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清肝明目飲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瀉火: 龍膽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利濕通淋的功效。其苦寒之性可清肝火,對於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疏肝解鬱: 龍膽草亦有疏肝解鬱之效。肝氣鬱結,則容易導致目赤腫痛、視力下降。龍膽草可疏解肝氣鬱結,促進肝氣的正常運行,從而達到明目的作用。
因此,清肝明目飲中加入龍膽草,可有效清熱瀉火、疏肝解鬱,達到清肝明目的目的。
清肝明目飲中加入槐角,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肝瀉火:槐角性涼,味苦,入肝經,具有清肝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槐角能有效清熱解毒,改善肝臟功能,達到明目之效。
- 疏風散熱:槐角還能疏風散熱,對於因風熱上攻導致的目赤腫痛、眼癢流淚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此外,槐角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視力恢復。
清肝明目飲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肝、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對於肝經熱盛、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黃芩能清肝瀉火,降低肝火對眼睛的影響,達到明目之效。此外,黃芩還能抑制細菌和病毒,對於因炎症引起的目疾也具有一定療效。因此,黃芩成為清肝明目飲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清肝明目飲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歸肺、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功效。肝火上炎常伴有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連翹能清熱瀉火,消散肝火,達到明目之效。
- 疏散風熱:連翹還能疏散風熱,對於因風熱上攻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也有較好療效。此外,連翹也能通絡散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眼部微循環,進一步達到明目的作用。
清肝明目飲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對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梔子能有效清熱瀉火,消炎止痛,改善視力。
- 降逆止嘔,通利二便:梔子亦具降逆止嘔、通利二便的功效。對於肝火上炎引發的頭暈目眩、噁心嘔吐等症狀,梔子能清熱降逆,緩解不適。此外,梔子還能利尿通便,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改善肝臟功能。
清肝明目飲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其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通利水道、清熱利尿的功效,可以幫助排除體內積聚的濕熱,改善肝腎功能,達到清肝明目的作用。
此外,木通還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對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清肝明目飲中加入木通,可以起到疏肝利水、清熱解毒、明目止痛的功效,對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清肝明目飲」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是因其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生地黃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腎經。其性寒涼,能清泄肝火,並可滋陰降火,對於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生地黃還能滋陰潤燥,改善因肝陰不足而導致的視力下降、眼乾澀等問題。因此,在「清肝明目飲」中加入生地黃,可以有效地清熱涼血、滋陰明目,達到治療目疾的效果。
清肝明目飲中加入玄參,主要是基於其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肝、腎經。其清熱涼血作用可有效緩解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同時,玄參還能滋陰降火,對於因肝陰不足、虛火上炎導致的目乾澀、視物不清等問題也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清肝明目飲中加入玄參,可有效清熱解毒、滋陰降火,達到清肝明目的目的。
