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冰梅丸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其收斂固澀、燥濕止癢的藥性。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胃經,具有收斂止瀉、燥濕止癢、解毒殺蟲之效。冰梅丸中加入白礬,一方面可收斂止瀉,固澀止吐,另一方面可燥濕止癢,防止梅核及其他藥物引起的咽喉不適。
白礬與其他藥材配伍,可有效緩解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作用。
冰梅丸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止咳: 桔梗味辛甘,性微寒,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之效。冰梅丸主要用於治療風熱犯肺、咳嗽痰多等症,桔梗可以幫助宣暢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緩解咳嗽症狀。
- 利咽消腫: 桔梗亦有消腫散結之功,對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冰梅丸中的其他藥物如薄荷、甘草等也具有清熱利咽的效果,與桔梗協同作用,可以更好地緩解咽喉不適。
冰梅丸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冰梅丸以清熱解毒為主,白芷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並輔助消腫止痛,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疼痛不適。
二、芳香闢穢,通鼻竅:白芷氣味芳香,能闢穢濁,通鼻竅。冰梅丸常用於治療因外感風熱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白芷的加入可以增強其通鼻竅的效果,使鼻通氣暢,緩解鼻塞症狀。
冰梅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之功效。冰梅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防風可幫助驅散外感風寒,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
- 輔助宣肺止咳: 冰梅丸中其他藥物如杏仁、桔梗等具有宣肺止咳作用,而防風可輔助這些藥物,協同發揮疏風止咳的功效,使療效更加顯著。
總而言之,防風在冰梅丸中起到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的功效,並輔助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冰梅丸中添加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止咳化痰功效: 皂莢性寒,味辛,歸肺經,具有祛痰止咳、消腫止痛的功效。其皁苷成分能夠刺激呼吸道黏膜,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症狀。配合冰糖、梅肉等清熱化痰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止咳化痰的效果。
2. 增加藥物的滲透性: 皂莢中含有的皁苷成分,可以增加藥物的滲透性,使藥物更易於被身體吸收利用。這有助於提高冰梅丸的藥效,更快速地發揮其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
主治功效
冰梅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各醫家對冰梅丸的記載,可見其主要用於治療咽喉疾病,尤其對喉痹乳蛾、纏喉風等病症具有顯著療效。以下從其組方及古籍記載分析其治療原理:
1. 組方分析:
- 青梅(鹽醃後取汁): 青梅味酸,具有收斂、生津、解毒的作用。《本草衍句》中提到"鳥梅...湧痰殺蟲,傅惡瘡弩肉死肌牙緊喉痹",說明青梅在冰梅丸中不僅作為載體,還能針對咽喉腫痛發揮功效。
- 明礬: 具有收澀、解毒、燥濕的作用,有助於收斂咽喉腫痛、清除局部毒素。
- 桔梗: 具有宣肺、利咽、祛痰的功效,可幫助疏通咽喉氣機,化解痰涎,緩解咽喉腫痛。
- 白芷: 具有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可疏散局部風邪,緩解疼痛。
