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金丹

四金丹

SI JI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肝經 21%
膀胱經 14%
脾經 14%
胃經 13%
大腸經 7%
心經 6%
肺經
肝經
膀胱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四金丹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四金丹主治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咳嗽痰多等症,桔梗可幫助宣通肺氣,利咽消腫,使藥物更易於到達病竈,提高療效。
  2. 引藥上行: 桔梗有上行之性,能將藥力引導至上焦,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治療咽喉、肺部疾病。四金丹中多為苦寒之藥,桔梗的加入可緩解藥性,使藥物更易於被機體吸收利用。

四金丹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入膀胱經,具有散風寒、止痛的作用。四金丹主要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痹痛,防風可以有效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2. 祛風除濕: 防風還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四金丹中常配伍其他藥物,如羌活、獨活等,共同起到祛風濕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痹痛的目的。

總而言之,防風在四金丹中起到散風止痛、祛風除濕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四金丹中含有白礬,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1. 燥溼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能燥溼止癢,且有收斂作用,對於溼疹、皮炎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症狀,可起到緩解作用。
  2. 解毒消腫: 白礬亦有解毒消腫之效,對於因細菌感染或其他原因導致的局部腫痛,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四金丹中加入白礬,旨在發揮其燥溼止癢和解毒消腫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四金丹是中國傳統中藥方劑之一,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這主要是因為雄黃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和臨牀應用價值。雄黃,化學成分為二硫化砷(As2S2),具有解毒、消腫和抗菌的效果。在中醫理論中,雄黃被認為具有很強的寒性,可以用來清熱解毒。這對於一些熱毒型的疾病,或是由外邪侵襲所引起的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雄黃在古代中醫中還被用於治療皮膚病變、腫瘤及各種感染,顯示出其廣泛的臨牀應用潛力。與其他藥材如金銀花、連翹等搭配使用,能加強方劑的整體效能,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效果。然而,由於雄黃含有砷成分,使用時需謹慎,以避免中毒風險。因此,在現代醫學背景下,對其用量和使用方式的研究仍然是一個重要課題,以保證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金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風痰壅,咳嗽不止」,屬風痰上擾、肺氣壅滯之證。風痰為外風引動內痰,痰隨氣逆,阻滯肺絡,致咳嗽頻作、痰多黏稠,甚則胸悶氣促。其病機關鍵在風邪與痰濁相搏,壅塞肺竅,故治宜祛風滌痰、宣肺止咳。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桔梗(炒)

    • 性味辛苦平,主入肺經,為「舟楫之藥」,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膿。
    • 炒製後緩其升散之性,專注於化痰止咳,兼能開提肺氣,疏通痰壅。
  2. 防風

    • 辛甘微溫,為風藥中之潤劑,长于祛風解表,勝濕止痛。
    • 此處用以疏散外風,斷風痰之源;其溫而不燥,兼助肺氣宣發,緩解咳嗽。
  3. 白礬(枯)

    • 酸澀寒,經煅製(枯礬)後燥濕化痰力增,兼有收斂之性。
    • 能滌蕩頑痰,斂肺止咳,尤善化解風痰膠結之勢,防其壅滯生變。
  4. 雄黃(研)

    • 辛溫有毒,入肝胃經,傳統用於解毒殺蟲、燥濕祛痰。
    • 此處取其辛散溫通之力,助化痰開閉;少量用之(半兩),配合他藥制其毒性,專攻痰結。

組方邏輯與協同作用

  • 祛風透邪:以防風為君,解散外風,切斷風痰相搏之因。
  • 化痰止咳:桔梗宣肺化痰,白礬燥濕斂痰,雄黃攻痰散結,三藥分消痰濁。
  • 標本兼顧:外祛風邪以治本,內化痰濁以治標,共奏宣通肺氣、止咳平喘之效。

劑型設計考量
製為「雞頭子大」丸劑,以綿裹含化,使藥力緩釋於咽喉,直達病所,適合風痰壅肺、咳嗽頻作之急症,兼護胃氣。

綜上,四金丹以祛風化痰為核心,透過風藥與痰藥的配伍,針對風痰壅肺之咳嗽,體現「急則治標」與「病因調理」並重的思路。

傳統服藥法


桔梗1兩(炒),防風1兩,白礬(枯)1兩,雄黃半兩(研)。
上為末,水浸蒸餅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服1粒,綿裹含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四金丹,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五引《衛生家寶》。 組成:桔梗1兩(炒),防風1兩,白礬(枯)1兩,雄黃半兩(研)。 主治:風痰壅,咳嗽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