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補化毒湯

SHUANG BU HUA D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肺經 17%
肝經 15%
脾經 12%
胃經 10%
腎經 8%
大腸經 7%
三焦經 5%
膀胱經 1%
心包經 0%
膽經 0%
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雙補化毒湯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其能清肺熱、利咽喉、解毒消腫,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皮膚紅腫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補氣生津: 天花粉同時具有補氣生津的功效,能滋陰潤燥,緩解因熱毒耗傷津液引起的口渴、咽乾、皮膚乾燥等症狀。

因此,在雙補化毒湯中加入天花粉,可以起到清熱解毒、補氣生津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

雙補化毒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為補血活血之要藥,能補益心脾,活血化瘀,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對於雙補化毒湯而言,當歸可補氣血不足,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有助於抵抗毒邪。
  2. 和血潤燥: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潤燥止渴、通經活絡的功效。雙補化毒湯多用於血虛津傷、燥熱傷肺等症,而當歸可滋潤血脈,緩解燥熱,使藥效更為平和,利於患者康復。

雙補化毒湯中加入黃耆,是基於其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

黃耆味甘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等作用。在雙補化毒湯中,黃耆主要發揮以下作用:

  • 補氣固表: 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侵襲,防止病情加重。
  • 託毒生肌: 促進毒素排出,加速傷口癒合,有利於疾病恢復。

通過黃耆的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作用,雙補化毒湯可有效地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機體康復。

「雙補化毒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其疏肝解鬱、和解少陽的功效。

柴胡善於疏肝解鬱,能調節肝氣,使其條達暢順,避免肝氣鬱結,引發一系列病症。同時,柴胡也具有和解少陽之功效,能調和脾胃,使氣機運行正常,避免因肝鬱脾虛所致的各種病變。

在「雙補化毒湯」中,柴胡的加入,一方面可協調補益藥物,防止其過於滋膩,另一方面也能解毒化瘀,促進病邪排出,達到雙向調節的功效,更利於恢復身體健康。

雙補化毒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清熱: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方中加入生地黃,可緩解因熱毒侵襲所致的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同時滋陰潤燥,保護津液,避免因熱毒消耗津液而導致身體虛弱。
  2. 涼血止血:生地黃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例如鼻衄、咯血等,具有良好的療效。雙補化毒湯中加入生地黃,可以有效控制出血,避免病情加重。

雙補化毒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此湯藥多用於肺熱津傷、心煩口渴、咳嗽氣喘等症,麥門冬可有效緩解肺熱燥咳、口乾咽燥等症狀。
  2. 配伍協調: 雙補化毒湯通常包含補氣、補血、清熱解毒等多種功效,麥門冬的加入有助於平衡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熱,並增強藥效。

因此,麥門冬在雙補化毒湯中起到滋陰潤肺、協調藥性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雙補化毒湯中加入天門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肺,清熱解毒: 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解毒之功效。對於因熱毒傷肺、陰虛燥咳等症狀,天門冬能起到滋陰降火,緩解肺熱、止咳化痰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雙向調節的效果。
  2. 補氣養血,增強免疫: 天門冬亦有補氣養血之效,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外邪侵襲,進一步增強化毒療效。

綜上所述,天門冬在雙補化毒湯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不僅可以滋陰清熱,更能提升機體抵抗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雙補化毒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疏散風熱、解毒消腫的功效。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因風熱入侵而引起的毒素。此外,荊芥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幫助清除因毒素積聚而引起的局部腫脹。

因此,在雙補化毒湯中加入荊芥,可以起到疏風散熱、解毒消腫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因風熱毒邪入侵引起的疾病。

雙補化毒湯中加入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痺痛: 威靈仙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痺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濕侵襲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雙向調節的目的。
  2. 活血化瘀: 威靈仙還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血瘀阻滯,有利於清除毒素、消腫止痛,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治療效果。

總之,威靈仙的加入,不僅有助於驅除風濕,更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毒素的排泄,提升雙補化毒湯的治療效果。

雙補化毒湯中加入亞麻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腸通便,清熱解毒: 亞麻子性寒,味甘,入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壅滯腸道,導致便祕、口臭、腹脹等症狀,亞麻子可以起到緩解作用,幫助排毒,改善腸道功能。
  2. 滋陰潤燥,養血生津: 亞麻子富含油脂,具有滋陰潤燥,養血生津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耗傷津液,導致口乾舌燥、皮膚乾燥、便祕等症狀,亞麻子可以補充津液,改善皮膚狀況,增強體質。

雙補化毒湯中加入白癬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白癬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可針對因濕熱毒邪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2. 活血止痛: 白癬皮還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能改善因血瘀所致的疼痛,配合其他藥材,能更有效地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白癬皮在雙補化毒湯中起著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作用,能有效地治療濕熱毒邪所致的瘡瘍腫毒等疾病。

雙補化毒湯中加入槐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槐角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能清瀉腸胃熱毒,涼血止血,適用於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腸炎、痢疾、鼻衄、牙齦出血等。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槐角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與黃芩、生地等清熱涼血藥物配合,可加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與白芍、當歸等補血藥物配合,可緩解因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症狀,並有助於促進血虛的恢復。

因此,雙補化毒湯中加入槐角,旨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達到治療目的。

雙補化毒湯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其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因毒邪入侵、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此外,乳香亦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減輕毒邪入侵所引發的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在雙補化毒湯中加入乳香,可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快速清除毒邪,促進機體康復。

雙補化毒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雙補化毒湯中常含有較多峻烈藥物,甘草可緩解藥物對人體的刺激,使其更安全有效。
  2. 增強藥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例如,甘草能增強黃芪、人參的補氣作用,增強板藍根、金銀花等的清熱解毒作用,使藥物發揮更佳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雙補化毒湯」組成以天花粉、當歸、黃耆、柴胡、生地黃、麥門冬、天門冬、荊芥、威靈仙、亞麻子、白癬皮、槐角、乳香、甘草為主,具有清熱解毒、補益氣血、祛風濕、止癢等功效。常適用於治療楊梅癬瘡風濕疼痛、關節炎、腮腺炎、扁桃體炎、骨哽咽喉等症狀。

中藥方劑「雙補化毒湯」在治療楊梅癬瘡方面的效果顯著,具有清熱解毒、補益氣血、祛風除濕、止癢等功效,可以有效緩解楊梅癬瘡患者的症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1.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癬皮: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癢等功效。
  3.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的功效。
  4.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5.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6.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等功效。
  7.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等功效。
  8. 乳香: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
  9.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10. 天花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11. 天門冬: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12. 威靈仙:祛風除濕、清熱利尿、通經絡、清熱解毒、活絡止痛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天花粉2錢,當歸5錢,黃耆5錢,柴胡1錢,生地3錢,麥冬3錢,天冬3錢,荊芥1錢5分,威靈仙2錢,胡麻2錢,白鮮皮1錢,槐角2錢,乳香末1錢,生甘草2錢。
水煎服。外用末藥搽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雙補化毒湯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楊梅癬瘡,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雙補化毒湯,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 組成:天花粉2錢,當歸5錢,黃耆5錢,柴胡1錢,生地3錢,麥冬3錢,天冬3錢,荊芥1錢5分,威靈仙2錢,胡麻2錢,白鮮皮1錢,槐角2錢,乳香末1錢,生甘草2錢。 主治:楊梅癬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