溫陽助陽,促進藥力發揮:肉桂溫陽助陽,可促進其他藥物的藥效發揮,使藥力更有效地到達病竈部位,增強治療效果。
「舶上茴香丸」方劑中加入「車前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 車前子性寒,味甘,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車前子,有助於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水腫,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症狀。
- 清熱解毒: 車前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協助清解體內毒素,配合方中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效果。
舶上茴香丸中加入赤茯苓,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健脾燥濕: 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能健脾燥濕,利水滲濕。茴香性溫,善於理氣止痛,但對於脾胃虛寒者可能加重濕氣,赤茯苓的加入可補脾健胃,避免茴香過於溫燥,達到陰陽調和的效果。
- 利水消腫: 舶上茴香丸多用於治療濕熱停滯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赤茯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配合茴香疏肝理氣,共同改善濕熱壅滯的病症,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舶上茴香丸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此方可能因症狀涉及血瘀阻滯,藉由桃仁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達到治療目的。
2. 改善血脈運行: 桃仁還能潤腸通便,改善血脈運行,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清除體內積聚的毒素,改善整體氣血運行,配合方中其他藥物,達到更加全面的治療效果。
「舶上茴香丸」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理氣健脾,助藥力: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與茴香搭配,能更好地促進腸胃蠕動,增強藥效,提高藥物吸收率,使藥效更顯著。
-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茴香辛溫燥烈,易傷脾胃,而陳皮性溫,能緩解茴香的燥性,使藥性平和,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避免副作用。
因此,陳皮在「舶上茴香丸」方劑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既能增強藥效,又能緩解副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舶上茴香丸」方劑中使用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之效。茴香性溫,善於理氣止痛,二者合用,能溫陽散寒,驅除寒邪,緩解因寒邪入侵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
- 溫腎助陽:附子能溫腎陽,促進腎氣的恢復,增強腎臟的陽氣,進而改善因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
「舶上茴香丸」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原因有二:
- 理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燥濕的功效。方中以茴香為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而木香則可輔助行氣,使藥效更為顯著。
- 溫中和胃: 茴香溫中散寒,但若寒邪較重,單用茴香恐難以完全溫中和胃,木香則可助其溫中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改善寒邪導致的胃脘疼痛等症狀。
舶上茴香丸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積導滯:枳實味苦性寒,具有破氣消積、行滯通便之功效。方劑中加入茴香,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而枳實則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積滯,緩解腹脹、便祕等症狀。
- 理氣降逆:枳實能理氣降逆,對於因氣滯導致的胸悶、嘔吐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療效。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如香附、陳皮等,共同發揮理氣行氣的作用,改善氣機不暢,使脾胃氣機得以升降順暢。
舶上茴香丸中含有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通開竅,行氣止痛: 麝香性溫,具有開竅醒神、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對於寒性痛症,如腹部冷痛、牙痛等,麝香能起到溫通經絡、止痛的效果。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麝香亦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微循環,從而緩解疼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麝香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因此,舶上茴香丸中加入麝香,可以增強方劑的溫通開竅、行氣止痛、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舶上茴香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雞峰普濟方》的記載,「舶上茴香丸」主治「膀胱小腸因風寒濕所傷,邪氣捨于小腹,上下牽引,發歇疼痛」。
分析其治療原理如下:
此方劑針對病因病機為「風寒濕邪」侵襲,導致膀胱與小腸氣機阻滯,邪氣積聚於小腹,引發疼痛。「舶上茴香丸」的組成藥物,多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利濕通淋之效,共同作用以達到驅散邪氣、調暢氣機、緩解疼痛的目的。
- 溫陽散寒,祛除風寒濕邪: 方中茴香、肉桂、巴戟天、生薑、胡蘆巴皆為溫熱藥性,可溫陽散寒,助陽氣運化,驅散侵入體內的風寒濕邪,解除因寒邪凝滯所致的疼痛。其中,肉桂的溫陽散寒之力尤為顯著,並可活血化瘀,改善局部氣血運行。
- 行氣止痛,疏通經絡: 茴香、川楝子、陳皮等藥物具有良好的行氣作用,可疏通經絡氣機,解除因氣滯引起的疼痛。川楝子更兼具止痛之效,可直擊病所,緩解腹部牽引作痛。
- 利濕通淋,導邪外出: 車前子、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可將體內多餘的濕邪排出體外,並利尿通淋,解除因濕邪阻滯引起的排尿不暢等症狀。
- 調和氣血,輔助止痛: 桃仁可破血逐瘀,緩下通便,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使瘀血得散,通腑氣而止痛。
綜合來看,「舶上茴香丸」以溫散寒邪為基礎,輔以行氣止痛、利濕通淋、調和氣血等手段,多管齊下,針對風寒濕邪所致的膀胱小腸病變,達到祛邪止痛、恢復氣機流暢的目的。此方劑的配伍精妙,各藥物協同作用,共同發揮其治療功效,使風寒濕邪得以驅散,氣機運行得以恢復,從而解除小腹疼痛等症狀。
此方劑所治之痛,為風寒濕邪入侵,而非實熱之證,故藥性多偏溫散,若為濕熱下注或實熱證者,則不適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適合於膀胱小腸因風寒濕所傷,邪氣捨於小腹,上下牽引,發歇疼痛的患者。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 本方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遵醫囑服用,切勿擅自用藥。
相同名稱方劑
舶上茴香丸, 出處:《雞峰》卷二十。 組成:舶上茴香1兩,土茴香1兩,川楝子1兩,胡蘆巴1兩,巴戟1兩,生薑2兩,桂半兩,車前子1兩半,赤茯苓1兩半,桃仁1兩半,陳皮半兩,附子半兩,木香半兩,枳實1分,麝香1錢。 主治:膀胱小腸因風寒濕所傷,邪氣捨於小腹,上下牽引,發歇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