- 防風: 具有祛風、止痛、解痙的功效,有助於祛除外邪,緩解咽喉不利。
- 豬牙皂角: 具有祛痰、開竅、消腫的功效,可助於化解喉部痰涎,開通咽喉氣機。
- **(部分方劑中含有)天南星、半夏、朴硝、白鹽等:**天南星與半夏有燥濕化痰散結之功,朴硝可瀉熱軟堅,白鹽則能清熱解毒。這些成分加強了方劑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2. 主治病症及治療原理:
- 喉痹乳蛾: 多因風熱毒邪侵襲咽喉所致。《本草綱目》載"喉痹乳蛾:冰梅丸…每用一枚,噙咽津液。" 。冰梅丸中,青梅酸收、明礬解毒、桔梗宣肺、白芷散寒、防風祛風、皂角祛痰,共同作用,既能清解咽喉熱毒,又能疏通氣機,化痰散結,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 纏喉風: 是一種咽喉腫痛急症,多見於《喉科大成》描述的「熱結咽喉,腫達於外,且麻且癢,腫而大者」。冰梅丸中,天南星、半夏等燥濕化痰藥,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有助於消除咽喉部的腫痛,並通暢氣道。《外科方外奇方》、《外科傳薪集》等都指出冰梅丸「治喉風腫痛如神」、「治咽喉風痰緊閉」的療效。
- 中風痰厥、牙關不開: 《本草綱目》中提到“凡中風痰厥,牙關不開,用此擦之尤佳”,說明冰梅丸外用也能治療中風痰厥引起的牙關緊閉。方中皂角等藥具有開竅醒神作用,輔以青梅、明礬等收斂藥,可鬆弛牙關,緩解症狀。
- 其他咽喉疾病: 多部醫書如《焦氏喉科枕秘》、《養生類要》、《萬病回春》、《醫學入門》、《萬氏家抄濟世良方》等均提到冰梅丸「治喉痹十八種俱效」,表明冰梅丸對多種原因引起的咽喉腫痛、不適都有治療作用,可能通過其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消腫止痛等綜合功效而起效。
3. 給藥方式: 古籍記載冰梅丸多以“噙咽”或“含化”的方式給藥,使藥物能夠充分作用於咽喉局部,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外用擦拭牙關,也有助於開竅通絡。
總結:
冰梅丸的治療原理是通過多味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消腫止痛、通利咽喉等功效。其組方既有清熱解毒之品,又有宣肺利咽之藥,同時兼顧散寒祛風,使藥效能夠覆蓋多種咽喉病症的病因病機。 臨床上用於治療喉痹、乳蛾、纏喉風等咽喉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大青時梅20個,大梅片1錢,川雅連1錢,西瓜霜2錢,硼砂1錢半,水飛青黛1錢,細薄荷1錢半,苦甘草1錢,荊芥穗2錢,象貝(去心)4錢,制僵蠶4錢,淡黃芩(鹽水炒)1錢半,上雄精3錢,制半夏3錢。
上藥各為細末,將大青梅去核,納以明礬,放瓦上煅至礬枯,去礬,將梅肉搗爛,和上藥末為丸,如龍眼核大,以瓷瓶收貯。
臨證用1丸,放舌上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冰梅丸, 出處:《觀聚方》卷七引《醫經會解方》。 組成:冰片3分(别研),薄荷葉4兩,孩兒茶2兩,烏梅肉4兩,硼砂2錢,訶子10個(取肉),白沙糖半斤。 主治:痰結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
冰梅丸, 出處:《本草綱目》卷二十九。 組成:青梅20枚(鹽12兩醃5日,取梅汁),明礬3兩,桔梗2兩,白芷2兩,防風2兩,豬牙皂角30條。 主治:喉痹乳蛾;及中風痰厥,牙關不開,用此擦之。
冰梅丸,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九。 組成:大南星25個(鮮者,切片),大半夏50個(切片,鮮者最佳),皂角4兩(去弦淨數),白礬4兩,鹽4兩,桔梗2兩,防風4兩,朴消4兩。 主治:十八種喉痹。
冰梅丸, 出處:《外科傳薪集》。 組成:大青時梅20個,大梅片1錢,川雅連1錢,西瓜霜2錢,硼砂1錢半,水飛青黛1錢,細薄荷1錢半,苦甘草1錢,荊芥穗2錢,象貝(去心)4錢,制僵蠶4錢,淡黃芩(鹽水炒)1錢半,上雄精3錢,制半夏3錢。 主治:咽喉風痰緊閉,不能言語,紅腫疼痛。
冰梅丸, 出處:《活人方》卷三。 組成:乾葛5錢,蘇葉1錢5分,白豆蔻1錢,甘草1錢,薄荷2錢,藿香1錢5分,桔梗1錢,人參2錢,烏梅肉(炙乾)1錢,白硼砂1錢,麥冬3錢,花粉3錢,廣橘紅1錢。 主治:停痰積熱,使肺胃之氣不和而煩渴,惡心乾嘔,及酒毒鬱於三脘而作嘔噦,既久而脾胃不醒,飲食不思,及霍亂吐瀉之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