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碧玉錠子中包含銅綠,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古法配伍:古代醫學經驗中,認為銅綠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銅綠為銅器表面生成的銅鏽,其主要成分為鹼式碳酸銅,古人將其應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外傷出血等症。
二、製備工藝:古代醫藥缺乏精確的分析技術,許多藥材的成分和功效都存在模糊性。碧玉錠子的製備過程中,銅綠可能作為一種添加物,用於穩定藥性、延長藥效,或提升藥物外觀。
總之,碧玉錠子中包含銅綠的具體原因尚需更深入的考證。
碧玉錠子中包含膽礬,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膽礬性寒,味苦澀,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痛、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等作用。
在碧玉錠子中,膽礬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病症。其寒涼之性可以清熱解毒,燥濕止癢,而其收斂生肌的作用則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
碧玉錠子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原因如下:
- 收斂止瀉: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之效。對於因脾胃虛弱、濕熱下注所致的泄瀉,白礬能起到收斂腸道、止瀉止痢的作用。
- 清熱解毒: 白礬亦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治療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在碧玉錠子中,白礬可以輔助清熱解毒,減輕因濕熱所致的炎症反應。
碧玉錠子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胃止嘔: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碧玉錠子多用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嘔吐、反胃等症,丁香可溫暖脾胃,散寒止嘔,幫助改善症狀。
- 行氣止痛:丁香亦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氣血,緩解胃痛、腹痛等症。碧玉錠子中常配合其他理氣止痛藥物,共同發揮作用,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總之,丁香在碧玉錠子中扮演著溫胃止嘔、行氣止痛的重要角色,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碧玉錠子中含有信石,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信石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疔瘡腫毒、咽喉腫痛等症。
- 化瘀止血:信石能活血化瘀,止血生肌,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等症。
碧玉錠子中加入信石,旨在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瘀止血之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然而,信石有一定的毒性,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碧玉錠子中含有硇砂,主要原因有二:
- 驅蟲止癢: 硇砂性寒,具有強烈毒性,能殺滅寄生蟲,並止癢消腫。在碧玉錠子中,硇砂主要用於治療頑固性皮膚病,例如疥瘡、濕疹等,起到驅除寄生蟲、消炎止癢的作用。
- 外用藥物: 碧玉錠子為外用藥物,其成分主要針對皮膚病。硇砂作為劇毒藥物,外用時劑量嚴格控制,且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中毒風險。
碧玉錠子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有二:
- 殺蟲解毒: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較強的殺蟲解毒功效,能有效驅除體內外寄生蟲,並消滅毒邪。古代醫學認為,某些疾病是由蟲邪或毒邪入侵所致,而碧玉錠子作為治療這些疾病的方劑,便需藉助雄黃的藥性以達驅蟲解毒之效。
- 活血止痛: 雄黃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碧玉錠子中加入雄黃,可增強其活血止痛的功效,更有效地緩解病症。
碧玉錠子中包含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味甘,歸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可起到安撫心神的作用。
- 活血化瘀:硃砂亦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然而,硃砂含有汞,具有一定的毒性,需嚴格控制用量,並由專業醫師指導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碧玉錠子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碧玉錠子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2. 行氣止痛: 乳香還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碧玉錠子中的其他藥物如沒藥、川芎等也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與乳香協同作用,可增強止痛效果。
