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堅膏

HUA JI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點點經》卷三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0.3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脾經 17%
心經 13%
胃經 12%
腎經 10%
大腸經 8%
肺經 8%
三焦經 4%
膽經 2%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肺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化堅膏中加入昆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軟堅散結:昆布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之效。化堅膏多用於治療瘰癧、癭瘤、乳房腫塊等症,昆布能有效軟化堅硬腫塊,促進其消散。
  2. 消痰利水:昆布具有消痰利水的作用,能化解痰濕,利水消腫,對於因痰濕凝結而形成的堅硬腫塊,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化堅膏中加入昆布,可以有效地軟堅散結,消痰利水,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化堅膏方中加入海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軟堅散結: 海藻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之效。化堅膏常用於治療甲狀腺腫、乳腺增生等疾病,而海藻的軟堅散結作用能有效改善這些疾病的症狀。
  2. 利水消腫: 海藻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助於改善因體內水分積聚導致的腫脹現象。化堅膏在治療上述疾病時,往往伴隨有水腫現象,海藻的利水作用可以有效減輕水腫,促進患者康復。

化堅膏中包含桃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破堅散結: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體內積聚的痰飲、瘀血、結塊等,桃仁能夠起到破堅散結的作用,幫助化解阻滯,恢復經絡氣血流通。
  2. 消癥軟堅:桃仁中含有豐富的脂肪油、苦杏仁苷等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軟化硬塊,消散腫瘤。對於一些堅硬的腫塊,如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等,桃仁能夠起到消癥軟堅的作用,改善病情。

化堅膏方劑中加入紅花,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化堅膏多用於治療血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腫塊堅硬等症狀,紅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軟化堅硬的腫塊,有助於消散瘀血。
  2. 散寒止痛: 紅花亦可溫經散寒,緩解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化堅膏中常配伍其他溫熱藥物,紅花可起到協同作用,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化堅膏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1. 消積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化堅膏主要針對積滯痰凝、堅硬難消的病症,半夏可以有效地消解積滯,化解痰濁,促進消化吸收。
  2. 降逆止嘔: 化堅膏常用於治療胃脘脹滿、嘔吐等症狀,而半夏具備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有效地緩解嘔吐症狀,使患者能夠更好地接受治療。

此外,半夏的性溫,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可增強化堅膏的溫化作用,促進藥效發揮。

化堅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行氣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化堅膏主要針對跌打損傷、骨折瘀血等症,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緩解疼痛。

2. 舒筋活絡: 乳香能舒筋活絡,使筋骨鬆弛,有利於骨折癒合。化堅膏中往往搭配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沒藥、當歸等,共同發揮舒筋活絡,促進骨折癒合的作用。

化堅膏方劑中含有黃連,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針對化堅膏所治療的熱毒、腫痛等病症,例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等。
  2. 抑制炎症,促進癒合:黃連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組織損傷,同時也能促進傷口癒合,有利於化解瘀血,促進骨折癒合。

因此,黃連在化堅膏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幫助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達到化堅止痛的效果。

化堅膏方劑中加入大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便,軟堅化結: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軟堅化結之功效。化堅膏多用於治療癥瘕積聚、腹痛便祕等症狀,大黃可通過瀉熱通便,促進腸道蠕動,並能軟化堅硬的結塊,改善便祕,達到治療目的。
  2. 引導藥力下行,通暢氣血:大黃為峻下藥,藥力強勁,可引導其他藥物下行,通暢氣血,使藥力直達病竈,提高療效。化堅膏中多含有其他滋補藥物,大黃的加入可以防止藥物上行,避免出現頭暈、目眩等不良反應,使藥力更趨平和。

化堅膏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因瘀血阻滯而引起的腫塊、堅硬症狀,沒藥能有效改善。
  2. 促進傷口癒合,修復組織: 沒藥還具有一定的生肌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修復受損組織。化堅膏多用於治療筋骨傷損、瘀血腫痛等症,加入沒藥有助於加速組織修復,改善癒合效果。

化堅膏方劑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兩方面的藥性:

  1.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化堅膏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痰瘀阻滯所致的腫塊堅硬、疼痛等症,而黃柏的清熱燥濕之性,可有效清除濕熱,使痰瘀消散,有助於軟堅散結。
  2. 抗菌消炎: 黃柏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致病菌的生長繁殖,進一步減少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有助於化解腫塊,消除疼痛。

總之,黃柏在化堅膏方劑中,起到了清熱燥濕、抗菌消炎的作用,有助於化解腫塊,改善疼痛,促進疾病康復。

化堅膏中加入知母,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軟堅散結: 知母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利尿通淋、軟堅散結的功效。化堅膏主要針對因熱毒蘊結、氣血瘀滯所致的堅硬腫塊,知母可清熱瀉火,消除熱毒,並有助於軟化腫塊,促進氣血流通。
  2. 配伍增效: 知母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貝母、牡蠣等配伍,可加強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之效,相輔相成,提高療效。