清肝明目飲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肝瀉火: 赤芍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瀉肝火之效。肝火上炎,可引起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眼部症狀,赤芍可清瀉肝火,改善眼部炎症。
- 活血化瘀: 赤芍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眼部組織的修復,對於因瘀血阻滯所致的眼部疾病,如視力下降、眼乾澀等,具有一定的療效。
清肝明目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緩和苦寒之性:清肝明目飲多以苦寒藥爲主,如菊花、決明子等,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苦寒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而損傷脾胃,使藥效更溫和,更易被機體吸收利用。
- 增強藥效,協同清熱解毒:甘草具有解毒、抗炎作用,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增強清熱解毒、疏肝明目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同時,甘草還能調和脾胃,促進藥物吸收,提高治療效果。
「清肝明目飲」中包含菊花,主要源於其清肝明目的功效。菊花味甘苦,性涼,入肝經,具有疏風清熱、平肝明目的作用。
菊花能清肝熱,散風熱,對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此外,菊花還能降肝火,改善肝氣鬱結所引起的頭痛、眩暈等症狀,有助於恢復視力,保持眼部健康。
清肝明目飲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功效。肝火上炎,灼傷目絡,可導致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薄荷可疏散肝火,清熱明目,緩解這些症狀。
- 宣通鼻竅,清涼止癢: 薄荷還具有宣通鼻竅、清涼止癢的功效。肝火上炎,也可導致鼻塞流涕、頭昏腦脹等症狀。薄荷可以疏通鼻竅,清涼止癢,改善這些症狀。
因此,清肝明目飲中加入薄荷,可以更好地達到清肝明目的功效,改善肝火上炎引起的各種症狀。
主治功效
清肝明目飲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顧松園醫鏡》所載,清肝明目飲主要用於治療「目暴赤腫,多淚痛癢,羞明緊澀」等症狀。此方劑的組成功效與古文內容互相印證,揭示了其治療原理。
治療原理分析: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 方中包含龍膽草、黃芩、連翹等藥材。龍膽草能清熱燥濕,尤其針對下焦濕熱;黃芩清熱燥濕,並具抗炎抗菌之效;連翹則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這些藥物合用,可以清除眼睛的熱毒,減輕紅腫、疼痛等症狀。
- 《顧松園醫鏡》中提到此方治療「目暴赤腫」,與這些藥材的清熱解毒功效相符。
滋陰降火,養血明目:
- 生地黃、玄參具滋陰降火之功,可滋養陰液,減輕虛火上炎所致的眼部不適。赤芍活血祛瘀,有助於改善眼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此方劑不屬於寒涼之品,《顧松園醫鏡》評為「不寒不熱,和平之劑」,強調其滋陰而非單純苦寒瀉火的特點,更適合虛實夾雜之證。
- 《顧松園醫鏡》提及「滋陰固精明目」,印證此方在滋養陰液方面的功效。
疏肝理氣,利濕消腫:
- 薄荷疏肝理氣,可緩解因肝氣鬱結導致的眼部不適;木通利水滲濕,可消除眼部因濕熱引起的腫脹。
- 《顧松園醫鏡》強調此方治療「目暴赤腫」,其中「腫」字與木通的利濕消腫作用相應。
針對目疾的綜合調理:
- 槐角涼血止血,可輔助治療眼部出血性病症;梔子可清熱化痰,改善可能與痰濕相關的眼疾。
- 綜合而言,此方劑不僅僅針對單一病理因素,而是通過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疏肝理氣、利濕消腫等多方面的作用,達到改善「目暴赤腫,多淚痛癢,羞明緊澀」等症狀的目的。
與古文的呼應:
《顧松園醫鏡》評價此方「治目暴赤腫,多淚痛癢,羞明緊澀等症」,直接點明其主治病症。文中並將其與天王補心丹、杞菊地黃丸等方劑進行比較,說明清肝明目飲的獨特之處。
綜上所述,清肝明目飲的治療原理是通過多種藥材的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疏肝理氣、利濕消腫,從而改善眼部不適,其組方與《顧松園醫鏡》的記載相互印證,具備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傳統服藥法
龍膽草(酒炒)、槐角、黃芩(豬膽汁炒)、連翹仁(炒)、黑山梔、木通、生地、玄參、赤芍、生甘草、甘菊、薄荷。
火甚,加黃連或胡黃連或黃柏;熱甚便秘,加酒蒸大黃;赤腫痛甚者,宜用三稜針刺破眼眶腫處,擠出熱血少許,外用人乳浸黃連,入冰片少許點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風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血。此外,本方含有龍膽草、黃芩、梔子等有毒中藥,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清肝明目飲, 出處:《顧松園醫鏡》卷十四。 組成:龍膽草(酒炒)、槐角、黃芩(豬膽汁炒)、連翹仁(炒)、黑山梔、木通、生地、玄參、赤芍、生甘草、甘菊、薄荷。 主治:目暴赤腫,多淚痛癢,羞明緊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