碧玉錠子中含有沒藥,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 活血化瘀:沒藥性溫,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如跌打損傷、骨折瘀腫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生肌斂瘡:沒藥亦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出血、潰瘍久不癒合等,有良好的生肌斂瘡功效。
因此,碧玉錠子中加入沒藥,可發揮其活血化瘀、生肌斂瘡的功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腫、外傷出血等疾病的目的。
「碧玉錠子」方劑中包含輕粉,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瀉火消腫: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熱病發斑、咽喉腫痛等症狀。
二、驅除濕熱,利水消腫:輕粉還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能驅除濕熱,利尿通便,可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小便不利、水腫等病症。
然而,輕粉為劇毒藥物,使用需謹慎,需由專業醫師指導,避免藥物中毒。
碧玉錠子中加入麝香,主要是因為麝香具有以下功效:
-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芳香,能通達經絡,開竅醒神,對於昏迷、中風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 活血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因此,碧玉錠子中加入麝香,旨在通過其開竅醒神和活血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碧玉錠子方劑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緩解疼痛,對於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開竅醒神、止痛止癢:冰片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止痛止癢的作用,對於熱病神昏、頭痛、耳痛、牙痛、皮膚瘙癢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碧玉錠子方劑中加入冰片,可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等功效,對於治療相關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碧玉錠子》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碧玉錠子》乃古代用於治療瘰癧惡瘡之外用方劑,其組成藥物各具功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組成與藥效分析:
- 銅青(銅綠): 具消炎殺菌之效,能抑制瘡面細菌滋生,控制感染。
- 膽礬: 解毒止痛,有助於緩解瘡瘍疼痛,並能腐蝕惡肉。
- 白礬: 燥濕收斂,能使瘡面乾燥,促進潰瘍癒合。
- 白丁香: 溫中散寒,可能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
- 信石: 攻毒蝕瘡,能腐蝕惡肉,祛除病竈。
- 硇砂: 祛腐化痰,能促進壞死組織脫落。
- 雄黃: 解毒殺蟲,有助於清除瘡面毒邪。
- 硃砂: 鎮靜安神,可緩解因瘡瘍引起的疼痛不適。
- 乳香: 活血止痛,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
- 沒藥: 散瘀消腫,有助於消散瘡瘍腫脹,促進癒合。
- 輕粉: 攻毒殺蟲,能抑制瘡面細菌,促進潰瘍癒合。
- 麝香: 活血通絡,開竅醒神,能增強藥物滲透力,促進藥效發揮。
- 片腦: 清熱止痛,有助於緩解瘡瘍疼痛,並能促進藥物吸收。
治療原理:
綜合分析《碧玉錠子》的藥物組成與古籍記載,其治療瘰癧惡瘡的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攻毒祛腐: 方中信石、硇砂等藥物具有強烈的腐蝕作用,能直接作用於病竈,使惡肉壞死脫落,從而清除病竈。
- 解毒殺菌: 銅綠、雄黃、輕粉等藥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瘡面細菌滋生,控制感染,防止病情惡化。
- 活血化瘀: 乳香、沒藥、麝香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促進組織修復和再生。
- 收斂生肌: 白礬具有收斂作用,能使瘡面乾燥,促進潰瘍癒合。同時,方中部分藥物還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瘡口癒合。
使用方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稠糊或煉蜜加白芨末調製成錠狀或藥線。使用時,先用拔毒膏點破瘡口,再將碧玉錠子或藥線放入瘡口內,外敷膏藥。待腐肉去盡,則單獨使用膏藥,直至瘡口癒合。
療效影響因素:
古籍中亦提及,本方療效與患者氣血狀況有關。若患者氣血虛弱,即使瘡瘍潰破,亦難以癒合。因此,在使用本方治療時,還需注意辨證施治,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總結:
《碧玉錠子》以攻毒祛腐、解毒殺菌、活血化瘀、收斂生肌為主要治療原則,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清除病竈、控制感染、促進癒合的目的。然本方藥性峻猛,使用時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銅青3錢,膽礬(生)1錢,白礬(煅)1錢,白丁香1錢,信石(煅)1錢,硇砂(生)1錢,雄黃1錢,朱砂1錢,乳香1錢,沒藥1錢,輕粉1錢,麝香少許,片腦少許。
上為末,稠糊為錠子,如豆大,帶扁些及作藥線陰乾。
先用拔毒膏點破瘡口,上貼膏藥,直至腐肉去盡,只貼膏藥,以肉生滿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碧玉錠子, 出處:《準繩·瘍醫》卷三。 組成:銅青3錢,膽礬(生)1錢,白礬(煅)1錢,白丁香1錢,信石(煅)1錢,硇砂(生)1錢,雄黃1錢,朱砂1錢,乳香1錢,沒藥1錢,輕粉1錢,麝香少許,片腦少許。 主治:瘰癧惡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