化堅膏中添加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1. 通經活絡,消腫散結: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有助於軟堅化結,改善因氣血瘀滯、經絡阻滯所致的腫塊硬結。
  2. 增強藥效: 麝香氣味濃鬱,能引導藥力深入病竈,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並促進藥物吸收,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化堅膏」主治功效分析

化堅膏,顧名思義,其主要功用在於「化堅」。綜觀歷代醫家著作,如《外科正宗》、《瘍醫大全》、《外科心法要訣》、《外科大成》、《四聖心源》、《醫學摘粹》、《外科備要》等,皆將化堅膏視為治療「失榮」及其他癰疽腫塊的重要外用方劑。

病機分析:

這些醫書所記載的「失榮」,多描述為初起於肩項、耳前後等處,狀如痰核,逐漸增大,質地堅硬如石,推之不動,按之不移,皮色不紅,或伴有隱痛,久則可致氣血衰敗,形容消瘦,甚則潰爛化膿,滲流血水,惡臭難當。其病機多認為是因「先得後失」、「六慾不遂」、「憂思恚怒」等因素,導致中氣損傷,氣機鬱滯,痰瘀互結,火熱內生,凝結而成。

治療原理:

化堅膏之藥理,主要圍繞著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 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方中如桃仁、紅花、乳香、沒藥等,皆具有活血化瘀之功,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瘀血停滯,使氣血運行暢通。此為化堅之基礎,使凝結之處得以疏散。

  2. 軟堅散結,消腫止痛: 昆布、海藻等藥物,具備軟堅散結之效,可消散堅硬之腫塊。再配合乳香、沒藥等止痛藥物,能緩解局部腫痛。

  3. 清熱解毒,燥濕化痰: 黃連、黃柏、大黃等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清除局部鬱積之火熱。半夏則能燥濕化痰,消除痰濕之滯礙,使腫塊得以消散。

  4. 滋陰降火,平衡陰陽: 知母可滋陰降火,調節陰陽平衡。對於因陰虛火旺所致的腫塊,能起到釜底抽薪之效。

主治病症:

結合歷代醫家之論述,化堅膏主要適用於以下病症:

  • 失榮: 初起於肩項、耳前後等處,堅硬如石,推之不動,按之不移,皮色不紅,日久漸大,或有隱痛,氣血衰敗,破潰流膿之症。
  • 癭瘤、乳巖、瘰癧、結毒: 這些病症皆為局部腫塊,初起堅硬,未破潰者。
  • 積聚: 由於氣血凝滯所致的積聚,特別是外積於經絡者。

總結:

化堅膏透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清熱解毒、燥濕化痰、滋陰降火之目的。其主要針對因氣血鬱滯、痰瘀互結、火熱內生所致的各種堅硬腫塊,尤其適用於未破潰之失榮、癭瘤、乳巖等症。雖然古代醫家多認為此類病症難以根治,但化堅膏仍能緩解病情,延緩病程,甚至有減輕病症之效。

傳統服藥法


昆布、海藻、桃仁、紅花、半夏、乳香、黃連、大黃、沒藥、黃柏、知母、寸香、瓦莖(煅)各等分,活腳魚(不拘大小)1個,莧菜1把。
用清油(即芝麻油)1斤半,浸1日,熬枯去滓,以金丹6兩收油用,貼時仍用寸香1分,擲入膏上。
用膏貼硬處。然後用攻破之劑,以硬變軟為度。如堅又移別處,原貼之膏不動,另取1片貼之。
忌發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化堅膏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便秘、腹痛等。

如果有以下情況,不宜服用化堅膏:

  • 孕婦
  • 哺乳期婦女
  • 對化堅膏過敏的人群

相關疾病


氣喘女性乳房惡性腫瘤(乳腺癌)多痰腹部腫大

相同名稱方劑


化堅膏, 出處:《點點經》卷三。 組成:崑布、海藻、桃仁、紅花、半夏、乳香、黃連、大黃、沒藥、黃柏、知母、寸香、瓦莖(煅)各等分,活腳魚(不拘大小)1個,莧菜1把。 主治:肚腹堅,或浮起有形,或滿腹行走,不時作痛,心胸脹悶,氣脹吼喘。

化堅膏, 出處:《中藥制劑手冊》引《天津市固有成方統一配本》。 組成:夏枯草6兩,崑布6兩,海藻6兩,乾薑3兩,鹿角3兩,五靈脂3兩,甘遂3兩,大戟3兩,牡蠣3兩,白芥子3兩,雄黃3兩,肉桂3兩,麝香3錢,信石3兩。 主治:活血散瘀,消堅止痛。主治:痰核瘰癧,乳核瘡疖,紅腫堅硬,疼痛不止。

化堅膏, 出處:《中醫傷科學講義》。 組成:白芥子2兩,甘遂2兩,地龍肉2兩,威靈仙2兩5錢,急性子2兩5錢,透骨草2兩5錢,麻根3兩,細辛3兩,烏梅肉4兩,生山甲4兩,血餘1兩,江子1兩,全蠍1兩,防風1兩,生草烏1兩,紫硇砂6錢(後入)。 主治:祛風化瘀。主治:損傷後期,軟組織硬化或粘連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